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五中

翼城五中

山西省翼城縣第五中學是翼城縣唯一一所省示範國中。學校占地面積約28畝,建築面積7300平方米。現有24個教學班,學生1300餘名,教職工121人,專任教師102人,其中省級教學能手13人,市骨幹教師38人,學歷合格率達100%。學校機構健全,設有分管政教、教學、教研、後勤等工作的副校長,下設政教處、教務處、教研室、總務處等機構,各處室服務於年級組和學科組。

學校現有教學樓、實驗樓、圖書樓各一座,設有化學、生物實驗室、美術器材室、音樂器材室、體育器材室各一個,物理實驗室2個,實驗儀器均按國家標準配齊,另有圖書室、閱覽室、校醫室、多功能廳、微機室美術教室、音樂教室各一個。2013年開學後,各班安裝了智慧型觸摸一體機,讓現代化教學手段真正走進了五中的課堂。學校布置規範、整齊、合理、文化氛圍濃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省翼城縣第五中學校
  • 外文名:The fifth middle school in Yicheng County
  • 簡稱:翼城五中
  • 校訓:團結勤奮、求真務實
  • 創辦時間:1912
  • 類別:公立國中
  • 現任校長:鄒文征
  • 所屬地區:山西臨汾
  • 主要獎項:山西省示範國中
辦新學校 戰亂國民受教育,翼城解放 全力以赴抓教育,文革重創 教學秩序被破壞,撥亂反正 培養“四化”建設人才,教育改革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課堂創新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辦新學校 戰亂國民受教育

(1912年-1945年)
北關國中前身系北關國民國小,成立於1912年,校址在北關火道胡口。當時有學生60個,全部是辛亥革命後剪掉辮子的學生,共四個年級,分為兩個複習班,學校每年經費390元,由縣公款局補助200元,其餘190元由北關存款基金之生息補足。
解放東街18號
1928年,學校更名為國民實驗國小。教員有陳賢(今城內人)、馬風香等五人;學生分男女二部,四個年級140餘人。
1929年,教員為馮國聯(本縣東關人)等五人。
1936年,男生部、女生部各為四個班,每班30餘人。吉永樞任校長,教員有馬松廷(下石門村人,後任錫山政權縣長,被鎮壓)、史清全(東石橋人)、高居仁(北關人)等。
1938年2月,日本侵入翼城境內,兵荒馬亂,學校解散,停辦一年。
1939年,日本為實行奴化教育,學校恢復,更名為北關新名國小。當時,日本住翼城“紅部”。將北關居民編為兒童隊、婦女隊、壯年隊、老年隊、四七隊,實行強化治安,後由維持會分管,將兒童隊全部入學,學校經費和桌子、板凳均由民眾分攤,當時只有教員張玉(本縣孝義人)一人,學生二三十人。
1941年,學校增至百十人,又增加了兩名教員,其中一女教員姓范(江西人)。當時有個插班生叫高居敬(曾任太鋼人事科長),學習刻苦努力,曾暗地裡聚集一些同學抵制日寇,拒絕接受日本小隊長分散給同學們的水果糖、花生、文具等物,反對唱《亞西亞的小天使》、《愛馬進行曲》等日本歌曲。
1943年,郭樹蘭任校長,此人文采極好,略通醫道。
1944年,拜博停任校長,教員有候堂、李山、伊小蘭,教學科目有國語、算術、常識、圖畫、音樂、體育等。
1945年,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北關新民國小改名北關初級國小,史清全任校長,教員有高居敬等。

翼城解放 全力以赴抓教育

(1946年-1965年)
1946年初,翼城第一次解放,學校有1-4年級,四個班,共產黨員劉子偉任校長,教員有高竹菊等。
1946年8月,八路軍實行戰略轉移,赴東山備戰,二戰區接管學校。
1947年春,翼城二次解放,崔軍(浮山縣人)任校長,教員5人。
1949年,高天鐸同志任北關初級國小校長。
1950年底,高天鐸同志赴陽城學習,由王安善繼任校長。
1951年2月,閆興華任校長,後來增設一個五年級班,改名為翼城縣第三完全國小,閆興華同志和全體師生回響黨的號召,大力動員適齡兒童入學,積極修整宿舍,改變校容,使學校逐步走上正軌,學生增加到170名,適齡兒童的入學率由原來的40%上升到80%,學生的及格率和鞏固率均達90%以上,為此,興華被評為區、縣模範教師,並光榮地出席了縣模範教師大會。
1952年10月,閆興華調一完小工作,共產黨員衛致龍任校長。
1955年8月,何丙成(南壽城人)任校長,當時全縣已擁有11個班(包括從鄭莊併入的一個班),其中高小4個班,初小7個班。
1957年,反右派鬥爭中,校長何丙成,教員王道之等同志錯劃右派,何被免去校長職務,並受到開除留用處分,張文風任校長,當時學校有6個初小班,8個高小班,學生800人。
1959年,李文明任副校長,朱懷讓任教導主任,這一年狠抓教學,教師幹勁大,教學質量迅速提高,升學率在全縣名列第一。
由於城鎮人口的增多,學校規模也隨之擴大,到1960年,憶擁有18個教學班,學生950餘名,教職員工46人,分高初兩部,高級部語文教研組長薛全柱,數學組長宋廷玉,初級部語文組長楊俊連。
1961年,蘇奎元同志任校長,李文明為副校長,他們配合緊密,狠抓教學質量,是年升學率在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
1962年夏,畢如林等五名教師出席了縣群英會,12月該校關於培養提高教師的典型材料在山西人民廣播電台播出。
1963年暑假,由校長蘇奎元同志帶隊,出席了晉南地區少先隊先進單位代表會議。
1965年,在校學生聚增至1400名,由於人數增多,校舍擁擠,縣裡又成立了第二完全國小,抽調李文明同志任二完小校長。

