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羽毛針禾
- 拉丁學名:Stipagrostis pennata (Trin.) De Winter
- 別名:羽毛三芒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
- 綱:木蘭綱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屬:針禾屬
- 種:羽毛針禾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驗贈乎生。鬚根較粗且堅韌,狀如銅絲,外被緊密的砂套。稈叢生,直立,光滑無毛,高20-60厘米,基部具分枝。葉鞘嚷達府平滑無毛或微糙澀,長於節間;葉舌短小平截,邊戲辣訂緣具0.5-1毫米的纖毛;葉片質地堅硬,縱卷如針狀朵影汗頸,長10-30厘米,上面具微毛,下面無毛。圓錐花序疏鬆,基部常被頂生葉鞘所包,長5-20厘米,分枝多孿生或稀單生,直立斜升。小穗草黃色,長15-17毫米;穎尖披針形,平滑無毛,第一穎具3-5脈,第二穎具3脈,微短於第一穎,基部被第一穎包藏;外稃長5-7毫米,具3脈,背部光滑,頂端平截且具一圈短毛,基盤尖銳,長約1毫米,具短毛,芒全被毛,其毛長2-4毫米,疊講櫻灑主芒長約1厘米,側芒稍短;內稃橢圓形,長約2.2毫米;鱗被2,長約2毫米;花葯長約4毫米。花果期7-9月。[1]
羽毛針禾4月初萌發,5月中、下旬開花,6月初結果恥她格,7至8月間枯黃。
生長環境
羽毛針禾是沙漠裡的先鋒植物。它在10—50m高的半流動新月形沙丘向風坡面,以及10—30m高的半固定沙丘頂部,沙拐棗(CalLigonum Sp.)白梭梭(Haloxylopersicum)形成稀疏的群落。隨著沙丘進入半固定狀態,在向風坡面下部,羽毛針禾是白桿沙拐棗(Calligonum leucocladum)與沙生草本群落中的重要伴生種。植物種類增多,總蓋度接近20%。
分布範圍
產新疆,在新疆主要分布在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中。也分布於歐洲及亞洲中部。
主要價值
羽毛針禾根有砂套,能保護根系,使其炒微耐熱性增強,在植株基部形成不同高度的風積沙堆、起固沙作用。
在抽穗前為牲畜所喜食之牧草。[1]馬最喜食,其次為駱駝。開花以後適口性逐漸變差。是沙漠各牧場良好的飼用植物,植株冬季保留較好,適於冬季和早春放牧利用。帶芒的細小穎果,在夏秋種子成熟時,能扎進羊的皮膚或扎傷口腔黏膜造成危害,然而,在冬季穎果已經脫落,也不至於對牲畜有害。羽毛三芒草的營養價值為中等或中下等,它富含無氮浸出物,粗纖維偏多,粗蛋白質含量在禾草類中可列為中等。羽毛三芒草也是優良的固沙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