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刊載於《上海老年報》上的文史合集,百年上海,滄桑變遷,那些曾雲集上海的外商銀行、聲名顯赫的買辦世家、滬上的第一架鋼架橋、第一家中藥店、如今已絕跡的老虎灶與清水盆湯、上海城隍老爺的來歷、十六鋪碼頭的變遷……這些人們或知道或不知道的舊事珍聞,是作者們奉獻給讀者關於這座城市最珍貴的記憶……而這些點點滴滴的敘述,也正是海派城市文化的追溯。
基本介紹
- 書名:老上海舊影新拾筆記•舊事:老上海珍聞
- 出版社: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 頁數:184頁
- 開本:24
- 品牌: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趙宗仁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5210279, 754521027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老上海舊影新拾筆記·舊事:老上海珍聞》由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序
人物篇
大團徐氏宅第
杜重遠與《新生》周刊
亨達利和亨得利
滙豐銀行的買辦世家
李平書和警鐘樓
林則徐與上海
上海老城廂內的王一亭故居——梓園
上海棉布與黃道婆、丁娘子
蘇局仙與台灣三毛
張嘯林的鶴脛簫
荀慧生成名在上海
元代上海水利家任仁發
張鑒庭七進上海
民俗篇
“電話聽筒”與“十三點”
“手巾”一詞源於上海
“蹺腳沙遜”與新沙遜洋行
“雲間”也是上海別稱
《新華日報》上海版
百年前的“荷蘭水”
包飯作與便當
城隍廟五香豆史話
滬地西菜館
滬劇小史
滬上第一座鋼架橋
滬上早期的電車和公共汽車
滬上最早的一家中藥店
上海的粥店
舊上海華界的禁賭
舊上海拒吸洋菸運動
舊時的中介商——米行
老虎灶與清水盆湯
老上海的“好萊塢”感覺
老上海的花朝節
履業公所
清代上海乞丐辦公樓
上海城隍老爺是浦東人
上海城隍廟為何稱“老”
上海地名中蒙受的恥辱
上海首個錢業公所
上海王大吉臭豆腐乾
上海文廟150歲
上海有兩家“喬家柵”湯糰店
上海浴池業往昔
上海最早的“燈塔”
上海最早的電燈
上海最早的留學中介機構
四平路上小火車
昔日上海的會館公所
楊樹浦的“毛竹大戲院”
滬上“梨園公所”
地名篇
“泥城橋”的由來
“大上海計畫”之流產
古代滬上多仙鶴
古上海的“梅花源”
河南路橋的昔日
湖心亭茶樓憶舊
滬東有家狀元樓
滬上“康擺渡”
會館街話舊
集賢村的“道台衙門”
金山地名中的“圩”字
鶴橋的傳說
沒有寺院的“大八寺”
清末上海萬壽宮
三擴霞飛路
善人橋縛狗橋新涇橋
上海“三”橋
上海火車站的變遷
上海曾經有條“孔子路”
上海曾是“花園之城”
上海築城與拆城
神秘高貴的上海大廈
十六鋪碼頭
提籃橋監獄小史
昔日滬上城門與今公交站
先有淡井廟後有上海城
小東門外洋行街
新閘橋的來歷
杏花樓與世博同齡
藥局弄內藥皇廟
肇嘉浜金雞橋
人物篇
大團徐氏宅第
杜重遠與《新生》周刊
亨達利和亨得利
滙豐銀行的買辦世家
李平書和警鐘樓
林則徐與上海
上海老城廂內的王一亭故居——梓園
上海棉布與黃道婆、丁娘子
蘇局仙與台灣三毛
張嘯林的鶴脛簫
荀慧生成名在上海
元代上海水利家任仁發
張鑒庭七進上海
民俗篇
“電話聽筒”與“十三點”
“手巾”一詞源於上海
“蹺腳沙遜”與新沙遜洋行
“雲間”也是上海別稱
《新華日報》上海版
百年前的“荷蘭水”
包飯作與便當
城隍廟五香豆史話
滬地西菜館
滬劇小史
滬上第一座鋼架橋
滬上早期的電車和公共汽車
滬上最早的一家中藥店
上海的粥店
舊上海華界的禁賭
舊上海拒吸洋菸運動
舊時的中介商——米行
老虎灶與清水盆湯
老上海的“好萊塢”感覺
老上海的花朝節
履業公所
清代上海乞丐辦公樓
上海城隍老爺是浦東人
上海城隍廟為何稱“老”
上海地名中蒙受的恥辱
上海首個錢業公所
上海王大吉臭豆腐乾
上海文廟150歲
上海有兩家“喬家柵”湯糰店
上海浴池業往昔
上海最早的“燈塔”
上海最早的電燈
上海最早的留學中介機構
四平路上小火車
昔日上海的會館公所
楊樹浦的“毛竹大戲院”
滬上“梨園公所”
地名篇
“泥城橋”的由來
“大上海計畫”之流產
古代滬上多仙鶴
古上海的“梅花源”
河南路橋的昔日
湖心亭茶樓憶舊
滬東有家狀元樓
滬上“康擺渡”
會館街話舊
集賢村的“道台衙門”
金山地名中的“圩”字
鶴橋的傳說
沒有寺院的“大八寺”
清末上海萬壽宮
三擴霞飛路
善人橋縛狗橋新涇橋
上海“三”橋
上海火車站的變遷
上海曾經有條“孔子路”
上海曾是“花園之城”
上海築城與拆城
神秘高貴的上海大廈
十六鋪碼頭
提籃橋監獄小史
昔日滬上城門與今公交站
先有淡井廟後有上海城
小東門外洋行街
新閘橋的來歷
杏花樓與世博同齡
藥局弄內藥皇廟
肇嘉浜金雞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