文革重創 教學秩序被破壞

(1966年-1976年)
活躍的課堂活躍的課堂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出現了紅衛兵組織,全校停課搞串連,校長蘇奎元等同志被掛牌游斗,地區文教系統造反派把他當作執行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黑干將,進行了點名批判。
1968年,貧下中農管理學校,三完小改名為“紅衛七年制學校”,使學校蒙上了濃厚的文革色彩,當時,全校共有七個年級,14個班,學生800餘名,教職工35人。
1969年,蘇奎元同志“站起”調出,趙克勤同志任校長,開始複課鬧革命,教學秩序稍有好轉,學校工作基本上按部就班。於1972年國小升國中考試中,名列全縣之冠。
1973年,學校成立了女子排球隊,由楊勇同志任教練,連續三年奪得地區冠軍,同年7月,學校文藝宣傳隊由張年奎帶隊,參加了臨汾地區中國小業餘文藝表演,其中巴蕾舞《紅色娘子軍》受到地區嘉獎。
1974年3月,趙克勤同志調出,何曉仁同志任校長。
1975年,全校師生被捲入批林批孔運動。學校武林代表隊參加臨汾地區國小武術運動會,榮獲女子劍術第二名,男子武術第三名。
1976年初,周總理逝世,全校師生為之哀悼,當時學校增設了兩個高中班,教職工增加了46人,師生大搞勤工儉學,辦起了瓶蓋廠,月純收入達千元左右,同年底,學校文藝宣傳隊赴臨汾為全省教育系統財會會議演出了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受到與會者好評。

撥亂反正 培養“四化”建設人才

(1976年-1985年)
1976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了禍國殃民的“四人幫”,全校掀起了批判“四人幫”熱潮,師生擺事實,談危害,否定了兩個估計,否定了“綱要”,學校的兩個工作開始撥亂反正。
1977年,又增收兩個高中班,在校人數增加到1173名,是年秋,王秀珍同志被評為縣上模範教師,出席了縣教育先進工作者代表會議,並在《山西教育》七七年第九期上發表了題為《照唯物辯證法辦事,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的文章。
1978年9月,何曉仁同志調離,吳培雄同志任校長,學校改名“解放路國小”,把高中班併入西街九年制學校。該校逐歸城鎮聯區管轄。共7個年級14個班,學生900餘人,教師43人。
1978年,何丙成同志錯劃右派的問題得到改正後,調入該校任副校長。
1979年9月,校男子籃球隊代表該校參加地區中學生籃球運動會,榮獲冠軍。
1980年9月,學校改名為翼城城關公社北關初級中學,把原有的國小班全部併入北關國小,並將北關國小的國中班全部併入該校,這時,全校有13個國中班,學生近1000餘名,教職員工40餘名。
1981年,縣教育局任命王風英同志為副校長。
1981年升學考試中,四個畢業班(250人),考入臨師2人,翼城中學48人,西街高中30人。
1982年,該校被命名為全省15個重點校之一,同年,體育教師呂志敏被評為臨汾地區優秀體育教師,並在地區優秀教師代表大會上交流了題為《抓傳統項目訓練,為體育振興奠基》和《認真進行傳統項目訓練,不斷提高體育運動水平》的經驗材料。同時,學校規模又有擴大,共有15個教學班,學生1250名,教職員工60人,其中女教師27人。是年7月,中共翼城縣委授予該校“先進黨小組”的光榮稱號,9月,被評為縣教育系統先進單位,並受到嘉獎。這一年的教學成績也十分出色。全校共有5個班(300人),升學考試及格率達60%,被各類學校錄取130人,升學率在全縣名列前茅。
1983年,中共翼城縣委、翼城縣人民政府授予該校“縣教育系統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共青團翼城縣委授予本學校“美的歌聲,美的心靈”的鏡匾。8月,中共翼城縣委、翼城縣人民政府授予“北關國中先進集體”的獎牌,這一年畢業班升學率高,300名畢業生,有138名被錄取,其中師範學校7人,臨一中5人,翼中8人,西街高中80人,年終,在臨汾行署教育局組織的大檢查匯報中,贊北關國中的小報辦得有聲有色。
1984年5月,共青團翼城縣委獎給該校“五四青少年歌唱比賽先進單位”的鏡匾,此年,我縣教育局全面改革,實行了教師聘任制,縣教育局任命吳培雄同志任校長,江汪海同志任副校長兼教導主任,候民智同志任教導員,杜志業同志任總務主任,把該校定為教育局直屬學校。
1984年,實行的全面課堂教學改革,以初一30班為重點,試行六課型單元教學法,並且開闢第二課堂,21班學生張寶紅在《少年文藝》、《作文周刊》等雜誌上發表文章十餘篇。同年12月份,翼城縣人民政府授予該校“文明單位”的光榮稱號。

