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氏婆祠(延慶第)位於揭陽市區榕城東門的星輝里(新泰興),是一座民居和祠堂合一的傳統宅院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翁氏婆祠
- 地理位置:揭陽市區榕城東門的星輝里
翁氏婆祠坐東向西(婆祠是女祠的一類,朝向多坐南向北或坐東向西),為潮汕傳統建築“四點金”(二進一天井,帶兩側花巷),前陽埕西側是一坐西朝東的排厝,既可作為翁氏婆祠的外照壁,又與南北二花巷將婆祠合圍成星輝里宅院。翁氏婆祠大門石匾外側陽刻“延慶第”三個金字行書,內側陰刻“錢塘閫範”四個青字行書(其左署“民國十七年戊辰仲春月吉旦”,其右署“翁氏順修祖婆自捐己廳”),這四個字是該建築作為婆祠的標誌之一。前廳兩廳房為居室,天井兩側原為東西通廊,後改建為廂房民居。婆祠後部中廳為翁氏的祭廳,上懸“聚德堂”匾額(其右署“歲次壬午年仲夏立”,此堂匾為2002年婆祠重修時所立),祭廳後面案台上設有祠主翁氏的神櫝,雕刻精緻,神主正面署有“顯妣 誥贈太宜人、號順修、謚慈仁翁氏神主”。根據神主上“誥贈”等文化詞語(明清兩朝對五品以上官員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之歿者,以皇帝的誥命追贈封號,叫誥贈。明清五品官之妻、母封宜人),可知翁氏作為侍妾也能“母以子貴”(其第三子陳繩春任五品銜光祿寺署正)。據載,翁氏於清代道光二十七年(1847)四月去世,民國十七年(1928)翁氏的孫輩(內門匾上對稱“祖婆”,子輩則對稱“阿婆”)建成延慶第。祭廳東西兩側廳房為居室,兩廳房前面均有側門與祭廳相通。婆祠南北兩側的巷厝也是日常居室。這座宅院外門匾署“延慶第”,內門匾則以“錢塘閫範” 標示為婆祠,是一座典型的民居與祠堂合一的宅院建築。
這座婆祠的祠主順修翁氏(1776~1847)是清代後期揭陽著名的“泰興”商行老闆和慈善家陳秋啟(1768~1854,字振文,其裔孫稱其為“發財祖”,清代《揭陽縣續志。賢能》有傳)的侍妾(俗稱阿婆)。陳秋啟有一妻一妾,嫡妻林氏(育二子二女),於道光十五年(1835)三月去世後,由翁氏(育四子一女)協理陳家日常事務。據泰興陳氏族人介紹,陳秋啟在清代後期堪稱揭陽首富,他營建有陳氏祖祠“迪光堂”(建於1830年,在榕城北門媽前)以及今雙峰寺後側老泰興的潁川故居、酉山書屋(建於1814年)、陳氏家廟“思成堂”(建於1841年)等多處祠屋,其家資之殷實,可見一斑。陳氏泰興商行的繁榮興盛,翁氏也是功不可沒的(因陳秋啟嫡妻林氏1835年去世,其嫡長子也在1841年陳氏家廟落成前夕去世,嫡次子陳瑞芝則在外為官),她賢惠大度,持家有方,幫助丈夫維持好泰興行的日常運作和陳氏家庭事務,受到合族親眾的敬佩和擁戴,翁氏去世後私謚“慈仁”和門匾“錢塘閫範”就是裔孫親友對她的褒揚。
“錢塘閫範”意為翁家女兒中的模範。“錢塘”是翁姓的一個郡望族號,這裡指發源於杭州的翁姓(前文“潁川故居”中的“潁川”則是陳姓的郡望)。順修翁氏是潮陽小南塘村人,據說她的祖先是從杭州經福建莆田遷至潮陽開基立籍的。“閫”是多義詞,這裡泛指婦女。這塊匾額頗有特色,既讚美祠主翁氏、交代其籍貫,又指明了祠堂的婆祠性質,可謂辭約義豐。翁氏在協理陳泰興事務的後期,已步入老年的她開始考慮自己百年之後的一些事儀。雖然她是陳泰興的重要人物,德高望重,但侍妾身份是她的“心結”:在封建宗法社會中畢竟嫡庶分明,祭祀中有“阿婆孬入祠”的金科玉律,這對她來說是名德不稱。考慮到自己以後的“血食”(受享祭品)問題,翁氏決定拿出自己的“私房錢”,囑咐子孫為自己建造專用祠堂。在明清兩朝,庶系子孫為女性祖先建造專祠(婆祠)的做法已屬“另類”,而侍妾為自己倡建專祠以便更“正式”地享受子孫的祭祀則更具有挑戰封建禮教的意味。但接下來鹹豐年間(1850~1861)泰興陳氏發生的變故(1854年陳秋啟去世,陳家又耗巨資幫助陳秋啟嫡次子、時任廣西梧州知府的陳瑞芝平亂和振濟當地百姓),給泰興陳氏造成極大的衝擊,使營建婆祠的計畫擱淺,直至1928年翁氏婆祠才建成。雖然距翁氏去世相隔已超過80年,但翁氏的裔孫並沒有忘記自己祖婆的仁德和建祠的意願,特意立匾“錢塘閫範”明示“翁氏順修祖婆自捐己廳”併名其祭廳為“聚德堂”,以作長久的紀念。演繹著陳泰興翁氏祖婆很多“聚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