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羲陵岳峙
- 屬性:太昊伏羲陵墓
- 稱號:淮陽八景之一
- 地點:今河南省周口市
地理位置,修建傳說,歷史介紹,建築特色,大事記錄,淮陽八景,羲陵岳峙,蓍草春榮,蔡池秋月,弦歌夜讀,臥閣清風,望台煙雨,蘇亭蓮舫,柳湖漁唱,
地理位置
太昊伏羲陵作為人祖伏羲的葬地包括太昊伏羲氏陵和為祭祀地而修建的陵廟,它坐落在淮陽縣城北三里許的古蔡河之陽,這裡風光一向秀麗,景色一向宜人。原陵區曾占地八百七十五畝,是一座氣勢磅礴、規模雄偉、殿圖豪華的古代宮殿式建築群。整個陵區錯落有致,宏偉壯觀。金碧輝煌的建築群落和蔥蔥鬱郁的勁松古柏雜相掩映,情趣盎然。歷來被前來朝聖的人們稱為“天下第一朝祖聖地”。是我國著名的三陵——太昊陵,黃帝陵、大禹陵之一,而太昊陵無疑是排在首位的。太昊伏羲氏位於三皇五帝之冠,其陵墓之高大,是中國遠古帝王,包括黃帝陵、炎帝陵都不可比擬的。
修建傳說
這裡有一個傳說,春秋時代古淮陽附近曾發生過一場罕見的大洪水,人們在浪尖上發現了一件奇物,像是人頭,因它五官俱全,但卻頂上雙角,均頗感詫異。當時聖人孔子正好在此講學,眾人便相擁著去找他請教。孔子瞪大眼睛審視了片刻,即焚香膜拜,爾後告訴眾人,此乃人祖伏羲之頭骨!古史為證:人祖伏羲人頭蛇身,頭生雙角。孔子遂稟於陳王,並擇龍湖之陽隆重安葬。這個傳說顯然帶有神奇色彩。又據《志》記載:“隋以前未知崇奉;唐太宗貞觀四年始禁民芻牧,周世宗顯德元年敕官吏禁民樵採耕犁;宋太祖乾德四年詔立陵廟;……明洪武四年駕幸陳.御製祝文致祭。”自此以後,明、清兩代帝王都對太昊陵廟加以保護,並遣官祭奠。因年深日久,滄桑巨變。宋代以前的建築,僅存蘇小妹巾書的墓碑一通,其餘建築都在明初黃河改道時堙沒而蕩然無遺。今存建築多為明英宗正統十三年(公元1449年)重建。
歷史介紹
據史載,伏羲陵“陵高十尋”(一尋相當於今8市尺)。方座邊長182米,上圓下方,取天圓地方之意。陵墓前豎有一塊巨型墓碑,高3.46米,寬80厘米,字大徑尺,既無題跋又無年款。因此,關於碑文書者與年代,其說不一。《淮陽縣誌》上說:碑文為“太昊伏羲氏之陵”,但最後一字“似陵又似隴”,又說“相傳此碑為蘇文忠女弟巾書或以為蘇長公。”還有人說是魏晉人所書。不過關於蘇東坡女弟蘇小妹巾書傳說較廣。說是宋神宗年間,重修陵廟,工將竣,欲於陵墓前建一豐碑,以壯觀瞻。知蘇東坡在其弟如舟署里住著,便派人前往,請他書寫“太昊伏羲氏之陵”七個大字。紙墨字條送到如舟署里,適值東坡出城遊玩未歸,其女弟蘇小妹偕女僕同到書室,見桌上墨紙齊全,書興大發,因無大筆,就用她的汗巾,一氣把“太昊伏羲氏之陵”七個大字寫完。東坡回來見了,喜出望外,認為蒼老古勁,可傳千古。求書者來取,東坡即付之。此外還有傳為“太昊伏羲氏之莫”的。說蘇東坡遊玩回來,見蘇小妹前面六字寫得蒼勁有力,卻把“墓”錯寫成“莫”,甚為惋惜,蘇小妹在一旁則只笑不語。蘇東坡望著小妹的得意之情,忽然醒悟,連連稱讚:“妙,妙”。原來,蘇小妹是以大地為土。此三說不知究以何說為是,或三說均非,因年代久遠,風化日曬,後一字已模糊不清,所以無可考證。
建築特色
伏羲陵下築方台,台周砌磚垣,垣南也辟有三門,左右蒔蓍草,垣內外樹松柏。陵上滿布白檀和古柏,挺拔入雲,蒼翠崢嶸,肅然默立於陵周圍,其間又有雜樹叢生,百草豐茂。整個古陵顯得幽雅深邃,肅穆莊嚴。當紅日高懸,燦爛的銀輝從群木枝端灑落下來,為古陵聖地披上萬道霞光的時候,“羲陵岳峙”的壯美一覽無遺,堪稱一大美景。清代雷繼祖在《羲陵岳峙》詩中寫道:“孤峻山如峙,巍巍近接雲;河圖鐘瑞地,古聖有庖墳。碑剝留殘字,松高掛晚曛;至今瞻望處,靈氣尚氤氳”,真是寫盡了巍巍羲陵的無限風光。是伏羲聖跡的存在令一切化腐朽為神奇,與之相關的一切更是平添了萬丈聖潔的光芒。回首迢迢歲月,千年舊事凝聚一起散發著的莊嚴肅穆的歷史氛圍就會撲面而來,人在其中便有了種超越時空的幻覺感。可以這樣說太昊陵上的一草一樹一木一土一石都在向前來謁拜的人講述著人祖的傳奇。
