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敦褶皺區三疊系復理石的甚低級變質作用研究

《義敦褶皺區三疊系復理石的甚低級變質作用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王河錦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義敦褶皺區三疊系復理石的甚低級變質作用研究
  • 項目負責人:王河錦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義敦褶皺區與巴顏喀拉造山帶、松潘-甘孜造山帶共同構成了我國西部三疊系青藏-滇西褶皺帶。把野外地質調查與實驗分析相結合,運用現代碎屑岩低溫變質理論與方法研究義敦褶皺區三疊系復理石的甚低級變質作用,包括運用黏土礦物學、伊利石結晶度、綠泥石結晶度、層狀矽酸鹽堆積多型、K雲母b0值、碳微區演化、同位素年代學等方法,分析研究復理石變質強度(由IC、CC、多型、礦物組合等表征)的空間變化及其與斷裂、褶皺等構造形跡的成因關係,確定變質作用溫度變化範圍與壓力類型,研究區域變質熱演化。從而確定造山運動中變質作用的時空範圍與強度。研究的完成不僅可解決該區造山過程中存在的變質作用類型之爭,完善低溫變質作用研究,劃分出可與國際對比的變質帶;而且可為該區的礦產資源及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也為西部開發和建設提供基礎的地質資料和數據。

結題摘要

根據甚低級變質作用的基本原理,套用伊利石結晶度Kubler指數、綠泥石結晶度Arkai指數、成岩作用變質作用指示礦物、粘土粒級礦物組合和地質溫壓計研究了義敦褶皺區三疊系復理石所遭受的成岩~甚低級變質作用。全區範圍內共採集了326個三疊系復理石樣品。由伊利石結晶度Kubler指數的填圖,確定出了義敦褶皺區由德格淺變質帶、八美淺變質帶、理塘近變質帶、達江成岩帶和寧蒗成岩帶組成。達江成岩帶是雜多-拉秀成岩帶的延續;寧蒗成岩帶是青藏高原三疊系復理石最南端的成岩帶;德格淺變質帶是不凍泉-玉樹-甘孜-理塘巨型近變質帶中相對高溫的區域;八美淺變質帶為不凍泉-玉樹-甘孜-理塘巨型近變質帶中靠近鮮水河斷裂帶的相對高溫的小區域;理塘近變質帶是不凍泉-玉樹-甘孜-近變質帶的延續和擴展。成岩帶產出眾多的蒙脫石、伊矇混層、綠矇混層、高嶺石等成岩自生指示礦物;近變質帶產出大量的鈉雲母;淺變質帶則產出許多黑雲母、陽起石以及石墨, 表明了變質帶與變質礦物分布的一致性。由綠泥石地質溫度計測量的峰期變質溫度為220-320°C,變質壓力為低-中壓相系(N. New Hampshire low-intermediate pressure type)。 由此,世界上最大的三疊系復理石出露區青藏高原北部~東部三疊系復理石區(約61萬km2)一共由11個變質帶(區)與3個成岩區構成。即(1)丹巴-金川淺變質帶; (2)德格淺變質帶;(3)八美淺變質帶;(4)壤塘淺變質帶;(5)不凍泉-玉樹-甘孜-理塘巨型近變質帶;(6)扎陵湖-鄂陵湖近變質帶;(7)興海-同德-澤庫近變質區;(8)久治近變質帶;(9)黑水近變質帶;(10)小金近變質帶;(11)兩河口近變質區;(12)雜多-達江成岩帶;(13)若爾蓋-達日成岩帶(區);(14)寧蒗-九龍-四川盆地成岩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