教育改革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1986年——2012年
(1985—1993)一九八五年,吳培雄同志調離,張元賢同志任校長,並建立了黨支部,劉增堂任支部書記,江汪海任副校長。這樣的班子一上馬,學校工作就打開了一個新局面。
一九八八年暑假後,根據工作需要學校人事變動較大,江汪海調離,任武池聯校校長。同年底,教育局任命化學教師張立言為教導主任,語文教師李廷秀為教導副主任。此年三月在強化學校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北關國中被評為地區先進集體,獲行署教育局獎狀一枚。
一九八九年暑假,孫啟鴻和葛敬嘉被教育局任命為副校長。全校領導和教師齊心協力,嚴謹治校,本著“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培養“四有”新人,當年四月份獲臨汾地區中國小運動會男子組比賽第一名。為了改善辦學條件,在縣委政府的支持下,學校於一九八九年蓋起了二層教學樓,建築面積達3221.6平方米。並修建物理實驗室兩個,化學實驗室1個,生物實驗室1個,理化生儀器室各1個,實驗準備室1個,達到省級一類標準。八九年十月,經地區檢查,獲得普通中學學校流動紅旗。同年十一月,經省教委驗收合格,被命名為“省示範國中。”
(1993—1998)一九九三年九月,張元賢同志因到年齡退休,郭丙義同志任校長。王宗偉、譚慧俊調入任副校長,當時該校正處於舊校改造準備階段。只有能容納18個教學班的教學樓一座,十六間二層辦公樓一座。理化生實驗室、圖書室、儀器管理室及大部分教師辦公室都在破舊的排房裡面。辦公設施十分簡陋,地方也很擁擠。學校西北一角房產還屬於城建局所有,學生沒有操場和生活場所。這些都嚴重製約了學校的發展和黨的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
由於當時大氣候對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學校班子曾多次找縣、鎮、村三級領導,但改造舊校的願望始終未能實現。只是發動家長集資8萬餘元硬化了校園,修繕了教學樓頂,修建了廁所,做了一些維修工作。
學校經過努力,通過了省示範國中的複查驗收和“雙基”工作的複查,但一些硬體設施是不達標的。
“布盧姆”教改試驗工作在學校開展的還算有聲有色,卓有成效的。學校教學工作一直處於上升態勢。九四年至九五年度,學校的教學工作名列榜首,比翼中重點班升學率還高。縣上多次在學校召開研討會和組織觀摩教學。
尹國陸、李金泉、王靜、秦長財、任志社、牛曉諾、李全民、王學珠、趙海燕、張玉梅等同志曾獲過地區教學能手,地縣模範等獎勵。
在此期間,王學珠於96年9月調城內國中任副校長,衛其富調辛安中學任校長,副校長譚慧俊調教育局,張立言、周日耀二同志退休。由於教育局對全縣國中布局調整,東石橋國中合併於唐興中學,原任東石橋國中校長席玲被調入北關國中任副校長,張學文調入任總務副校長。
(1998—2002)一九九八年全縣各校人事大調整,秦學科同志由北捍聯校校長調入北關國中任校長,崔寶山由橋上國中副校長調北關國中任副校長。新一屆班子面對學校存在的管理松、學生紀律差等一系列嚴重問題,提出了規範“三種行為”。即領導行為、教師行為、學生行為。針對學生難管的情況,加強了政教處的力量,並由政教主任秦長財著手出台了管理學生一系列制度、方案。一年後,學校的校紀校風、學風、教風明顯發生了好轉。
一九九九年副校長席玲、王宗偉調離,李金泉被提拔為校長助理,九月下旬,秦學科校長為強化學校管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由副校長李金泉陪同到上海建平中學、遼寧盤錦中學進行了實地考察和學習,後來結合該校實際,對學校的教師管理、課堂教學進行了探索性的改革。
2000年八月副校長崔寶山調離,李金泉任教學副校長,石永棟任後勤副校長。同年九月副校長李金泉、教師郭永霞、李鳳、郝華赴江蘇洋思國中聽課學習洋思經驗。回後,結合該校實際進行了實驗。2001年2月,學校被臨汾地區綜治委評為“創建安全文明鐵道走廊先進單位。”3月28日全縣學洋思教學經驗交流現場會在北關國中召開,北關國中教研室主任任志社同志在大會上作了典型經驗發言。
2001年七月學校承縣“雙百支教方針”東風,廣泛集資對二層教學樓進行了加層,並對教學樓以北排房進行危房改造,投資8萬元購回了民房宅基地,解決了學校操場。同年學校裝了電教室、二級機房,成立了校園廣播站。由於學校教研有特色,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高。被省教育廳授予“山西省九五教科研工作先進集體”。2001年9月,張衛東任校長助理。
(2002年—2012年)2002年3月,李金泉副校長調離。2002年5月動工新建了實驗樓。2002年7月校長秦學科調離,校長助理張衛東調離,王邦志同志由中衛國中校長調入北關國中任校長,丁瑛同志調入北關國中任支部書記,李少華調入北關國中任副校長,任志社任工會主席,石永棟任教學副校長,李安國任後勤副校長。
2003年9月,石永棟、李少華、李安國三位副校長調離,閆鋼澮、周曉元調入北關國中任副校長,喬興國、牛小諾提拔為校長助理。同年12月,北關國中順利通過了市“三百工程”標準化建設示範學校的驗收,並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單位”。
2004年12月,首都師範大學授予北關國中“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綜合實踐活動實驗基地”。北關國中被評為“臨汾市教育教學先進單位”,被山西省教育廳命名為“山西省義務教育示範學校”。
2005年3月23日,教育局下發檔案,北關國中更名為翼城縣第五中學校。學校被山西省教育廳授予“山西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基地”和“山西省課改先進學校”,被臨汾市教育局授予“實驗教學先進單位”。同年,教育局任命喬興國、牛曉諾為副校長。
2006年2月,學校被市綜治委授予“平安創建示範單位”。5月,通過了“省標準化學校”驗收、全縣班主任素質大賽在學校召開。10月14日,通過了“省德育示範學校”的驗收。
2007年11月,被山西省教育廳授予“山西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優秀基地學校”,並承擔了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重點課題“搭建學生自主發展平台行動研究”的實驗教學。
2008年10月,學校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十一五’專項任務項目“中國小全效學習方案研究與實驗”的實驗學校。
2009年,學校關於學生養成教育方面的德育管理經驗,在山西省德育示範學校工作論壇上予以廣泛交流,並被載入《三晉德育風采——山西省德育工程經驗選編》。

