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生態學

群體生態學(synecology)是研究一定棲息地範圍內同種或異種生物群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科學。群體生態學是相對個體生態學而言的,群體生態學又分為種群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和群落生態學(community ecology)兩部分。也有人把群體生態學與群落生態學等同。有的書中巴生物群落穴(biocenology)、生物社會學(biosociology)或群落生態學(community ecology)都作為群體生態學的同義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群體生態學
  • 外文名:synecology
  • 簡介:群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 範圍:種群生態學
  • 分類:種群生態學和群落生態學
  • 又稱:群落生態學、生物社會學
簡介,背景,起源,範疇,

簡介

群體生態學(synecology)是研究一定棲息地範圍內同種或異種生物群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科學。群體生態學是相對個體生態學而言的,群體生態學又分為種群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和群落生態學(community ecology)兩部分。也有人把群體生態學與群落生態學等同。有的書中巴生物群落穴(biocenology)、生物社會學(biosociology)或群落生態學(community ecology)都作為群體生態學的同義詞。

背景

生態學(Ecology),是德國生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於1869年定義的一個概念:生態學是研究生物體與其周圍環境(包括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目前已經發展為“研究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科學”。有自己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的比較完整和獨立的學科。它們的研究方法經過描述——實驗——物質定量三個過程。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進了生態學理論的發展。如今,由於與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緊密相關而產。

起源

種群生態學起源於人口統計學套用昆蟲學和水產資源學。Lotka-Volterra(1925,1926)的模型是理論生態的一個里程碑,並由此進入了黃金時代。20世紀上半葉由一門以描述為主的學科發展成為一門實驗性的、定量的、理論性的學科。1957年冷泉港的國際會議有關種群調節理論的討論,標誌著種群生態學已成為生態學的主流。此後,隨著生態系統生態學的發展並成為主流,種群生態學在理論上、方法上仍是生態學中最為發展、最為活躍的一個領域。種群作為一個系統,它與物理環境相互作用,其時空動態規律和調節機理,其遺傳組成和進化、行為適應等的深入研究是了解群落和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動態和調控的基礎。
植物種群生態學自Harper(1977)提出的以植物生活史為綱的植物種群動態模型,標誌植物種群生態學的出現,繼後Solbring(1979)、Mortimer(1981) 和Silvertown(1982)和Hedrick(1984)的有關植物種群生態學著作相繼問世,使這門新興學科迅速發展。
現代種群生態學研究的內容包括種群的時空動態、種群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和種群的調節機理,仍然是生態學研究的核心和基礎。

範疇

群體生態學內容廣泛,一般包括種群生態學(Population Eoology)、群落生態學(CommunityE。ology)、生態系統生態學(Eeosystem Eeology)。還有根據研究的內容和對象的不同,又分為進化生態學、地理生態學、動物生態學、植物生態學、昆蟲生態學、城市生態學及其他。 種群生態學的主要內容,是論述和研究生物種內或種間的相互關係(如共生、互生、寄生、捕食等關係)及相互作用(如危害、數量的影響、環境因素的影響等)。總的來說,是研究種群的消長、結構及調節。例如探討平腹小蜂與荔枝蜻象的寄生與被寄生關係,兩者的數量變動和對荔枝蜻象種群的調節與控制等,都可以歸入種群生態學範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