翨

翨拼音是chì shì ,部首是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翨
  • 拼音:chì shì 
  • 部首:羽
  • 部外筆畫:9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總筆畫:15
五筆86&98:NJGH 倉頡:SMAMO
筆順編號:541541251112134 四角號碼:1780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FE8

基本字義

--------------------------------------------------------------------------------
● 翨
chìㄔˋ
◎ 猛禽。
◎ 古同“翅”,鳥的翅膀。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𠀤施智切,音翅。《說文》鳥之彊羽。《周禮·秋官·翨氏注》翨,鳥𦑭也。《玉篇》猛也。《廣韻》《集韻》𠀤居企切,音馶。翨或作翅。
說文解字
【卷四】【羽部】翨
鳥之彊羽猛者。從羽是聲。俱豉切
說文解字注
(翨)鳥之彊羽猛者。按當作猛鳥也彊羽。轉寫誤耳。周禮翨氏。掌攻猛鳥。以時獻其羽翮。此釋周禮。故云猛鳥也。猛鳥羽必彊。故其字從羽。此與赤羽、尾長皆從羽文法正同。大鄭翨讀為翅翼之翅。以是聲、支聲皆在十六部。翨當卽是翅之奇字。後鄭以經雲獻羽翮則訓翨為鳥翮。是聲、鬲聲亦同十六部也。翮、羽莖。舉翮以該羽。許與二鄭說異。從羽。是聲。居豉切。十六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