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廳壁記

《翰林院廳壁記》是唐代韋處厚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翰林院廳壁記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韋處厚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翰林院廳壁記
魏晉已後,復典綜機密,政本中書,詔命詞訓,皆必由焉。唐有天下,因襲前代。爰自武德,時有密命,則溫大雅、魏徵、李百樂、岑文本之屬視草禁中。乾封年則劉懿之、周思茂、范履冰之倫秉筆便坐,自此始號北門學士。皆自外召入,未列秘署。元宗開廣視聽,搜延俊賢,始命張說、陸堅、張九齡、徐安貞輩待詔翰林,厥後錫以學士之稱。蓋由德成而上,與夫術數工藝,藝禮有所異也。逮自至德,台輔伊說之命,將壇出車之詔,霈洽天壤之澤,導揚顧命之重,議不及中書矣。尺牘旁午,章奏叢至。指蹤中外之略,謀謨帷幄之秘,陰陽造化,嘉猷密勿。萌制乎將然,事構乎無形,皆功歸元後,而德播興運。循名跡者,莫窺其轍;想風彩者,孰究其端?雖然,臧否無得而稱矣。貞元中由此而居輔弼者十有二,元和中由此而膺大用者十有六。近日丞相府不由內庭者,斷國論,宰法度,雖有利器長材,未免缺折掉撓。建中以來,簡拔尤重,故必密如孔光,博如延州,文如卿雲,學如向歆,器如黃顏,直如史魚,然後得中第。士之游心處已景行於六如者,而又飾之以潔球璋之行,貫金石之誠,雖潛聲匿跡莫能脫。漢時始置尚書郎五人,平天下奏議,分直建禮,含香握蘭,居錦帳,食太官。則今之翰林,名異而實同也。時論以為登玉清翔紫霄,豈蓬山瀛州而足喻乎。齊桓公納廄人編棧之說,以為直木傅直,則曲無由至;曲木傅曲,則直無由至。後之君子,戴明聖,協盛時,推廄人之規,移於引賢,使如貫珠駢璧,則瑕瑜不雜矣。內給事李常暉、內謁者監王士政並掌院事,延於十年,與直徇公之議,聆於朝端。中書舍人杜元穎、兵部侍郎沈傅師洎諸學士,皆涉歷歲久,備首前文者也。李常暉以北閣舊記,室別堵殊,義非貫通,改於前廳,僉以為便。聖上紹復墜典,留神太古,處厚因與司勛郎中路隋職參侍讀,通籍近署,紀述之事,前托沈傅師。沈公以為稱善之在己,不若使其人讓,於處厚無以辭。時皇帝統臨四海之初元也。

作者簡介

韋處厚(773—828),本名淳,字德載,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元和進士,任兵部侍郎諸官,喜直言,於政多有匡補。後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長慶二年(822)同韓愈一起,上書反對張平叔“官自糶鹽”政策。晚年尤好釋氏。曾預撰《德宗實錄》、《元和實錄》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