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德國和日本等國較早開始了獨立研製坦克的進程,而義大利自行研製坦克卻較晚。
20世紀50年代初,義大利裝備的是美制
M47中型坦克,當時戰敗後的義大利沒有能力研製和生產更好的坦克。在M47性能逐漸落後,義大利決定研製新型坦克。鑒於自身能力有限,義大利參加由西德和法國於1956年開始的歐洲標準坦克聯合研製計畫。隨後坦克聯合研製計畫失敗,西德和法國各自分別研製豹1坦克和AMX-30坦克,義大利則出於政治考慮從美國進口300輛M60A1坦克,其中100輛由美國直接提供,另外200輛由義大利奧托·梅萊拉公司按許可證生產。
20世紀70年代,義大利對德國
豹1主戰坦克進行評估測試後正式採購了800輛,其中200輛為德國直接提供,另外600輛由奧托·梅萊拉公司按許可證生產。
1978年,義大利又追加訂購120輛豹1坦克與160輛豹1改進型坦克。豹1坦克的引進和生產過程中,義大利掌握了許多研製和生產坦克的新技術。
義大利採購國外坦克的計畫結束後,
奧托·梅萊拉公司在生產豹1坦克經驗的基礎上,啟動專門用於出口的坦克的研製項目。
研製歷程
20世紀70年代前期,奧托·梅萊拉公司研製“的獅”式坦克,直接採用德國豹1坦克的底盤,並安裝英國L7型火炮。該坦克試製完成,但因底盤和火炮都是進口產品,如果沒有德國和英國許可,義大利無法出售“獅”式坦克。
鑒於專利許可權制問題,義大利決定修改研製計畫,重新研製專供出口的新型坦克。為此,奧托·梅萊拉公司與菲亞特公司組成坦克研製聯合體,前者負責設計、生產火炮和整個車體,後者負責設計、生產動力裝置和懸掛系統。
1977年,新型坦克進入實車設計階段。
1980年,聯合體生產組裝出第一輛新型坦克樣車,被命名為OF-40主戰坦克。“OF”為奧托·梅萊拉公司與菲亞特公司名稱的首字母"、“O”和“F”,“40”則表示坦克重量級為40噸。其後,義大利又進一步研製改進型OF-40主戰坦克Mk.2型,第一代則稱為OF-40主戰坦克Mk.1型。
技術特點
總體布局
OF-40主戰坦克的車體採用軋制鋼裝甲焊接構造,考慮到抗彈性能,車體上採用傾斜面設計。車體前部比較低平,後部發動機室略高。車體側面和後面都為垂直面,並儘量減小車體側面暴露面積。整車分為3個艙,駕駛艙在車體前右部,戰鬥艙在車體中部,動力艙位於車體後部。駕駛員有1個單扇艙蓋艙口,艙蓋升起後可向左轉動,以便出入駕駛艙和開艙駕駛。駕駛員座椅後的底甲板上開有安全門,駕駛艙左邊的車體前部空間裝有三防裝置和42發105毫米炮彈。坦克炮塔安裝在車體中部上方,車長和炮長在炮塔右側,裝填手在左側,裝填手也有1個向後打開的艙蓋,
防護系統
裝甲防護
OF-40主戰坦克由於車重限制,裝甲不很厚。為提高防護性能,坦克前裝甲的傾角很小,炮塔防盾也製成楔形,增加裝甲水平厚度的同時,還可增加跳彈幾率。炮塔是軋制鋼裝甲焊接結構,炮塔前後部低平扁長,具有抗彈性能。為防止炮塔和車體結合部卡彈,坦克專門設計了彈道偏離裝置。為提高車體側面防護,裝有用鋼加強的橡膠裙板,有一定的防破甲彈能力和防塵作用。
三防裝置
OF-40主戰坦克上裝有核生化(NBC)防護系統,能有效地過濾放射性塵埃和化學戰劑,使進入車內的空氣為清潔空氣。該系統具備超壓功能,在車輛門窗全部關閉情況下用新鮮空氣建立一定超壓,壓力大小由乘員艙測量儀器監控。
自動滅火
OF-40主戰坦克的自動滅火系統安裝在動力艙內,當動力艙起火溫度達到180℃時,艙內的感測器便能自動觸發滅火系統,噴出滅火劑滅火。
煙幕裝置
OF-40主戰坦克的炮塔兩側各安裝1組由4個煙幕發射器組成的煙幕裝置,由乘員在車內遙控發射。
武器系統
主要武器
OF-40主戰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由奧托·梅拉拉公司設計和製造的105毫米線膛坦克炮,炮管上裝有抽氣裝置和熱護套,炮管長為口徑的52倍,採用立式滑動炮閂,同心式駐退機及彈簧式復進機,電控擊發,也可由手操縱脈衝發電機擊發。火炮可發射北約組織的所有制式105毫米彈藥,包括脫殼穿甲彈、榴霰彈、破甲彈、碎甲彈、煙幕彈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坦克乘員採用電控擊發射擊,火炮射速可達每分鐘9發。火炮穿甲彈初速1470米/秒,直射距離1600米。火炮俯仰和炮塔迴轉均採用電液方式驅動。炮塔旋轉360°需17秒,火炮最大俯角為-9°,最大仰角為+20°,最大俯仰速度為7°/秒。火炮和炮塔驅動由炮長操縱,但車長有超越控制系統,可優先於炮長控制火炮瞄準和射擊。作為選裝設備,還可安裝火炮雙向穩定系統。
輔助武器
OF-40主戰坦克的輔助武器包括並列安裝在火炮左邊的1挺7.62毫米機槍和炮塔上安裝的1挺7.62毫米高射機槍。
動力系統
發動機
OF-40主戰坦克採用德國MTU公司設計製造的4衝程10缸預燃室多種燃料機械增壓發動機,運轉2200轉/分鐘時的功率為610千瓦。為適應中東地區高溫多沙氣候,坦克裝有可控制燃料供給量的熱帶調控裝置和專門供沙漠地區使用的溫度控制的徑向風扇。發動機的冷卻系統為水冷式。
傳動裝置
