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襄陽侯習郁的故居,位於襄陽城南約5公里的鳳凰山南麓,稱習家池,又名高陽池館,建於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年-56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習郁故居
- 位於:襄陽城南約5公里的鳳凰山南麓
- 別名:高陽池館
- 建於: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年-56年
簡介,地理環境,私家園林鼻祖,歷史遺產,主要景觀,
簡介
東漢時期襄陽侯習郁的故居,位於襄陽城南約5公里的鳳凰山南麓,稱習家池,又名高陽池館,建於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年-56年)。習郁依春秋末越國大夫范蠡養魚的方法,在白馬山下築長60步、寬40步的土堤,引白馬泉水建池養魚。習家池中圓台上建有重檐二層六角亭,俗稱“湖心亭”。其周繞以雕花石欄,憑欄可賞出水芙蓉,悠然游魚。舊有鳳泉館、芙蓉台,亭北有習郁墓。
地理環境
習家池景區地處湖北省西北部,居漢水中游,秦嶺大巴山余脈。被漢水分為南北兩城,南為襄城,北為樊城。襄陽交通發達,自古即為交通要塞。位於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的文化古城襄陽。歷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習家池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這裡既有滔滔漢水流經,又有乾冷、暖濕空氣交綏,冬寒夏暑,冬乾夏雨,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加之複雜多樣的地貌類型對氣候要素產生明顯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內氣候形成了各種類型。境內繁多的植物、動物種類,即受惠於氣候的複雜多樣性。全市年平均氣溫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間,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無霜期在228-249天之間。全市熱量資源不僅豐富,而且具有較明顯的過渡性,可以說兼備了南北氣候特點。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占400-450毫米。全年降水量為107-135天。太陽輻射較為豐富,年平均總日照時效為1800-2100小時。
私家園林鼻祖
明代計成在著名園林學著作《園冶》中論述郊野園林的擇地、構築和意境時寫到:“郊野擇地,依乎平岡曲塢,疊隴喬林,水浚通源,橋橫跨水,去城不數里,而往來可以任意,若為快也。諒地勢之崎嶇,得基局之大小,圍知版築,構擬習池”。“構擬習池”,就是指構築郊野園林,要效法習家池。
習家池,又名高陽池,地處襄陽市襄陽城南5公里的鳳凰山東麓,是襄陽最早的園林建築群體之一,在私家園林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被《園冶》中奉為典範的私家園林鼻祖。
歷史遺產
習家池是本區最早的古代私家園林。東漢初年,襄陽侯習郁在宅前築堤修池,引入白馬泉的水,池中壘起釣魚台,列植松竹。後人稱之為“習家池”,歷代濾加修建。
東晉時,習郁後裔習鑿齒在此臨池讀書,登亭著史,留下《漢晉春秋》這一千古名作,成為名播後世的史學家,而使習家池益負盛名。池邊舊有鳳泉館、芙蓉台、習郁墓,群山環抱,蒼松古柏,一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鳥語,風景清幽,自古常有騷人墨客來此詠詩作賦。 西晉永嘉年間鎮南將軍山簡鎮守襄陽時,常來此飲酒,醉後自呼“高陽酒陡”,故習家池又名“高陽池”。唐代孟浩然曾感嘆:“當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家池。
南宋尹煥重修時規模已相當可觀。明正德時荊南兵巡副使 聶賢,亦曾在池中築台建亭。清道光五年,知府周凱在大池東修二小池;同治時知府方大秒提名為“濺珠”和“半規”。 唐代,習家池是孟浩然、皮日休等著名文學家經常來遊歷的地方。皮日休還有一首著名的《習池晨起》,讚美了習家池的妙處:“清曙蕭森載酒來,涼風相引繞亭台。數聲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開。茭葉深深埋釣艇,魚兒漾漾逐流懷。竹屏風下登山屐,十宿高陽忘卻回。”
習家池舊有鳳泉館、芙蓉台,亭北有習郁墓。三面環水,一面臨水,山色蒼翠,水光瀲灩,花紅柳綠,景色宜人,古往今來吸引了不少遊人。
習家池它背倚白馬山,三面環抱。南望漢水,風帆隱現。遠眺鹿門,山色蒼然。園內樓館台榭,參差櫛比。綠枝佛岸,粉荷映水,自是天然佳境。游習家池,有月更好。不論滿月如鏡,新月似鐮,上看勾懸於亭上飛檐,下看遊蕩於池中清波。使你感覺到世界是那么寧靜,那么悠閒,那么賞心悅目。
西晉永嘉年間,鎮南將軍山簡鎮守襄陽,常在此宴飲,喝得酩酊大醉,故稱“高陽酒徒”,因此有高陽池館。晉以後,習家池曾一度荒廢。南宋嘉定寶慶年間曾加以修繕。明正德年間,撫民副使聶賢重修。明嘉靖時副使江匯又建飛鑿齒、杜甫兩公祠。後又多次重建修葺,池邊有鳳泉館、芙蓉台、習郁墓。
宋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習家池也是襄陽人春遊和來襄陽的客人遊歷的第一去處。
宋代時毀於兵災,到嘉定年間又重建,新增庭堂、齋舍28楹,題匾為“習池”、“懷晉”,還在新建的院牆中間辟山門一座,題匾“習池館”。明正德至嘉靖年間,在襄陽做官的副使聶覽、江匯又對習家池作過全面修繕,增築石台、石欄,新建“鳳泉亭”,立習杜祠,祭祀習鑿齒和杜甫。清道光六年(1826年)太守周凱又對習家池的亭台樓榭進行整修,改高陽池館為“四賢祠”,祭祀習郁、飛珍、山簡、習鑿齒。同治年間,襄陽知府方大堤對習家池也進行過一次大修,給泉池取名“濺珠”、“半規”。
1958年以前,白馬泉和習家池等景觀都基本保存完好。可惜後來逐步被破壞得殘破不堪。1992年,市政府曾投資對習家池進行了初步整修。習家池作為中國唯一一處從東漢開始修建並使用和保存至今、歷史最為悠久的私家園林,作為中國園林建築的典範的鼻祖,一定能再現其昔日美麗的歷史風貌。
主要景觀
習家池群山環抱,蒼松古柏,流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鳥語,風景幽靜。自古常有騷人墨客來此詠詩作賦。現僅存六角亭、荷花池、濺珠池、半規池等景點,仍不失為覽勝之地。亭為重檐六角攢尖頂,斗拱高聳,檐角翠飛,通高6.5米,正面面闊4米,檐柱為四角方石柱,堅固厚實,古樸大方。挑檐和額枋上遍飾象徵吉祥的天宮賜福、萬事如意、蝙蝠雙至、犀牛望月、鳳凰展翅等圖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亭的四周有荷花池環衛。濺珠池呈半月狀,下有泉眼噴吐,上有古槐覆蓋,池中魚兒游弋,步園臨池,別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