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振翎

習振翎

習振翎(1757—1818)一名漢翎,字燦雲,號笥山,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鎮湖洲村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科鄉試舉人,四十九年(1784)甲辰科茹芬榜二甲第2名進士。欽點工部主事,歷工部都水司員外郎、製造庫郎中。嘉慶五年(1800),出守雲南開化府。調東川府知府,後歷徐州、蘇州、安慶三府知府。嘉慶十九年(1814),升福建汀漳龍兵備道,再擢福建按察使。二十年(1815),調山西按察使。二十一年(1816),升山西布政使。嘉慶二十二年(1817)七月,因事落職。次年卒於蘇州寓邸。

基本介紹

  • 別名:習笥山
  • :燦雲
  • :笥山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鎮湖洲村
  • 出生日期:乾隆二十二年(1757)三月二十三日
  • 逝世日期:嘉慶二十三年(1818)四月二十七日
  • 主要成就:山西布政使
  • 主要作品:《公餘集》
  • 本名:習振翎
  • 逝世地點:蘇州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個人作品,史籍記載,落職原因考,
千年古村——湖洲
在峽江縣東北部,坐落著一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這便是湖洲古村。這裡聚居著630餘戶共3000餘人,是全國習氏聚集地之一,也是本縣人口最多的村莊。據《湖洲花門樓習氏族譜》記載:北宋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湖洲始祖習有毅(991-1055)(名遠,字有毅,今新余市白梅村人,東晉大史學家習鑿齒31世孫)任吉州知州。
習振翎
習振翎畫像
慶曆五年(1045),習有毅任滿解職,閒暇時翻看《吉州府志》,了解到古新淦縣城南二十八都毗鄰石陽縣,縣治就在沂江之濱。遂乘船從吉州府衙順贛江而下、溯沂江而上,來到石陽縣舊址,但見這裡群山環抱、碧水瀠洄,繞一方仙居之洲,於是“將家始焉,改名湖洲”。習有毅被湖洲村民尊為1世祖。從此,這塊荒廢了幾百年的古縣遺址又炊煙裊裊、人丁興旺起來。
習振翎
湖洲古村
習有毅之孫習仁德於1085年率習氏族民大興土木、擴宅建祠、立廟修庵、興學育後,湖洲代表建築花門樓、榜堂、承恩堂等由此而成。其中建成的花門樓高大雄偉,“有班仙降凡之奇”,遠近聞名,故湖洲亦被稱作“花門樓”。
習振翎
花門樓,上書“文名世第”
習振翎
花門樓,上書“文名世第”
花門樓,上書“文名世第”
習振翎
花門樓

