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是《相和歌辭·瑟調曲》中的詩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艷歌行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相和歌辭·瑟調曲》
  • 文學體裁:詩
全文,注釋,賞析,

全文

艷歌行(翩翩堂前燕)
朝代: 作者:漢無名氏
【年代】:漢
【作者】:漢無名氏
【 題 】:艷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
兄弟兩三人,流宕在他縣。
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
賴得賢主人,覽取為吾綻。
夫婿從門來,斜柯(倚)西北眄。
“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
石見何累累,遠行不如歸。

注釋

①翩翩:疾飛貌。
②流宕:同“流蕩”。他縣:外縣。
③誰當補:“誰給補”的意思。
④綻:同“組”、“”,原義是“裂縫”,這裡是“縫補”、“縫製”的意思。《說文段玉裁注云:“古者衣縫解(裂開)曰,今俗謂綻。以針補之曰組,引申之不必故衣亦曰縫組。”
⑤賢主人:指女房東。
⑥覽:是“攬”的假借字,取。這二句是說多虧好心的女房東給我補舊衣,縫新衣。
⑦夫婿:女房東的丈夫。
⑧斜柯:疊韻連綿字,猶今口語“歪斜”。一作“斜倚”,疑是依義改字。眄:斜著眼。這句是說丈夫發生了猜疑。
⑨卿:古人相互之間的尊稱,猶今口語的“您”。
⑩水清石自見:比喻事情真相終能弄清楚。這二句是說請您別怒目相待,真相終可大白。
⑾這二句是說事情真相雖然已清清楚楚了,但還是不如回自己的家好。

賞析

此詩為樂府古辭,屬《相和歌·瑟調曲》,一作《古艷歌》,亦可直雲《艷歌》。此詩寫了“兄弟兩三人”流浪他鄉時所經歷的一個尷尬場面,寫得真切生動,活潑而富有諧趣,但諧中寓莊,於中更能反襯出遊子之悽苦。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二句用比兼興的手法。堂前之燕,冬去夏來,有一定之時,而我“兄弟兩三人,流宕在他縣”,卻久出不歸,長為他鄉人。這兩句概括了流浪漢有家歸不得的悽苦生涯。流宕,漂流遊蕩。宕同盪。他縣,即他鄉。這是第一層悽苦。因流浪他鄉,天長日久,衣衫破爛,但是“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舊衣要補無人補,新衣當縫無人縫。綻,裂也,此指解裂布帛,縫製新衣。當,語助無義。這是第二層悽苦。由無人補縫衣服之事,遂引出下文所寫一段情節。
“賴得賢主人,覽取為我□(糹+旦,音zhàn)。”此處說的“主人”,究竟是遊子所臨時寄居的人家,還是他們為之勞作的東家,不得而知。但後一種可能性較大。這家的女主人,很是賢惠,見流浪漢衣衫破爛,乃主動為之縫補。這當然是求之不得之事,流浪漢內心之欣喜可想而知。此承上文兩層之悽苦,文思來了一個轉折。覽,同“攬”,撮持。綻,縫補。但正在流浪漢內心欣喜之際,情況陡然發生變化——“夫婿從門來”,女主人的丈夫回家來了。從門來,即從門外來。夫婿見此情景,作出了一個異常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反映——“斜柯西北眄”,他不是與妻子歡敘,也不是與客人打招呼,而是側身倚門,瞟眼斜視。他外出歸來,看到這一情景,不免心有所疑,但又不明底里,不好發作,故才在瞬間表現為如此情態。
樂府作者亦即能如同一個高明的攝影師,立即按動相機快門,將這一精彩鏡頭攝下。在這一特寫鏡頭中,容納了三對矛盾、三個方面人物的內心世界,即:夫妻之間,夫與流浪漢之間,流浪漢與女主人之間,此時各生想法,各具心態,各有難言之隱。在這矛盾聚焦的節骨眼,還是流浪漢先說話了:“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請您不必斜眼看,我們和你家女主人之間的關係,清水白石,不必多心。後來的“水清石見”成語即本此。流浪漢口中說著這番自表心境的話,尖銳的矛盾衝突似乎緩和了,但其內心之悽苦卻可想而知。“石見何累累,遠行不如歸。”這是寫流浪漢的心理活動。水清石見了,一切清白,儘管如此,遠行在外,還是不如回家的好。累累,聯綴而眾多的樣子。又一次點出悽苦,收束全詩。
此詩圍繞一個戲劇性的場面寫流浪漢的悽苦,情節緊張,矛盾集中,以小見大,這對表現主題有十分顯著的藝術效果,同時也顯示了樂府作者觀察生活、把握生活、再現生活的卓越才能。詩擬流浪漢口氣寫,聲口肖似,語句活潑,描繪場面,解決矛盾,能以諧馭莊,既表現了嚴肅的主題,又頗富諧趣之美。詩以比興起,巧妙地引發詩興,過渡到詩的本體,結尾又用比收,輕鬆自然。“遠行不如歸”一句又巧妙綰合開頭,全篇渾然天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