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群落交錯區亦稱生態過渡帶、生態交錯區,是指兩個不同群落交界的區域。兩群落的過渡帶有的狹窄,有的寬闊;有的變化突然,有的逐漸過渡或形成鑲嵌狀。如在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區,常有很寬的
森林草原帶,在此地帶中,森林和草原呈鑲嵌狀態。但水體與陸地群落間的邊緣就很明顯。在群落交錯區中,生物生活的環境條件往往與兩群落的核心區域有明顯區別。例如,在森林和草地的交界處,林緣風速較大,水分蒸發加快,故較乾燥,太陽的輻射也強。人類活動常形成許多交錯區,群落交錯區的環境特點及其對生物的影響,已成為生態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生態特性
群落交錯區實際上是。一個過渡地帶,這種過渡地帶有的狹,有的寬,有的變化很突然,有的則表現為逐漸地過渡,或兩種群落互相交錯形成鑲嵌狀,前者稱為斷裂狀邊緣,後者稱為鑲嵌狀邊緣。例如,在森林帶和草原帶的交界地區,常有很寬的森林草原地帶,在此地帶中,森林和草原互相鑲嵌著出現。群落的邊緣有些是持久性,這是由於環境條件持久性的特徵所決定的。例如,水災、火災、砍伐、土地管理等所引起的群落邊緣的改變。
在群落交錯區或兩個群落的邊緣,環境條件往往明娃地區別於兩個群落的內部核心區域,這一點同樣反映在生物上。例如,在森林和草地的邊緣,由於林緣有的風速較大,促進蒸發,使邊緣出現乾燥。人類活動正在大範圍地改變著自然環境,形成許多交錯帶,如城市的發展,工礦的建設,土地的開發,均使原有景觀的界面發生變化:這些新的交錯帶可看做滲透界面,它可以控制不同系統之間能量、物質與信息的流通。
主要特徵
群落交錯區主要特徵:首先,它是多種要素的聯合作用和轉換區,各要素相互作用強烈,常是非線性現象顯示區和突變發生區,也常是生物多樣性較高的區域;其次,這裡的生態環境抗干擾能力弱,對外力的阻抗相對較低,界面區生態環境一旦遭到破壞,恢復原狀的可能性很小;最後,這裡的生態環境的變化速度快,空間遷移能力強,因而造成生態系統恢復的困難。
補充群落交錯區特點:多種要素聯合作用強烈,生物多樣性較高;生態環境恢復原狀的可能性較小;生態環境變化快,恢復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