人物生平

習振翎(1757-1818)本名漢翎,字燦雲,號笥山,今水邊鎮湖洲村人,為湖洲始祖遠公31世孫。他的家鄉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古村,自北宋開基以來,一直是耕讀傳家。習振翎自己也是出身於一個讀書人的家庭。他的高祖習嘉謀和祖父習逵,都是縣裡的秀才(邑庠生),父親習傳禮,則是國子監的監生。祖輩的耳濡目染,小習同學自然而然是要好好讀書、考取功名了。年方二十,習振翎也考取了秀才,當時的峽江知縣鄧廷輯很欣賞他。
1780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五年,習振翎和村裡的族叔習成襄(學名紹武,號蓬山)一同去省城參加這一年的庚子科鄉試,最後雙雙中舉,習紹武名列第三,習振翎則中第22名舉人。官府報喜的人來村里傳訊,“叔侄同科”遂成一段佳話,至今村中還保留有“叔侄同科”的牌匾和功名旗桿石。
村中兩樽旗桿石就是為這對同榜叔侄而立,正面刻有“乾隆庚子科中式第三名經魁”
習振翎
旗桿石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叔侄二人再赴京師參加甲辰科的會試,而這一次喜憂參半,習振翎考中了,叔叔習紹武卻意外落榜了。殿試中,習振翎名列二甲第二名(相當於全國第5),高中進士,此時他28歲,正值年輕有為之時。當時的大學士紀昀題“天府呈才”匾和“進士”匾贈給習振翎,至今仍保存在村中祠堂中,這個紀昀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紀曉嵐。
習振翎
習氏大宗祠
習振翎
習氏大宗祠
習氏大宗祠
初授工部主事(正六品,處級)之職,振翎遂奉其父習傳禮(誥封中憲大夫)就養於京師,1785年其父還參與了乾隆皇帝在京舉行的千叟宴。可惜沒過多久,其父卒於京師,振翎遂扶柩回峽江歸葬,守喪三年。詔起復,補為工部都水司員外郎(從五品)。嘉慶三年(1798),充順天府(今北京)鄉試考官,所取皆知名之士。升製造庫郎中(正五品,相當於中央部里的司長),提督琉璃、兩窯廠,奉旨監修交泰殿。事竣,賜紗袍,加二級。
習振翎
湖洲古村的天府廟
湖洲古村的天府廟
嘉慶五年(1800),出守雲南開化府(治今雲南文山縣),當地士民以“廉明公正”四字贊之。兩年後,調東川府(治今雲南會澤縣)任知府。嘉慶九年(1804),母卒,回家丁憂守孝。喪除,補江南徐州知府,調蘇州知府。振翎所到之處,士民愛戴甚深。以政績卓著護理蘇松常鎮四府糧道,再調安慶知府。
嘉慶十九年(1814),升福建汀漳龍兵備道,擢福建按察使。振翎到任後詳核案件卷宗,每天至深夜方就寢,所平反的冤獄甚多。
習振翎
習氏大宗祠的大門,上書“山環水繞”
習氏大宗祠的大門,上書“山環水繞”
二十年(1815),調山西按察使,進京接恩旨,嘉慶皇帝朱批:“實心任事,切勿因循,欽此。”二十一年(1816),升山西布政使(山西省常務副省長),振翎謝恩,又得朱批:“實心任事,不準來京,二年後奏請,欽此。”
習振翎
湖洲古村的華英書院舊址
湖洲古村的華英書院舊址
年過花甲的習振翎雖年老力衰,已經多病,仍堅守崗位、盡心盡職。有人勸他退休頤養天年,習振翎正色道:“這是什麼話!我從一個知府蒙皇上隆恩,提拔擔任布政使之職,怎能貪求自己的安樂而不思報答聖恩?我習振翎一日不死,當竭一日之力。”嘉慶二十二年(1817)七月,嘉慶皇帝得知習振翎年老健忘,難以任事,再加上其違例擢用幕員,遂將其革職。習振翎報效國家的初衷是好的,他為報答皇帝的知遇之恩,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是嘉慶皇帝卻不理解他。
被革職後,習振翎來到蘇州寓邸就醫,不久於嘉慶23年(1818)四月二十七日卒於蘇州,享年62歲,著有《公餘集》。其子習佳枚於十月二十二日將其安葬在湖洲習氏祖塋。親家、兩湖總督楊懋恬作《習笥山方伯傳》,兵部尚書、順天府尹王宗誠為作墓志銘。
習振翎
湖洲古村的居安堂,門前即功名旗桿石
湖洲古村的居安堂,門前即功名旗桿石

人物評價

生而穎異,幼嗜學,遠大自期。
通籍以來,政績之懋著者,不可殫述。——楊懋恬《習笥山方伯傳》
君性和易,勤於吏事,暇則作詩,皆朴茂如其人。不假雕琢,不貌為古,其待人一出之以誠,不肯作一欺心語,此士大夫所共推為長者也。——王宗誠《通奉大夫原任山西布政使司布政使習笥山方伯墓志銘》