課堂創新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2012年——至今
2012年8月,王邦志同志調離,鄒文征同志任校長,凡振華任支部書記兼教學副校長,政教副校長王華強年富力強,主抓學生德育工作。
鄒文征校長一班人提出了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依法辦學,和諧發展,實施“五化”管理,完成“1234工程”。
2012年9月,學校狠抓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制訂《班級量化考核辦法》。
縣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現場觀摩會縣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現場觀摩會
2013年5月,學校接受市德育示範校複查,並得到市局領導認可。
2013年6月,學校在驗收語言文字示範縣中得到省級領導表揚。同月,翼城中學實驗班招生考試取得了輝煌的成績,進入推薦保送生人數達50人,另進入保送生複試的30人,總計80人,名列紅榜。
2013年9月,魯志河、閆林龍提拔為校長助理。
2013年10月,市、縣領導及兄弟學校在翼城五中參觀縣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現場觀摩會並得到讚譽。
2013年11月,在建設文明縣城驗收中獲得省、市、縣領導好評。
2014年3月,獲得縣春季田徑運動會第一名。
2014年5月,翼城縣中小學生書法大賽中:李旭冉、秦毓澤、李貝寧獲得一等獎;薛子益、王照森、張聰、李金怡、孫卓凡獲得三等獎。翼城縣中學生漢字聽寫大賽中:王龍飛獲得第一名,孫卓凡獲得第五名。翼城縣“中華魂”主題讀書活動中:李若璇榮獲徵文一等獎,孟百惠榮獲徵文二等獎,米千榮獲演講二等獎,劉科辰榮獲演講三等獎。
2014年中考:在繼翼城中學實驗班推薦生70人的基礎上,達翼中錄取線140人,達普通高中錄取線340人。
翼城五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