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縣社火

義縣社火

義縣社火是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以歌舞祭祀活動為載體,含有歷史、宗教、民俗、藝術等多種文化內容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根據《義縣誌》記載,義縣社火在當地至少流傳了200年以上。由於其活動範圍覆蓋9個大村、18個自然屯,故又稱“九龍十八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義縣社火
  • 所屬地區:遼寧 · 錦州 · 義縣
  • 申報日期:2006年
  •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基本信息,追溯歷史,社火概述,活動儀式,表演節目,文化價值,傳承保護,

基本信息

義縣社火
文化遺產名稱:義縣社火
義縣社火義縣社火
遺產編號:Ⅲ-25
申報人/申報單位:義 縣
遺產級別: 省

追溯歷史

據《義縣誌》記載:“四月二十三日,城東細河左右齊家子、溝口子、車房、羊房十三屯勝會。前後五日妝點逛街,所辦之熱鬧雜劇如旱船、竹馬、抬竿、秧歌諸名目。買賣如雲、往來似水,相距數十里外,竟有乘車揮馬而奔,其繁華出於本邑各會之上”。 這段文字,生動地地記載了傳承至今的義縣社火(九龍十八會)當年的盛況。
九龍十八會聚會地點齊家子(今九道嶺境內)藥王廟前。藥王廟始建於遼代中期,清乾隆十八年(1755年)復修。每年的四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為九龍十八會會期、二十三日為正日,數十個村莊的民眾以村屯為單位,組成表演隊伍,攜帶祭祀用品和不同形式的文藝節目,從四面八方向齊家子村匯集,參加一年一度九龍十八會。各村的演出隊每到一個村莊就地打場表演,吸引了眾多男女老少。齊家子村周邊方圓幾十公里的百姓,帶著各種農副產品,風味小吃,或駕車或騎馬或徒步趕到藥王廟前逛廟會、祭天、看社火,熱鬧非凡。
義縣社火(九龍十八會)流傳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無論從活動內容到表演形式都有自己的特點,民間藝術活動與民俗活動相互依存,各種藝術形式從服飾、道具及唱詞,都能體現出北方少數民族獨特的民間民族藝術特徵,具有鮮明的民俗風情和祭祀、娛樂、商貿三重功能,充分體現了這種民間文化活動的歷史、文化、經濟價值。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鮮明的文化個性,充分的展示了中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社火概述

在遼西醫巫閭山腳下大凌河、細河交匯的義縣大榆樹堡、九道嶺、張家堡、高台子等鄉鎮一帶,流傳著“義縣社火”這項古老的民間文化活動,流傳地區約有1000平方公里,人口15萬人,包括漢、滿、回、蒙、錫伯5個民族。
社火表演社火表演
社火聚集地就在九道嶺鎮齊家子村,距縣城25公里,東依醫巫閭山與北鎮市相鄰,南接凌海市,西隔大凌河,北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自古以來就是凌(凌海市)、北(北鎮市)、阜(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義(義縣)交界地。這裡是中華民族文化最早的發祥地之一,又是北方少數民族爭居之地,五燕文化的發祥地大棘城、契丹蕭氏封地都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
義縣社火是當地各族人民在長期的農牧生活中形成的以娛神、娛人為內容,以歌舞、祭祀活動為載體,含有歷史、宗教、民俗、藝術、商貿等多種文化內容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活動儀式

義縣社火的活動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四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二十三日為正日。正日當天先要進行僧尼誦經活動,然後祭天,由會首帶領全體會員向上蒼祈禱,祈求當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最後是各村屯在廟前表演節目,將社火活動推向高潮。

表演節目

義縣社火的主要表演節目是竹馬舞和旱船舞。竹馬舞表現了遼代蕭太后行圍採獵的故事,馬隊威武,將士彪悍,其服飾具有民族特色,有固定唱詞,人物有銀宗娘娘(蕭太后)、馬童、扈從、宮女、官員。娘娘和宮女手執拂塵騎竹馬,馬童和扈從手執戲曲馬鞭,扈從騎竹馬,官員手執皮鞭騎竹駱駝。旱船舞表現了宋遼和好的故事。在戰亂中流落北方的宋朝王爺,被遼國公主招為駙馬,並生有一子,宋遼戰事平息後,遼國公主送宋朝王爺返宋,南北和好。該舞由四隻單人旱船組成,首船坐的是“宋朝王爺”,二船坐的是“遼國公主”,三船坐的是宋朝王爺在南朝所生之子“白袍小將”,四船坐的是宋朝王爺與遼國公主所生之子“韃子官”。每隻船旁各有一水軍手持船槳,做划槳動作,四船時合時分,表現出一種離愁別緒、難捨難分的情感。竹馬舞和旱船舞的伴奏樂器皆為中音嗩吶、大鼓、大鑼、中鈸和小鈸。
社火表演社火表演

文化價值

無論是活動內容還是表演形式,義縣社火都有自己的特點,民間藝術與民俗活動相互依存,從服飾、道具及唱詞上都能體現出北方少數民族獨特的民間民族藝術特徵,具有鮮明的民俗風情和祭祀、娛樂、商貿多重功能,充分體現了其歷史、文化、經濟價值。
義縣社火展示了我國民族文化融合現象,中華民族就是文化融合的產物。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漢民族不斷地同周邊的少數民族融合。1000年以前北方契丹人是怎樣融進漢民族的,從義縣社火可見一斑。遼金時代,隨著中原百戲傳到遼寧,社火表演的各種藝術形式也傳到遼寧,如“竹馬舞”和“旱船舞”從內容到形式上都體現了契丹人學習漢人文化的特徵。當這種民間藝術形式傳到義縣後,契丹人把民族通婚、狩獵這種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展示了契丹人學習漢文化的史實。

傳承保護

2007年,義縣社火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義縣制定了10年保護計畫,眼下他們已組織專業隊伍完成了對原生態義縣社火的全面普查、蒐集、整理、陳列行動,建立了保護基地。結合發展旅遊業的契機,各旅遊景區成立了義縣社火舞蹈隊,全力發展文化產業,向世人展示古樸的傳統民間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