個人作品

著有《公餘集》
習振翎 《臨江三孔先生文集序》
先儒有曰:文者,載道之器也。從古奇材異敏之士,著書立說,克與聖道相發明者,要必根柢於德性混含,蘊蓄深厚,而後發為文章,沉雄雅健,正大沖粹,卓然可以名世者也。
前宋文運昌隆,人才輩出,如蜀中眉山昆仲,二難崛起,固最著矣。若南豐子固、廬陵永叔諸賢,號稱淹博,各以其詩文鳴一時之盛。究未嘗一門挺生,兄弟競爽,如吾邑孔文仲、武仲、平仲三先生,均以理學名宦顯於宋代,當時仰若山斗,後世奉為典型。山谷以“聯璧”美二蘇,以“分鼎”頌三孔,其信然也。惜乎以文仲公輔之器、高古之品,未獲秉其鈞軸,或反議其迂疏。後兄弟均以誣坐謫宦羈旅,雖流離患難、人情所不堪者,公兄弟處之,吟詠自得,恬不為意。視天地為逆旅,得喪如夢幻,其人品節操尤堪彪柄千古,蓋不僅文詞翰墨足以信今傳後已也。余嘗披覽信史,展玩公文,如策論奏疏,皆忠君愛國之心,昂藏骨鯁之氣溢於言表,其餘啟表、墓銘、詩賦諸什,靡不舂容大雅,意趣深長,駸駸乎上與秦漢作者頡頏,下與歐曾諸人比肩。兼之鴻猷偉績,冠冕朝廷,嘉言懿行,膾炙人口,豈非有宋一代之名賢、而道德與文章並垂不朽也哉?
歲在丁丑之季春,公裔孫傳勛系余入泮同年,痛板煨燼,有志重鐫。編輯遺稿,托族弟太學生沾禧遠寄署內,屬序其端。余因景仰風徽,曠世相感,而又嘉其裔孫之能表揚先德也,特握管以書,而不敢以謭陋辭雲。
進士出身、通奉大夫、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加三級、紀錄十次習振翎拜序。嘉慶二十二年洪歲丁丑季春月榖旦。

