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甘藍育種與栽培技術》是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祝朋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羽衣甘藍育種與栽培技術
- 作者:祝朋芳
- 出版社: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7月1日
- 頁數:96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38186666
- 外文名: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Ornamental Kale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祝朋芳編著的《羽衣甘藍育種與栽培技術》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羽衣甘藍育種技術,包括羽衣甘藍系統分類學地位、繁殖生物學、主要性狀的遺傳規律、育種目標、育種方法與成果、新品種保護與審定(備案)、雜交制種技術。下篇為羽衣甘藍栽培技術,包括羽衣甘藍栽培與套用概況、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作者簡介
祝朋芳,1971年生,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觀賞植物遺傳育種。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子課題和遼寧省教育廳科研計畫等課題。主持完成的成果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瀋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以第一培育人選育的花卉新品種獲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權3個,以第一發明人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以第一培育人選育的花卉品種通過遼寧省農作物新品種備案6個,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4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主編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規劃教材2部、“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l部,副主編高等學校教育教材1部,發表研究論文30餘篇。
圖書目錄
上篇 羽衣甘藍育種技術
1 羽衣甘藍系統分類學地位
1.1 近緣種及變種
1.2 遺傳多樣性
2 羽衣甘藍繁殖生物學
2.1 植物形態
2.1.1 營養生長期形態
2.1.2 生殖生長期形態
2.2 傳粉受精與種子發育
3 主要性狀的遺傳規律
3.1 葉型
3.2 葉色
3.3 其他相關農藝性狀
4 羽衣甘藍育種目標
4.1 改善品質
4.1.1 改善觀賞品質
4.1.2 改善食用品質
4.1.3 切花型品種的選育
4.2 提高抗性
4.2.1 提高抗蟲能力
4.2.2 選育耐低溫品種
4.2.3 選育晚抽薹品種
4.3 其他
4.3.1 選育雄性不育系
4.3.2 選育自交不親和系
5 羽衣甘藍育種方法與成果
5.1 遠緣雜交與回交
5.1.1 遠緣雜交
5.1.2 回交
5.2 雄性不育雜種優勢利用
5.2.1 細胞質雄性不育
5.2.2 細胞核雄性不育
5.2.3 雄性不育系的利用
5.3 自交不親和雜種優勢利用
5.3.1 自交不親和性的測定方法
5.3.2 自交不親和性的遺傳機制
5.3.3 自交不親和系選育
5.4 單倍體育種技術
5.4.1 人工誘導單倍體的途徑
5.4.2 單倍體的鑑定
5.5 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
6 羽衣甘藍新品種保護與審定(備案)
6.1 新品種保護
6.1.1 新品種保護的意義
6.1.2 申請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程式
6.2 新品種審定與備案
7 羽衣甘藍雜交種制種技術
7.1 播種
7.1.1 播種時間
7.1.2 播種方式
7.1.3 苗期管理
7.2 定植
7.2.1 定植時期
7.2.2 整地、施肥
7.2.3 定植方式
7.2.4 母本比例
7.3 田間管理
7.3.1 溫度
7.3.2 濕度
7.3.3 養分
7.3.4 病蟲防治
7.3.5 光照
7.3.6 搭架
7.4 雜交
7.4.1 隔離
7.4.2 去雜去劣
7.4.3 植株調整
7.4.4 雜交
7.5 種子採收與清選
下篇 羽衣甘藍栽培技術
8 羽衣甘藍栽培與套用概況
8.1 羽衣甘藍栽培概況
8.2 羽衣甘藍套用形式
8.2.1 觀賞套用
8.2.2 食用
9 羽衣甘藍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9.1 溫度
9.1.1 耐寒能力
9.1.2 耐熱能力
9.2 光照
9.2.1 光照強度
9.2.2 光照時數
9.3 水分
9.4 土壤及養分
10 羽衣甘藍繁殖方法
10.1 播種
10.2 扦插
10.3 組織培養
11 羽衣甘藍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11.1 育苗
11.1.1 苗床育苗
11.1.2 穴盤育苗
11.2 整地
11.2.1 整地深度
11.2.2 整地時間
11.2.3 整地方法
11.2.4 作畦或作壟
11.3 定植
11.3.1 田間定植
11.3.2 營養缽定植
11.4 水分管理
11.5 養分管理
11.6 稀盆
11.7 中耕除草
11.8 病蟲害防治
11.8.1 病害
11.8.2 蟲害
12 採收
附圖
羽衣甘藍營養生長期植物形態
羽衣甘藍生殖生長期植物形態
羽衣甘藍雜種優勢利用
羽衣甘藍離體培養
羽衣甘藍主要觀賞性狀與套用形式
羽衣甘藍新品種
羽衣甘藍主要病害
羽衣甘藍主要蟲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