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華鎮(雲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轄鎮)

翠華鎮(雲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翠華鎮,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地處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東南部,東與九龍鎮和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富民縣東村鄉接壤,南與屏山鎮毗鄰,西與茂山鎮、北連中屏、團街兩鎮,距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城區25千米,區域總面積307.3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翠華鎮戶籍人口為37297人。

明末清初,現翠華鎮境域屬抹念馬;2009年10月,由翠華鄉改為翠華鎮。截至2020年6月,翠華鎮轄1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蘇家營89號。

截至2019年末,翠華鎮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翠華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地理位置: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東南部
  • 面積:307.35 km
  • 下轄地區:17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蘇家營89號
  • 電話區號:0871
  • 郵政編碼:651513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雲A
  • 人口:37297人(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金融業,郵電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方特產,

建置沿革

明末清初,屬抹念馬。
民國時期,屬一區翠華鄉。
1950年,屬屏山區、第一區。
1958年,成立翠華公社。
1961年,翠華公社改為翠華區。
1969年,恢復翠華公社。
1984年,改為翠華區。
1988年,翠華區改為翠華鄉。
2009年10月,由翠華鄉改為翠華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翠華鎮轄翠華、紅石岩、星莊、者廣、大松園、嚕姑、納岔、兆烏、宏德、迤途、沿河、頭哨、初途、新民、興隆、湯朗箐、新華17個行政村,下設207個村民小組、235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翠華鎮轄17個行政村:翠華村、星莊村、紅石岩村、者廣村、大松園村、嚕姑村、納岔村、迤途村、兆烏村、紅德村、沿河村、頭哨村、新民村、初途村、湯郎箐村、新華村、興龍村,鎮人民政府駐蘇家營89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翠華鎮地處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東南部,東與九龍鎮和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富民縣東村鄉接壤,南與屏山鎮毗鄰,西與茂山鎮、北連中屏、團街兩鎮,距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城區25千米,區域總面積307.35平方千米。
翠華鎮

地形地貌

翠華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以山地、壩子為主;主要山脈有紅德小尖山與普渡河山脈,境內最高點位於紅德村紅德小組尼格古山,海拔2362米;最低點位於迤途村下啊嗡小組,海拔1382米。

氣候

翠華鎮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多年平均氣溫12.7℃,1月平均氣溫6.5℃,極端最低氣溫-5℃(2000年12月5日);7月平均氣溫25.4℃,極端最高氣溫31.5℃(2010年5月10日);最低月均氣溫-5℃(2000年12月),最高月均氣溫31℃(2010年5月);平均氣溫年較差36℃,最大日較差31.5℃(2010年5月10日);生長期年平均186天,無霜期年平均21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48.6小時,年總輻射12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00天(一般為2月1日—12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84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20天,最多達150天(2004年),最少為60天(2010年);最大雨量1250毫米(2002年),最少雨量710毫米(201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10月,8月最多。

水文

翠華鎮境內河道屬普渡河水系,總長39.8千米;主要河道有二級河普渡河,長28千米,三級河翠華小河、兆烏小河2條;河流總長度25千米,河網密度0.1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3.5億立方米,年排澇量4.6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5.6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普渡河,從興隆村小蓬祖小組南至迤途村下啊嗡小組,流經境內興隆、初途、新民、沿河、頭哨、迤途等村,長28千米,流域面積154.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1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翠華小河、兆烏小河等。

自然災害

翠華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山體滑坡、土石流、風災、冰雹、霜凍、洪澇等;風災年均發生1次;旱災一般發生在10月—次年5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9年2011年,翠華鎮連續乾旱造成2.5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2267公頃,成災面積1008公頃,絕收面積273公頃,1.1萬人、5300頭大牲畜飲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達96.8萬元。

自然資源

翠華鎮境內已探明礦產資源有鐵、鋅、磷、鈦、冰花石、木文石。2011年,翠華鎮有耕地2.71萬畝;林地29.63萬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翠華鎮總人口有384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90人,城鎮化率1.8%;另有流動人口429人。總人口中,男性19855人,占51.71%;女性18545人,占48.29%;14歲以下6383人,占16.62%;15—64歲28449人,占74.08%;65歲以上368人,占9.2%;以漢族為主,達25651人,占66.8%;有彝、苗、傈僳、白、哈尼、壯、傣、回等15個少數民族,共12749人,占33.2%;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彝、苗、傈僳3個民族,其中彝族3992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31.3%;苗族4698人,占36.8%;傈僳族3382人,占26.5%。2011年,翠華鎮人口出生率8.9‰,人口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長率4.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5人。
截至2017年末,翠華鎮常住人口為35073人。
截至2018年末,翠華鎮戶籍人口為37820人。
截至2019年末,翠華鎮戶籍人口為3729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翠華鎮地方財政收入909萬元,比2010年增長7.84%,是1949年的151.5倍,比1978年增加30.3倍。2011年,翠華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740元。
截至2018年末,翠華鎮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截至2019年末,翠華鎮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農業