史籍記載

楊懋恬《習笥山方伯傳》
習方伯公笥山曩與余同官工部,遂聯兒女姻,兩人交好數十年如一日。今公歿數月矣,生平出處不忍聽其無聞也,謹就所見而質書之。
公姓習氏,諱振翎,號笥山,峽江湖洲人。先世代有隱德,公為誥贈中憲大夫松林公第三子。生而穎異,幼嗜學,遠大自期。弱冠,補博士弟子員,旋食餼。庚子,赴江南召試。尋負笈鹿洞,受業侯葦園太守門下,為所器重。是秋,領鄉薦。甲辰會試,成進士,殿試二甲二名。
欽點工部主事。迎中憲公就養京師,邀五品封,與千叟宴。未幾,中憲公卒,扶櫬南歸,喪葬如禮。三年起復,補缺升都水司員外。戊午,充順天鄉試同考官,所取皆知名士。升製造庫郎中,提督琉璃兩窯廠,修交泰殿。賜紗袍,加二級。
庚申,出守雲南開化,合郡士民有廉明公正之頌。越二年,調東川府。甲子,丁內艱,哭泣之哀,禮儀之備,一如其治中憲公喪。服闋,補江南徐州府。調蘇州府。所至則士民愛戴,與開化同。以卓異護理糧道,旋升福建汀漳龍兵備道。甫三月,擢福建臬司。詳核案牘,每日鼓三下始就寢,平反冤獄甚多。
調山西。進京召見,賜克食,謝恩折奉朱批:實心任事,切勿因循,欽此。升山西藩司。謝恩折奉朱批:實心任事,不準來京,二年後奏請,欽此。公感知遇之隆,急圖報答,忠君愛國之忱,往往形諸篇什,讀《公餘集》可想見其意之所在矣。
自陳臬開藩後,心力交瘁,致病怔忡,然力疾辦公,不敢隱退,卒以是落職。可悲也。通籍以來,政績之懋著者,不可殫述。生平篤於天性,幸遭逢新地,疊遇覃恩,自祖、父、母暨兩伯父、母,兩兄與嫂並外祖父、母皆受封如例,鄉里榮之。
余昔既與公朝夕共事,其後天各一方,猶時時尺素往來,互相敦勉。及公來蘇就醫,余亦奉命屏藩是邦,握手道故舊,見公柴骨強支,又竊以為慮。亡何,竟以病卒於旅邸。公全受全歸,固無遺憾,而余知公最深,於公歿,不勝陸機嘆逝、庾信思舊之情。因汝枝兄弟扶櫬旋里,敘列其事,使歸而藏之,以備當代巨公探擇。
王宗誠《通奉大夫原任山西布政使司布政使習笥山方伯墓志銘》
乾隆庚子,先大夫奉命典試江西,得士為盛。先大夫於門下士文字之交、風義之古,固不乏人,至於投分若布衣舊交、族黨密親,與夫作家為吏,諄諄告語,若父兄之於子弟,則惟笥山先生一人。笥山成進士,後官京師,邸寓相去最近。先大夫城南老屋,門無雜賓,而笥山誠樸篤實,暇輒步行,過從如執經弟子奉一先生為歸。歲時伏臘,兩家眷屬亦相往來,幾不知有官也者,師弟間誼篤而情密如此。
嘉慶癸酉,笥山以蘇州守權蘇松糧儲道錄,督運入都,依然書生面目,官愈貴而心愈下。歷任雲南開化、東川,江南徐州。更事既多,兢惕滋甚,惟恐上負國恩,略無矜伐之色。先大夫喜曰:“根器遠大,非徒富貴中人也。”
嗣笥山由安慶守觀察汀漳龍諸郡,旋按廉車,晉福州,又調山西,升總藩。時予讀禮杜門,少所聞見,或待其善病,有勸其引退頤養者,笥山曰:“是何言!予以知府四五年間蒙恩擢至藩司,清夜捫心,敢貪宴安不思報效耶?一日不死,當竭一日之力。”嗟乎!笥山以此自矢,迺卒以是去官耶?
嘉慶戊寅冬,孤子佳枚以狀來請志與銘,嗟乎!笥山竟以病死矣,又不僅去官而已。當其南歸就醫吳中,尚冀病痊,以待來年入京祝嘏。其感激高厚鴻慈,蓋終其身常思報效依然,太原不忍引病偷安之苦心,獨惜其不死於在官之日,為可悲也。謹按狀:
習氏祖東漢侍中郁,郁之後晉滎陽守鑿齒,徙宜陽。北宋吉州刺史遠公又由宜陽遷湖洲,遂為峽江人。君高祖諱嘉謀,邑庠生。曾祖諱自明。祖諱逵,邑庠生,以君貴貤贈奉直大夫、工部營繕司主事。祖妣鄒氏,貤贈宜人。父松林諱傳禮,太學生,誥封奉直大夫,後疊遇覃恩,誥贈中憲大夫、江南徐州府知府。妣楊氏累封太恭人。君兄弟三:長星齋,諱漢翀,優廩生;次玉山,諱漢翔,附貢生。皆以君貴貤封如其官。君生前在京師迎養雙親,飲食起居與仲兄奉侍,纖悉惟謹,克盡孝養。今俱荷恩榮,光及泉壤,可以無憾矣。
君性和易,勤於吏事,暇則作詩,皆朴茂如其人。不假雕琢,不貌為古,其待人一出之以誠,不肯作一欺心語,此士大夫所共推為長者也。
君生於乾隆丁丑年三月二十三日,卒於嘉慶戊寅年四月二十七日,壽終蘇州邸寓,享年六十有二。配胡氏,誥封夫人。子二:長佳枚,由監生遵土方例報捐同知,分發南河;次佳楙,太學生。佳枚既扶櫬歸江西,即於是年十月二十二日殯於祖塋。乃係以銘曰:莫之援而起,莫之擠而止。病也命也,如是如是。完璞抱貞,韶輝光於繼起。

落職原因考

(嘉慶二十二年)六月,廷臣有以山西藩司習振翎年老健忘,接見屬員,皆需家丁指告,謁見巡撫,私帶門丁,竊聽公事,錄底存貯,以備詢問;又將忻州吏目費鈞調入藩屬,幫辦幕務等款,入告。命偕刑部右侍郎成格往按,得實,振翎褫職遣戍,巡撫衡齡失察罷任。——《清史列傳.卷36.王鼎》
(嘉慶二十二年十一月)辛酉,諭內閣、御史譚瑞東奏請飭禁督撫令屬員幫辦幕務一折。直省督撫大吏,不準令所屬官員代辦幕務,例有明禁,即如本年已革山西藩司習振翎令主簿費鈞在署辦事,業已嚴辦示懲。著再申諭各督撫,不得仍蹈從前陋習,致開交通奔競之門。 ——《清仁宗實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