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伶工張榮奎(修訂版)

老伶工張榮奎(修訂版)

《老伶工張榮奎(修訂版)》是2018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伶工張榮奎(修訂版)
  • 作者:宋妍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ISBN:978755351009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我與演藝界一向無緣,但生活中總是不乏偶然性。例如史界至交唐力行教授,系評話名家唐耿良的公子,前幾年寫出了他父親的長篇自述性傳記(分別由大陸與港台相繼出版),又組織彙編了卷帙浩繁的江南評彈史料、史評系列,我都有幸先睹為快,還勾起了對評彈歷史尋勝的興致。宋妍這本京戲老伶工的傳記,也屬於意外邂逅,但讀得有滋有味。或許因京昆連襠,她找到了我這個崑山人。故鄉在早年確實不乏調琴唱詠崑曲的鄰居友朋,但當時的我尚不解其中情味。這次我之所以對演藝界史事突生閱讀的興趣,仍不脫行業偏好,完全是把它們看作歷史人物傳記類的作品。由此,我就想在這種話頭說上幾句,以不辜負作者的誠意,同時又兼與讀者分享感受,覺得也未嘗不可。
史書敘事述人,藉以保存並傳播業已消失的歷史信息。史事的主體是人,中國歷史記載的浩繁綿長罕有其匹,人物傳記也因此不可勝計。要論凸顯個性、情理並茂,當推司馬遷筆下的人物,不少故事被後世衍化采人戲劇。想不到110年前,梁啓超首揭“新史學”大旗,倡導“史界革命”,犀利的批判也是從歷史傳記人手開刀的,真是有膽量。他聲稱“二十四史”為二十四姓家譜,一堆堆帝王將相墓志銘的集成。此話狠則狠,不免有些過頭。例如司馬遷就特別為農民、商人、優伎、遊俠立過傳記,被稱作“千古絕唱”,你能說《史記》不屬“二十四史”?真所謂一悶棍打殺老師傅。繼後官修正史的人物傳記,一代不如一代也確是事實。以宋元明清的正史而論,梁氏“墓志銘”之譏非常形象貼切。其實,墓志銘也可以寫得聲淚俱下,非常感人的,例如張溥的《五人墓碑記》,描寫的都是平民英雄。但這樣的作品卻不被容許進入官修正史;而寫入的列傳,多像是上供官家檔案庫的履歷表,讀來了無情趣。
梁啓超在確立史學變革的目標方面,具高遠眼光的,是他看出了人民大眾這一群體在正史傳記中沒有地位,並把這種缺失提高到整個民族文化需要變革的高度上立論。梁氏說道:“夫所貴乎史者,貴其能敘一群人相交涉相競爭相團結之道,能述一群人所以休養生息同體進化之狀,使後之讀者愛其群、善其群之心油然生焉。今史家多於鯽魚,而未聞有一人之眼光有見及此者。此我國民之群力群智群德所以永不發生,而群體終不成立也。”這一宗旨,後來我們把它歸納為變王朝帝王將相史為人民大眾的歷史,俾與社會轉型的大變革相呼應。百年過去,我們收穫到的體會是,樹立高遠的目標固然重要,但履踐實現更是漫長的征程,需要一步一步地踏實做起。直到上世紀80年代社會史興起之前,由於沒有“新史料革命”的配合,嚴重短缺“普通人”的史料,以致“人民是歷史的主人”、“人民民眾創造歷史”的宏旨,多多少少還脫不了空話、大話的色彩,在史學上一直沒有得到完全的落實。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南伶北上
一、上京城承應
二、棲身韓家潭
三、習山野之風
四、張家又添丁
第二章 學在京城
一、入門“小天仙”
二、轉道福壽科
三、福壽班軼事
第三章 躋身梨園
一、起步喜慶和
二、參與“兩下鍋”
三、搭班迸戲園
四、受恩大李五
第四章 隨流南下
一、香自苦寒來
二、探路上海灘
三、初做嫁衣裳
第五章 勉力前台
一、舞台多面手
二、京朝派“下海”
第六章 戲曲姻緣
一、走進大觀園
二、岳丈孫老元
三、梨園四連襟
四、結親李百歲
第七章 轉業津門
一、授徒葉庸方
二、翁婿灌唱片
三、義會老戲骨
四、寄情鴻連盛
第八章 孤島謀生
一、和樂一家親
二、輔佐松竹社
三、為師不含糊
四、提攜張文涓
第九章 餘音繞樑
一、閒遊九河口
二、蠟炬終成灰
三、票友慰老情
四、撒手梨園界
第十章 評論選萃
一、榮奎論戲
二、人云榮奎
張榮奎編年簡表
張榮奎演出記錄
參考和引用資料
修訂版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