2011年,翠華鎮農業總產值1.87億元,比2010年增長7%。翠華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翠華鎮生產糧食1.8萬噸,其中水稻5938噸,小麥1600噸,玉米4334噸。翠華鎮主要經濟作物有烤菸、蔬菜、油菜籽等。2011年,翠華鎮烤菸種植面積9105畝,產量1203噸,產值2646.6萬元;白芸豆種植面積3500畝,產量420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36萬畝,產量469噸,其中油菜籽種植面積0.36萬畝,產量467噸,蔬菜種植面積0.46萬畝,產量7985.4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瓜果,其中大白菜2800噸,瓜果10噸,馬鈴薯種植面積11415畝,產量4052噸。翠華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翠華鎮生豬飼養量8.4萬頭,年末存欄3.4萬頭;羊飼養量2.3萬隻,年末存欄1.7萬隻;牛飼養量105頭,年末存欄101頭;家禽飼養量14.8萬羽,上市家禽9.9萬羽。2011年,翠華鎮生產肉類4739噸,其中豬肉4002噸,牛肉398噸,羊肉194噸,禽蛋154噸;畜牧業總產值1.14億元。2011年,翠華鎮水果種植面積200畝,產量20噸,種植核桃0.7萬畝。

工業

翠華鎮規劃了克田電站、鐵所橋電站、小蓬祖水電站等工業產業集群。2011年,翠華鎮工業總產值為9800萬元,比2010年增長35%;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9%。

商貿

截至2011年末,翠華鎮有商業網點705個,商貿城2個,職工1559人。2011年,翠華鎮社會消費品銷售總額5196.93萬元,比2010年增長14.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06億元,比2010年增長15%;生產資料銷售總額0.08億元,比2010年增長13.6%;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實現增加值0.02億元,比2010年增長13.5%;電子商務交易額0.01億元,比2010年增長10.5%。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翠華鎮有農村信用合作聯社1家金融機構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1.2億元,比2010年增長27.83%;各項貸款餘額0.44億元,比2010年下降12.5%。

郵電業

2011年,翠華鎮郵政業務收入為4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11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翠華鎮有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168人,專任教師12人;有國小18所,在校生3016人,專任教師179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892人,專任教師82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翠華鎮主要學校有翠華鎮中學。2011年,翠華鎮教育經費達2352.46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250.12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037.14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經費65.2萬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16%、13.3%、11%、14%;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支出的比例為4.9%,比2010年提高了0.05個百分點。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翠華鎮有各類科技人才280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800人,經營管理人才100人,技能人才510人,農村實用人才399人。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翠華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5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藏書5500冊;農家書屋19個,電子閱覽室17個,村文化活動室18個;文化藝術團體3個,文化專業戶13個;文化行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5人;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22萬元,比2010年增加8.1%。截至2011年末,翠華鎮有學校體育場地22處;有村鎮體育場125個,桌球室5個,球檯10張,健身點2個,老年體育協會1個;有各級社會指導員19人;1%的村鎮社區和1%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截至2011年末,翠華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626戶,直播衛星電視用戶7461戶,電視覆蓋率達100%;電視綜合覆蓋率達100%,全年公共電視播出節目時間8760小時。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翠華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8個,其中衛生院1所;設病床8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80張,固定資產總值232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3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6人、執業(助理)醫師0.3人、註冊護士0.2人。2011年,翠華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89萬人次,住院病人8900人次,住院手術20台次,出院病人8900人次。2011年,翠華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7500人,參合率96.26%;孕產婦死亡率1/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7.11‰、7.6‰、3.8‰。

社會保障

2011年,翠華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4戶,人數28人,支出88590元,月人均210元,比2010年增長12%;城市醫療救助2人次,支出1.8萬元;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2人次,支出1500元,比2010年增長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50戶,人數1687人,支出356.6萬元,比2010年增長8.8%,月人均120元,比2010年增長6.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9人,支出1.7萬元,比2010年增長8.6%;農村醫療救助14人次,支出5.5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46人次,支出7.23萬元,比2010年增長6%;農村臨時救濟482戶,支出14.47萬元。比2010年增長6.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49人,支出83.5萬元,比2010年增長12%。2011年,翠華鎮新增就業人員3人,有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97%,全年共幫助1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截至2011年末,翠華鎮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580人,其中參保職工341人,參保離退休人員208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23人,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8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328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566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7877人,參保率達98%。

郵政電信

2011年,翠華鎮郵政業務收入為4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110萬元。

基礎設施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翠華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7千米,自來水管站1個,鋪設幹線水管18千米,生產能力120噸/日,年生活用水0.35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9噸;排水管道10千米。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翠華鎮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2座,有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1.5萬千伏安,有高壓輸電線路4條,總長度57.8千米,用電負荷6千千瓦。2011年,翠華鎮售電量累計完成20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7%,供電可靠率99.9%。
  •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翠華鎮有公園1個,面積0.2公頃,園林綠地面積0.1公頃,其中公共綠地0.06公頃,綠化覆蓋率12%。

交通運輸

翠華鎮已形成由公路運輸方式構成的網路。截至2011年末,翠華鎮有縣級公路1條,總長26千米;翠華至祿勸公路站為運輸線,有客運站1個,日均傳送25輛次客車,日客運量625人次,年貨運吞吐量23.6萬噸。2011年,翠華鎮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27輛,108噸位;客運汽車25輛、255座位;貨運量23.6萬噸。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翠華鎮因鎮人政府駐地壩子四周山色蒼翠,馬過河兩側一山名“翠峰”,一山名“華山”,兩山各取一字而得名。

地方特產

2011年,翠華鎮名優特農產品有撒壩豬、黑山羊、烏骨雞、小鍋酒;綠色環保農產品有土豆、油菜、蔬菜、中草藥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