老君塘,在通川區羅江鎮與宣漢縣交界處有個地方叫君塘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君塘鎮
- 別名:老君塘
- 人物:太上老君,李孝順
- 相關典故:太上老君被尊為鐵匠的始祖
- 地址:四川省達州市
傳說中,它的名字與太上老君(人稱李老君)曾經造福過這裡有關。
君塘鎮三面環山,在若干年以前,這裡是個窮鄉僻壤,農民的生活苦不堪言。有一天,李老君駕著祥雲週遊四方,路過此地,見一個40歲上下的農民面容憔悴,駝背彎腰,艱難地在山上打柴。李老君動了惻隱之心,便按下雲頭,化妝成一個鐵匠,挑著打鐵的工具上前打探。原來這個打柴的人是個大孝子,叫李孝順,他的母親70多歲了,雙眼失明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全靠李孝順耕田種地供養母親。有一次,他母親得了重病,無錢醫治,他聽說古人有“割股療親”的故事,便決定試一試,硬是用刀將大腿的肉割掉一塊煮熟後給母親吃,說也奇怪,他母親吃了後居然痊癒了,這事在方圓十里傳為美談。
李老君走訪後發現,這條山溝里的人窮,主要是生產工具落後,所以產的糧食少,他決定先教李孝順打鐵,生產鋤頭犁耙,帶動大家發展生產。他與李孝順搬石頭,和稀泥,壘起爐灶開始打起鐵來,不久,家家戶戶都有了鋤頭犁耙,能夠精耕細作,開墾荒地的面積也不斷擴大,每年產的糧食不僅夠吃,還出售到附近的地方。李孝順也很快富裕起來了,腰也直了,背也不駝了,臉上黑里透紅,看上去比以前年輕多了。鄰村有個叫張翠花的姑娘主動找上門來嫁給了他,一家3口過得很幸福。
李老君見溝里的人家都富裕了起來,便決定離開這裡,臨行前他向李孝順說:“我走後你要繼續打造農具,為貧苦農民服務。為了防止天旱,你要帶領大家在山溝高處挖一口大堰塘。”說罷化作一陣清風飄然而去,李孝順這才知道李老君是神仙。李孝順按照李老君的吩咐,帶領大家挖了一口大堰塘,積了一塘水,遇到天旱,也不影響莊稼收成。人們為了紀念李老君,便以他的名字把這個地方取名老君塘。清朝嘉慶年間這裡建成場鎮,逢場趕集,熱鬧非凡。
現在溝內還有一堆石頭,像是鐵匠的爐子,相傳便是李老君和李孝順建造的;爐子附近有兩個4尺多高的石頭像鐵匠用的墩鑽,據說便是李老君和李孝順打鐵的地方。後來李老君也被尊稱為鐵匠的始祖。
君塘鎮三面環山,在若干年以前,這裡是個窮鄉僻壤,農民的生活苦不堪言。有一天,李老君駕著祥雲週遊四方,路過此地,見一個40歲上下的農民面容憔悴,駝背彎腰,艱難地在山上打柴。李老君動了惻隱之心,便按下雲頭,化妝成一個鐵匠,挑著打鐵的工具上前打探。原來這個打柴的人是個大孝子,叫李孝順,他的母親70多歲了,雙眼失明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全靠李孝順耕田種地供養母親。有一次,他母親得了重病,無錢醫治,他聽說古人有“割股療親”的故事,便決定試一試,硬是用刀將大腿的肉割掉一塊煮熟後給母親吃,說也奇怪,他母親吃了後居然痊癒了,這事在方圓十里傳為美談。
李老君走訪後發現,這條山溝里的人窮,主要是生產工具落後,所以產的糧食少,他決定先教李孝順打鐵,生產鋤頭犁耙,帶動大家發展生產。他與李孝順搬石頭,和稀泥,壘起爐灶開始打起鐵來,不久,家家戶戶都有了鋤頭犁耙,能夠精耕細作,開墾荒地的面積也不斷擴大,每年產的糧食不僅夠吃,還出售到附近的地方。李孝順也很快富裕起來了,腰也直了,背也不駝了,臉上黑里透紅,看上去比以前年輕多了。鄰村有個叫張翠花的姑娘主動找上門來嫁給了他,一家3口過得很幸福。
李老君見溝里的人家都富裕了起來,便決定離開這裡,臨行前他向李孝順說:“我走後你要繼續打造農具,為貧苦農民服務。為了防止天旱,你要帶領大家在山溝高處挖一口大堰塘。”說罷化作一陣清風飄然而去,李孝順這才知道李老君是神仙。李孝順按照李老君的吩咐,帶領大家挖了一口大堰塘,積了一塘水,遇到天旱,也不影響莊稼收成。人們為了紀念李老君,便以他的名字把這個地方取名老君塘。清朝嘉慶年間這裡建成場鎮,逢場趕集,熱鬧非凡。
現在溝內還有一堆石頭,像是鐵匠的爐子,相傳便是李老君和李孝順建造的;爐子附近有兩個4尺多高的石頭像鐵匠用的墩鑽,據說便是李老君和李孝順打鐵的地方。後來李老君也被尊稱為鐵匠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