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提要,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提要
大家在動作詮釋學和接受美學基本原理討論翻譯問題時,還遇到了一些問題,並引發了一些爭論,而且,翻譯研究中的某些核心問題尚未進入詮釋學派的研究視野。譬如,詮釋學本身思想龐雜,派別林立,空間該用什麼樣的詮釋學來指導翻譯研究?接受美學理論對翻譯研究是否具有指導意義?應該如何正確理解“翻譯即解釋”這一古老的命題?翻譯究竟是“從文本出發”還是“文本與譯者的對話”承認“翻譯即解釋”是否就否認了翻譯應該有標準?從詮釋學和接受美學的視角出發,翻譯又該遵循什麼樣的標準?事文本與源語文本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翻譯研究與詮釋學和接受美學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關係,它們為翻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並已廣泛套用於翻譯研究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引人注目的詮釋學派。
作者簡介
朱健平:湖南攸縣人,華東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外國語學院院長助理,湖南省翻譯協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主持並完成課題6項;在外語類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近20篇;出版專著1部,譯著3部,翻譯教材2部,主編雙語詞典1部。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導言
1.1翻譯研究與詮釋學和接受美學的本質聯繫
1.2翻譯研究的詮釋學派:研究現狀與本書的目的
1.3研究方法
1.4寫作思路和本書結構
第二章翻譯研究:歷史與現狀
2.1關於翻譯研究流派的分類
2.1.1對現有分類情況的分析
2.1.2對翻譯研究各流派的分類考察
2.1.2.1按照研究層次進行分類
2.1.2.2按照研究對象進行分類
2.1.2.3按照研究方法進行分類
2.1.2.4按照對翻譯(學)性質的認識進行分類
2.1.2.5按照對目的語文本與源語文本關係的認識進行分類
2.2翻譯研究——由從屬走向獨立
2.3翻譯研究的哲學學派
2.4問題與方案
2.5小結
第三章西學詮釋學和接受美學基本原理評介
3.1注釋學和接受美學簡史
3.1.1詮釋學簡史
3.1.2接受美學簡史
3.2哲學詮釋學基本原理
3.3批判與反批判
3.4我們對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立場
3.5小結
第四章詮釋學與翻譯研究的內在聯繫
4.1從“詮釋學’的詞源談起
4.2詮釋學家論翻譯
4.3詮釋學派的翻譯研究現狀分析:成果與不足
4.4小結
第五章翻譯即解釋——對翻譯的重新界定
5.1對翻譯定義的回顧與反思
5.1.1語文學派對翻譯的界定
5.1.2語言學派對翻譯的嚴格界定
5.1.3對語言學派翻譯定義的批判與改進
5.1.4從符號學和資訊理論角度對翻譯的界定
5.1.5翻譯研究學派和文化學派對翻譯的界定
5.1.6解構學派對翻譯的界定
5.1.7對現存翻譯定義的小結
5.2翻譯即解釋——對翻譯的重新界定
5.2.1“翻譯即解釋”在特殊詮釋學階段的內涵
5.2.2“翻譯即解釋”在方法論詮釋學階段的內涵
5.2.3哲學詮釋學對翻譯的界定
5.2.3.1對“翻譯”範圍的確定
5.2.3.2對“解釋”範圍的確定
5.2.3.3翻譯是視域融合的過程
5.3小結
第六章解釋是翻譯的普遍特徵
6.1文本特徵決定了翻譯的解釋性
6.2“翻譯即解釋”是語言差異的必然結果
6.3“翻譯即解釋”是文化差異的必然結果
6.4譯者視域決定了翻譯的解釋性
6.5“翻譯即解釋”是語境差異的必然結果
6.6關於零度解釋現象的討論
6.7小結
第七章翻譯是有限度的解釋
7.1文本的確定性決定了翻譯是有限度的解釋
7.1.1文本的確定性
7.1.2文本的確定性決定了翻譯解釋的有限性
7.2公共視域決定了翻譯是有限度的解釋
7.3公共視域與規範
7.3.1關於規範
7.3.2公共視域與規範的異同
7.4小結
第八章視域差與翻譯解釋的度:理想與現實
8.1視域差
8.2視域差與理想的解釋度——一種動態的翻譯標準觀
8.3視域差與實際的解釋度
8.4小結
第九章目的語文本與源語文本的關係
9.1對目的語文本與源語文本關係的討論的簡要回顧
9.2從標準讀者概念看目的語文本與源語文本之間的關係
9.3從隱含讀者概念看目的語文本與源語文本之間的關係
9.4視域融合概念對目的語文本與源語文本關係的動態描述
9.5哲學詮釋學和接受美學在對待目的語文本與源語文本關係的問題上與其他翻譯理論之間的異同
9.5.1與語文學派和語言學派的異同
9.5.2與文化學派和解構學派的異同
9.5.3與許鈞觀點的異同
9.6小結
第十章結束語
附錄一與本文相關的詮釋學與接受美學術語漢英對照表
附錄二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