大事記錄
太昊陵以其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氣勢恢宏的建築群體,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令人肅然起敬,嘆為觀止。清人雷方曉在一首詩里寫道;“宛上龍蟠面碧湖,巋然岳峙一陵孤;功開天地規模大,道冠皇王氣象殊。”年逾八旬的台胞方雅初先生無限感慨地賦詩:“朝思暮想妻子女,夢裡同游太昊陵。”
古人有詩讚曰:宛丘龍蟠面碧湖,巋然岳峙一陵孤。功開天地規模大,道冠皇王氣象殊。
宮闕雲霞生棟牖,河噴煙霧隱龜圖。千霄松柏凌高橋,園寢爭看壯陽都。
淮陽八景
羲陵岳峙
“羲陵岳峙”指太昊伏羲陵墓。太昊伏羲氏位於三皇五帝之冠,其陵墓之高大,是中國遠古帝王,包括黃帝陵、炎帝陵都不可比擬的,巍巍拔地而起,聳若峰岳,屹立於蔡水之陽。若登陵遠眺,萬畝龍湖的天光水色、陳州古城的秀美風光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驟起思古幽情。
蓍草春榮
“蓍草春榮”指太昊伏羲陵墓後的蓍草園。當年太昊伏羲氏就是用蓍草畫出了千古流傳的八卦,因此蓍草被認為是卜筮的靈物,專用於揲卦。蓍草是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正六稜柱形,春生夏長秋衰冬藏,只有在伏羲陵墓後才生長。對此,古籍的記載比比皆是。古時歷代帝王欽差代帝王謁陵祭祖,無不虔誠地帶一株回呈,因此蓍草就又成為一種信物。
蔡池秋月
“蔡池秋月”指畫卦台前的白龜池,是當年太昊伏羲氏蓄養白龜的聖池,位於龍湖之中。白龜是伏羲仰觀俯察、以類萬物之情、始畫八卦的參照物。時至中秋,皓月當空,臨池而睹,湖草之間,鏡影沉璧,悟八卦之奧、白龜之妙,通天道之秘、大道之玄,思天根月窖,探人生之道,別有情致。
弦歌夜讀
“弦歌夜讀”指弦歌台三進院之弦歌書院,是孔子絕糧時講學之所,中國春秋時代最著名的三大古書院之一,有“書聲朗朗月溶溶,似譜弦歌解素衷”之美稱。
臥閣清風
“臥閣清風”指汲黯臥治閣。漢時,淮陽盜坊甚囂,帝令臥病在床的汲黯出任淮陽太守。汲黯臥治淮陽,淮陽政清,自己卻晚節清涼,七年乃卒,葬於陳州東40里處。淮陽人把它作為淮陽八景之一,顯然是官民對“清風”的嚮往。
望台煙雨
“望台煙雨”指望雨台,始於宋代,位於柳湖中。《陳州府志》說是宋代知州張詠築就。張詠原是禮部尚書,掌管朝廷的禮儀、祭祀、科舉、學校等事。張詠剛直不阿,因彈劾王親貴族而遭受排擠,被貶為陳州知府。張詠知陳州七年,勵精圖治,憂國憂民,鬱郁難樂,在陳州龍湖中築十八丈高之望雨台,每逢雨季,常常登台孤思,觀天水相連,煙雨淒迷,雲霧霏朦。
蘇亭蓮舫
“蘇亭蓮舫”指蘇子由讀書台。蘇子由常讀書於此,台成船形,象徵宦海若舟。亭周圍植蓮花,象徵“出污泥而不染”。“蘇亭蓮舫”具有深刻的哲理寓意,這也正是其被千古頌揚的原因。
柳湖漁唱
“柳湖漁唱”指的是陳州漁民在柳湖中打魚的絕妙風光。柳湖朝夕景色艷麗,月下鏡影沉璧,盛產魚類。燦爛的陽光下,柳湖岸楊柳迎風、裊裊娜娜,柳湖中漁帆點點、漁歌四起,景物溶融,情景合一,可謂是人在畫中,畫在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