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葉鬼針草(學名:Bidens maximowicziana Oett.),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5-70厘米。莖中部葉具柄,葉片長5-11厘米,三出複葉狀分裂或羽狀分裂。頭狀花序單生莖端及枝端;外層總苞片葉狀,邊緣具疏齒及緣毛,內層苞片膜質,披針形。托片條形,邊緣透明,果時長約6毫米。舌狀花缺,盤花兩性,花冠管細窄,冠檐壺狀,4齒裂。花葯基部2裂,略鈍,頂端有橢圓形附器。瘦果扁,倒卵形至楔形,具瘤狀小突起或有時呈齧齒狀,具倒刺毛,頂端芒刺2枚,有倒刺毛。
產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東部。生於路旁及河邊濕地。蘇聯、朝鮮、日本均有分布。全草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等功效。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發生規律,危害防治,主要危害,防治措施,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5-70厘米,略具4棱或近圓柱形,無毛或上部有稀疏粗短柔毛,基部直徑2-7毫米。莖中部葉具柄,柄長1.5-3厘米,具極狹的翅,基部邊緣有稀疏緣毛,葉片長5-11厘米,三出複葉狀分裂或羽狀分裂,兩面無毛,側生裂片1-3對,疏離,通常條形至條狀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具稀疏內彎的粗鋸齒,頂生裂片較大,狹披針形。
頭狀花序單生莖端及枝端,開花時直徑約1厘米,高0.5厘米,果時直徑達1.5-2厘米,高7-10毫米;外層總苞片葉狀,8-10枚,條狀披針形,長1.5-3厘米,邊緣具疏齒及緣毛,內層苞片膜質,披針形,果時長約6毫米,先端短漸尖,淡褐色,具黃色邊緣。托片條形,邊緣透明,果時長約6毫米。舌狀花缺,盤花兩性,長約2.5毫米,花冠管細窄,長約1毫米,冠檐壺狀,4齒裂。花葯基部2裂,略鈍,頂端有橢圓形附器。
瘦果扁,倒卵形至楔形,長3-4.5毫米,寬1.5-2毫米,邊緣淺波狀,具瘤狀小突起或有時呈齧齒狀,具倒刺毛,頂端芒刺2枚,長2.5-3毫米,有倒刺毛。
產地生境
產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東部。生於路旁及河邊濕地。蘇聯(西伯利亞東部)、朝鮮、日本均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蘇聯西伯利亞東部。
生長習性
喜長於溫暖濕潤氣候區,以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及粘壤土為宜。
發生規律
為一年生晚春性雜草。以種子繁殖,一般4月中旬至5月份種子發芽出苗,發芽適溫為15-30℃,5月上、中旬大發生高峰期,8-10月份為結實期。種子可借風、流水與糞肥傳播,經越冬休眠後萌發。
危害防治
主要危害
- 與農物爭奪水分、養分和光能
雜草根系發達,吸收土壤水分和養分的能力很強,而且生長優勢強,耗水、耗肥常超過作物生長的消耗。雜草的生長優勢強,株高常高出作物,影響作物對光能利用和光合作,干擾並限制作物的生長。 - 雜草是作物病害和蟲害的中間寄主
不少雜草是年生或多年生植物,病菌和害蟲常年在雜草上或根部寄生或過冬,次年春天再遷移到作物上進行危害。 - 降低農作物產量和品質
由於雜草的直接和間接(病蟲害傳播)危害,會明顯影響作物產量和品質。 - 影響人、畜健康
如麥田雜草毒麥和種子,含有毒麥鹼,混入小麥粒內,可引起人和牲畜中毒;蒼耳籽內也含有毒物質,誤食多量後,會造成人、畜中毒。 - 增加管理用工和生產成本
雜草較多的農田,其除草的用工量消耗多,同時由於大量用工,增加了生產成本。
防治措施
- 合理輪作
這是改變雜草生態環境抑制和減輕雜草危害的重要農業措施。 - 物理除草
最常用的是利用地膜覆蓋,提高地膜和土表溫度,燙死雜草幼苗,或抑制雜草生長。 - 土壤耕作
利用犁、耙、中耕機等農具,在不同時間和季節進行耕作,對雜草有殺除作用。 - 人工除草
適生範圍廣,傳播途徑多,因此,對蘋果園四周及果園內要適時中耕2-3次,把雜草消滅在幼苗階段。 - 藥劑防除
可用克蕪蹤,拉索、撲草淨、敵草隆等除草劑防除。
藥用價值
性溫,味苦,無毒,全草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等功效,民間常用它治療腸炎、痢疾等疾病。近年發現,該藥對血壓具有良好的雙相調節作用,高血壓病人服了此藥可使血壓降低,血壓偏低者用藥後可使血壓升至正常,臨床則多用作降壓。用鬼針草降血壓不僅安全可靠,而且還可以避免某些降壓藥性功能障礙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