OF-40主戰坦克克採用德國ZF公司為豹1主戰坦克設計的4HP-250自動傳動裝置,有4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變速操縱為電液式。坦克還備有機械操縱裝置,以便在電液操縱出現故障時能應急操縱坦克行駛。
在發動機和傳動裝置之間裝有1個離合器,可從乘員艙手動操作分離,以便在低溫情況下使發動機容易起動,此時起動電機僅帶動發動機,而不帶動傳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雙半徑差速轉向裝置,由駕駛員操縱手柄,通過機械裝置將轉向動作傳給控制閥控制轉向。制動系統包括行車、停車和應急3種操縱系統,行車制動靠液壓操縱,停車制動由人工機械操縱,應急制動為液壓機械操縱。
行動裝置
OF-40主戰坦克每側有7個雙輪緣掛膠負重輪,獨立扭桿懸掛裝置、前置的誘導輪和後置的主動輪。每邊有5個托帶輪。在第一、二、三、六和七負重輪位置處裝有液壓減振器和限制器,可避免負重輪行程過量。坦克履帶為雙銷式,銷耳和履帶銷之間有橡膠襯套,履帶板和誘導齒用履帶銷串聯,履帶銷彼此間用端部連線器相連線。
火控電子
OF-40主戰坦克Mk.1型的火控系統是由炮長火控系統、炮長望遠式瞄準鏡和車長晝夜兩用穩定瞄準鏡組成。火控系統包括C215光學瞄準鏡、VAQ-33雷射測距儀、火控計算機、車長控制及讀出裝置、炮長控制裝置和角度感測器。炮長的C215瞄準鏡放大倍率為8×雷射測距儀測距範圍為400~9995米。車長的VS580-B瞄準鏡可360°旋轉,放大倍率為8×,可進行視距法測距。
OF-40主戰坦克駕駛員前面有3具潛望鏡,中間1具在夜間駕駛時可換成微光潛望鏡,前面裝有2具向前和向左觀察的潛望鏡。
性能數據
OF-40主戰坦克Mk.1型參考數據:
衍生型號
1、Mk.2型坦克
OF-40主戰坦克共有兩個型號:OF-40主戰坦克Mk.1型和OF-40主戰坦克Mk.2型。兩者的主要區別在火控系統,OF-40主戰坦克Mk.2型坦克採用OG 14L12A或OG 14L12B火控系統,前者包括105毫米火炮穩定系統以及橫風、藥溫、環境溫度和彈種感測器;後者則加裝了穩定式瞄準鏡。
OF-40主戰坦克Mk.2型的炮長除了有1個與火炮並列安裝的8×望遠式瞄準鏡外,還有1個與雷射測距儀合一的瞄準鏡,該鏡有7×和14×兩种放大倍率。微光電視攝像機裝在火炮防盾上方,監視器在炮塔里。車長晝夜兩用潛望鏡有10×和3×兩种放大倍率,在環形搜尋使用時該鏡本身是穩定的,在射擊使用時隨動於火炮穩定。
2、裝甲搶救車
OF-40裝甲搶救車有1個前置絞盤,掛一檔時接力為343千牛,加裝滑輪組時拉力可以增大。車體前部左側裝有1部液壓吊車,藉助車前安裝的推土鏟支撐時最大提升重量為18000千克。推土鏟還可以用於推土填溝、清除路障。
3、新動力坦克
菲亞特公司試驗了一種735千瓦的V12MTCA型柴油機,裝在OF-40坦克上可使單位功率增大到16.2千瓦/噸。
4、自行高炮
Otomatic自行高炮是利用OF-40坦克底盤改裝的單管76毫米自行高炮。
5、155自行火炮
名為Palmaria的155自行火炮,是在OF-40坦克底盤上安裝155毫米榴彈炮製成的自行火炮。
服役動態
1981年,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訂購的18輛OF-40主戰坦克Mk.1型中的第一輛交貨。
1984~1985年,奧托·梅拉拉公司又向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交付了18輛OF-40主戰坦克Mk.2型坦克和3輛裝甲搶救車。義大利還對先期交付的18輛OF-40主戰坦克Mk.1型進行升級改造,使之達到Mk.2型坦克的標準。最終,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裝備的OF-40主戰坦克達到50輛。
OF-40坦克還在泰國做過試驗,在埃及做過表演,並允許西班牙和希臘在本國生產。
總體評價
OF-40主戰坦克作為義大利自行研製的戰後第二代標準主戰坦克,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而此時世界上軍事強國的典型第三代主戰坦克已經列裝部隊,因此OF-40主戰坦克已顯落伍而沒有裝備義大利陸軍,該坦克主要用於出口。OF-40坦克由於產量少、沒有價格優勢,在坦克市場已被傳統坦克強國瓜分的情況下,出口受挫不足為奇。
OF-40主戰坦克的越野性能和操控性都很好,而且許多部件都與豹1坦克兼容。不過首批次坦克沒有安裝火炮穩定裝置,炮塔里只有15枚炮彈。另外該坦克沒有核、生物、化學保護系統,只能以空氣過濾裝置代替。
但OF-40主戰坦克的研製生產成功為義大利軍事工業研製第三代主戰坦克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驗,使義大利後來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公羊主戰坦克的研發列裝。(Enemyforces.net、《國外坦克》《國際展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