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貴州習水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貴州省北隅,貴州高原北坡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地處習水縣西北部。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5°50’~106°29”,北緯28°7’~28°24”之間,總面積14027.46公頃。
地形地貌
貴州習水國家森林公園內最高海拔1756米,最低海拔420米。在地質上屬於四川紫色盆地的一部分,地面物質由中生代的紫色岩及其風化物組成。地貌上處於貴州高原北坡與四川盆地南緣的接壤部分,地勢自南向北迅速降低,從而形成地形崎嶇,高差懸殊的特點。區內紫色岩分屬於侏羅系白堊系。侏羅系紫色岩分布於大河谷地和背斜核部,範圍狹窄,地勢低緩。白堊系分布廣泛,由磚紅色巨厚層岩屑長石石英砂岩夾少量粘土岩組成,岩石抗蝕性強,地勢高昂,是構成大盆地邊緣的中山骨架。在長期風化過程中,形成河谷深切。
氣候特點
貴州習水國家森林公園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其地理位置受蒙古高壓、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青藏高壓、冷鋒和靜止鋒等天氣系統的影響,使得園內雲量多,陰雨天多,太陽輻射總量只有3438~2748瓦/平方米年,是全省及至全國太陽輻射最低值區之一。年平均氣溫11.3~18℃,1月平均氣溫0.7~7.9℃,7月平均氣溫21.98~28℃,年降雨量900~1300毫米,園內相對濕度較大,年均82%~91%。
水文
貴州習水國家森林公園屬於長江水系,其水源有赤水河一級支流習水河、同民河、壅溪溝等;二級支流天堂溝、甘溪溝、大小雷坡溪、白燕溪、長嵌溝、郭家溝等。區內溪流縱橫,水源豐富,
資源情況
植物資源
截至2001年,貴州習水國家森林公園內初步查明的種子植物有128科、411屬、805種;蕨類植物37科81屬163種及1變種;苔蘚植物154種,隸屬47科89屬;大型真菌35科45屬77種。生息繁衍著各類動植物3000多種。其中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樹種
南方紅豆杉、玖桐、香果惻、柵楞、
福建柏、鵝掌規桶木等15種。
動物資源
截至2001年,貴州習水國家森林公園初步查明的獸類動物有72種2亞種,分屬8目24科;鳥類142種,隸屬15目35科;爬行動物34種,隸屬3目10科21屬;兩棲動物31種,隸屬2目9科17屬;魚類57種,分屬5目11科43屬;昆蟲175種,隸屬9目49科。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豹、
雲豹、
獼猴、
藏酋猴、
黑熊、
紅腹錦雞、日冠長尾蛙等。
主要景點
石坎河峽谷 石坎河峽谷全長9公里,是水流切割作用形成的典型丹霞峽谷,谷深300-800米,可分為上中下三段。
| |
飛鴿片區 飛鴿片區地處習水河與綦江河流域的分水嶺,境內的溪流名飛鴿子,長7公里,是綦江河一級支流頭道河的源頭,兩側有近30條山溝,其中有11條山溝常年有水。
| |
水上公路 水上公路指:田灣頭至場部和場部至九龍崗兩段,丹霞扳狀河床天然形成,長近4公里,車可以行在水中,因而形成特色。
| |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貴州習水國家森林公園為有效預防和控制森林火災,提高森林自身的綜合抗火效能和預防森林火災的總體水平,根據森林防火林帶網由大到小,設計防火林帶50千米,林頻寬20~30米,樹種選擇木荷或栓皮櫟,株行距2×2米,每平方米0.25株。
品牌建設
2003年12月,經原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交通線路
交通
蓉遵高速公路在關寨大橋朝習水/S10方向行駛,轉入長江中路,沿S208行駛至太平村即可。
路線
路線:觀滴翠湖、麻湯埂寨門、猿峒懸谷、水上公路、石坎河峽谷、五仙山、川黔古道、古堡城垣遺址、九鳳山金龍寺。
歷史人文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運動戰戰役。從1935年1月19日紅軍離開遵義開始,到1935年5月9日勝利渡過金沙江為止,歷時3個多月,共殲滅和擊潰敵人4個師、2個旅另10個團,俘敵3600餘人。在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朱德等指揮下,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畫,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