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狀貝氏體是指過冷奧氏體的中溫轉變產物,在光鏡下觀察時呈羽毛狀。貝氏體轉變處於珠光體轉變與馬氏體轉變溫度範圍之間,被稱為中溫轉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羽毛狀貝氏體
- 外文名:feathery bainite
- 學科:材料工程
- 領域:工程技術
羽毛狀貝氏體是指過冷奧氏體的中溫轉變產物,在光鏡下觀察時呈羽毛狀。貝氏體轉變處於珠光體轉變與馬氏體轉變溫度範圍之間,被稱為中溫轉變。
羽毛狀貝氏體是指過冷奧氏體的中溫轉變產物,在光鏡下觀察時呈羽毛狀。貝氏體轉變處於珠光體轉變與馬氏體轉變溫度範圍之間,被稱為中溫轉變。簡介羽毛狀貝氏體是指過冷奧氏體的中溫轉變產物,在光鏡下觀察時呈羽毛狀。特點貝氏體轉變處於...
上貝氏體是350~550℃範圍內形成的貝氏體,金相組織呈羽毛狀,脆性,硬度較高。500倍光學顯微鏡下基本能夠識別清楚。上貝氏體多呈羽毛狀特徵,光鏡下分辨不清楚鐵素體與滲碳體兩相,滲碳體分布在鐵素體條之間,碳含量低時,碳化物...
3) 按貝氏體形態分類,可分為羽毛狀貝氏體、粒狀貝氏體、柱狀貝氏體、條片狀貝氏體、針狀貝氏體、片狀貝氏體、竹葉狀貝氏體、正三角型貝氏體、“N”形貝氏體、蝴蝶形貝氏體等,名稱很多,形形色色,不必糾纏眾多形貌的名稱...
過冷奧氏體的中溫 轉變產物。因奧氏體中含碳量、合金元 素及轉變溫度不同,鋼中貝氏體組織 形態有下述幾種:①上貝氏體。含碳量 高於0.4%的碳素鋼中,在600~ 350℃的較高溫度下形成。在光鏡下為 羽毛狀。在電鏡下,上貝...
15.5.2. 羽毛狀貝氏體組織 15.6. 下貝氏體組織辨識 15.6.1. 有碳化物下貝氏體組織 15.6.2. 無碳化物下貝氏體組織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鋼中貝氏體組織的力學性能 16.1. 鋼中貝氏體組織的強度 16.2. 鋼中貝氏體組織...
所述多元合金化鑄態貝氏體灰鑄鐵氣缸套的石墨形狀主要為A型,複合基體主要由羽毛狀、針狀的鑄態貝氏體和彌散分布的鈮、釩、鈦元素的碳、氮化物硬質相組成。氣缸套的工作表面硬度為270~320HB,抗拉強度ob為350~450兆帕,更適合在當代...
兩者往往連在一起組成一個整體,人為分為兩種是它們的形成機制不同。鋼中常見的是二次魏氏組織F。亞共析鋼魏氏組織F單個是片(針)狀的,整體分布形態為(1)羽毛狀;(2)三角狀;(1)兩者混合型的。YB31-64規定亞共析鋼魏氏組織...
featherlike,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形容詞,作形容詞時譯為“輕如羽毛的;像羽毛的”。短語搭配 featherlike bainite 羽毛狀貝氏體 featherlike drainage pattern 羽毛狀水系 featherlike drainage patter 羽毛狀水系 雙語例句 Since th...
約350~550℃)的相變產物,其典型形態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為6~8od鐵素體板條,並在各板條間分布著沿板條長軸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貝氏體呈羽毛狀,晶界為對稱軸,由於方位不同,羽毛可對稱或不對稱,鐵素體羽毛可...
主要有上貝氏體(羽毛狀)、下貝氏體(針狀)和粒狀貝氏體3種形態。上貝氏體形成溫度較高,下貝氏體形成溫度較低,粒狀貝氏體則是某些合金鋼在一定冷速範圍內連續冷卻過程中形成的。圖6為鋼中的下貝氏體組織,呈黑色針狀。⑥馬...
上貝氏體是過飽和針狀鐵素體與夾於其間的斷續條狀滲碳體組成的混合物。在光學顯微鏡下的典型特徵為羽毛狀。從微觀機理角度來說,由於上貝氏體形成於貝氏體轉變區的高溫範圍,溫度較高,鐵素體條粗大,碳化物顆粒也粗大,碳的過飽和度...
轉變溫度範圍為550℃~M,此溫度下轉變獲貝氏體型組織,貝氏體型組織是由過飽和的鐵素體和碳化物組成的,分上貝氏體和下貝氏體。550~350℃範圍內形成的貝氏體稱為上貝氏體,金相組織呈羽毛狀;350~M範圍內形成的貝氏體稱為下...
550~350℃範圍內形成的貝氏體稱為上貝氏體,金相組織呈羽毛狀;350~MS範圍內形成的貝氏體稱為下貝氏體,金相組織呈黑色針狀或片狀,下貝氏體組織通常具有優良的綜合力學性能,即強度和韌性都較高。等溫轉變溫度——組織——性能...
近表層的顯微組織是由白色細小斷續網狀的先共析鐵素體、深灰色沿晶界分布的淬火屈氏體、灰色沿晶界向晶內延伸的羽毛狀上貝氏體、灰白色淬火中碳馬氏體和殘餘奧氏體基體組成的混合組織;心部的顯微組織是由白色網狀先共析鐵素體、...
近表層的顯微組織是由白色細小斷續網狀的先共析鐵素體、深灰色沿晶界分布的淬火屈氏體、灰色沿晶界向晶內延伸的羽毛狀上貝氏體、灰白色淬火中碳馬氏體和殘餘奧氏體基體組成的混合組織;心部的顯微組織是由白色網狀先共析鐵素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