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賈之交指的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朋友——原河北正定縣文化局局長賈大山的交往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習賈之交
- 時間:正定縣領導期間
- 習:習近平
- 賈:賈大山
事件來源,用人特點,
事件來源
河北作協副主席李春雷的《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一文,生動呈現了習近平與朋友——原河北正定縣文化局局長賈大山的交往過程,也讓公眾近距離感受到了習近平在擔任正定縣領導期間工作作風及用人任事特點。
用人特點
1.待人真誠、態度謙恭。1982年3月,習近平到正定縣任職後,登門拜訪的第一個人就是賈大山。雖然兩人的初次見面並不順利,“感覺(習近平)像一名普通的退伍兵,又像一個青澀的文學青年”,但習近平用“滿臉微笑”、“靜心地聽,耐心地等”,換得了朋友賈大山的好感。
2.兼容並蓄、求同存異。相似的人生經歷和對社會問題的共同關注,讓習近平與朋友賈大山總是有著說不完的話題。當然,他們也有著諸多差異。習近平看書多且雜,更側重於政治、哲學和經濟,而大山尤專注於文學、史學和佛學;對於現實,習近平是一個積極者,即使身處逆境,前途迷茫,他也始終樂觀,胸懷夢想。但這些並不能影響兩人交往。兩人“同與不同,相互溝通,互通不同,通而後同。”
3.雷厲風行、破舊立新。“非黨人士賈大山,從文化局下屬的文化館副館長,連升三級,直接上任文化局局長。正定歷史上,這是絕無僅有的!” 舉薦人正是習近平。
4.作風樸實,腳踏實地。縣委有兩輛吉普車,他很少乘坐。他總是騎著腳踏車,穿梭於滹沱河兩岸。從河北到河南,是一片大沙灘,常常需要扛著腳踏車前行。老幹部張五普回憶說:“那時我在西兆通公社任書記,他一個人來調研,騎一輛舊腳踏車,下腳踏車就和我握手。我問,‘習書記怎么你自己來了,你認得路啊?’習書記用衣袖擦一擦滿頭大汗,說,‘打聽,我打聽著就來了。’”
5.注重細節、善於發現。正定縣委門口的兩株古槐,花開花落,幾多春秋,大家熟視無睹。有一次在文化局參加座談會,習近平問槐樹是什麼年代的。眾口無語。他提出請林業專家鑑定。結果竟然是元末明初,是這個古城裡年齡最大的植物。於是,圍上鐵欄,寫明文字,加以保護。
6.勇擔責任、實事求是。正定縣是全國聞名的農業高產縣,卻又是有苦難言的“高產窮縣”。由於徵購任務過重,很多老百姓口糧不繼,不得不到外地購買紅薯乾度日。可要摘掉“高產縣”的帽子,無疑是自曝其醜,有些縣委領導擔心讓習近平出面,會對他形成不利影響。習近平說:“實事求是向上級反映問題是我黨的優良傳統,你們不用擔心。”於是,他和另一位縣委副書記呂玉蘭一起,多次跑省進京,向上級部門如實反映正定人民的生活狀況和現實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