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草堂

群星草堂 在廣東佛山。園內只有一廳、一舫、一亭。建築物之間配置山石、樹叢、斜橋、水松、修竹等組景,著意表現庭園的古雅清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群星草堂
  • 地理位置:廣東佛山
  • 占地面積:不到2000平方米
  • 主題:水景
餘蔭山房(番禺),可園(東莞),清暉園(順德),梁園(佛山),

餘蔭山房(番禺)

滿洲窗收四時美景 夾牆竹兼內外情趣
餘蔭山房是四大名園中最袖珍的,整座園子不到2000平方米。全園以主題為主題,堂、館、軒、榭、廊堤、石山,皆倚清流而建。
山房舊主鄔彬與其兩個兒子都是舉人,閱歷豐富,財力雄厚,築園時充分調用中西材質,如西洋花紋地磚、義大利進口彩色玻璃,俱為時新花樣。而半透明的土產“玻璃”,則是將蚌殼的內側磨成平滑均勻的薄片,與雲母片拼嵌而成,富有嶺南特色。全園主體建築“深柳堂”中,木刻精品薈萃,其中在紫檀木雕屏上,還留有著名宰相“劉羅鍋”的書法真跡。
供賓友休憩的“臥瓢廬”為山房精華所在。室內的大窗類似現在的百葉窗設計,可推拉閉合,能通風透氣。朝向庭院的滿洲窗可讓人一日看盡四時美景,堪稱一絕:透過一層藍色玻璃看園中,門欄窗欞好似披上薄薄一層冷霜,猶如冬日雪景;若將兩扇疊在一起,通過兩層藍色玻璃看室外,滿院枝葉頓時轉為赭紅,酷似秋日楓林;而推開窗戶,南國春夏景致,撲面而至,迎窗開卷,字皆鮮碧。
園內另一大特色是“夾牆竹”,即在兩堵牆壁之內栽數株粉竹,既能控制其長勢,又能拂擋塵囂。更妙的是,由內院觀之,修篁如在園外,由外圍賞之,又分明是園中景物,亦內亦外,暗合“亦是亦非”的中國審美哲學,乃園林“借景”手法中的高明招數。

可園(東莞)

環碧廊巧破八陣圖 草草草堂藏筆硯香
可園占地僅三畝三,但卻有1樓、6閣、5亭、6台、5池、3橋、19廳、15房,通過130餘道式樣不同的大小門及遊廊、走道聯成一體,四通八達,布局有如三國孔明的八陣圖。沿著暗中通明、高低迴轉的環碧廊,可通游全園,若逢雨天,也不需雨具,為可園一寶。
可園中別出心裁的設計比比皆是。比如會客之所可軒,地板正中有一個洞,夏天時有工人在隔壁鼓風,風由洞中導入室內,這可能是最原始的“空調”。再比如雙清室,整個地面、天花、窗扇皆用象徵吉祥的繁體“亞”字為圖,稀奇別致。園中的邀山閣高十五六米,一度是東莞最高建築。而綠綺樓曾因珍藏有一方1300多年歷史的唐朝古琴“綠綺台琴”而聞名。該琴原是明武宗的御琴,流落民間多年,辛亥革命後被東莞著名篆刻師鄧爾雅購得,至今仍由鄧家善藏於香港。
除建築之外,可園最能載入史冊的是它對嶺南畫派的重要貢獻。嶺南畫壇先師居廉、居巢作為園主張敬修的幕賓,曾在可園的草草草堂客居多年,創立花鳥畫中的撞粉、撞水法。在此一住10年的居廉,還曾介紹嶺南畫派創立人之一陳樹人到可園習畫。
如今,“二居”在可園留下的遺蹟有雙清室中五彩玻璃上的篆字詩,但原詩殘缺不全。“二居”曾為可園門窗花楣木椅作畫,至今猶存。重修草草草堂時,牆根還殘留有當年作畫時的顏色斑點。草堂中有一精細萬字壁架,連一根頭髮也插不進去,是畫家當年放顏料的地方。現在草草草堂已經成為專門的陳列室,常年展出“二居”以及張氏族人的書畫作品。

清暉園(順德)

紫洞船廳僅此一例 八景玻璃存世無雙
在四大園林中面積最大的清暉園,去年憑“清暉毓秀”躋身“佛山新八景”。園中清代“百壽桃”木雕、疏竹圓光罩門飾等令人目不暇接。傳為昔日未出閣的小姐居住的船廳,始建於清嘉慶年間,系樓船式雙層磚木建築,形似珠江河上特有的“紫洞艇”,據專家考證,此種造法,全國僅一例。
清暉園中隨處可見的清代套色雕刻玻璃,原料全部從義大利、法國進口,價格昂貴,工藝精湛。其中最名貴的當屬鑲嵌在沐英澗入口上方的一套刻有清代舊“羊城八景”的彩繪蝕花金片玻璃。這套“羊城八景”於乾隆年間評定,包括“波羅浴日”、“珠江夜月”、“景泰僧歸”、“大通煙雨”、“金山古寺”、“白雲晚望”、“蒲澗濂泉”、“石門返照”。這套目前僅存於世的清代舊“羊城八景”玻璃製品,已被鑑定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全園最高建築留芬閣,首層玻璃窗上雕刻有清代八仙圖,可惜現在僅餘六仙。園中還有一處“紅蕖書屋”,四壁皆是落地玻璃花窗,所用玻璃材質是從廣州西關等地“淘”來的古董,用色鮮亮,造型萬千,頗為耐看。
四大園林中,清暉園還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南巡時惟一造訪之處。1984年1月,鄧小平曾在王震、楊尚昆的陪同下進園小坐,聽取時任順德縣委書記的歐廣源的匯報。因此,今年8月,清暉園特別開闢了一處“鄧小平在順德”展覽廳,以資紀念。20年轉瞬即逝,園內的白蘭、丹桂依舊芳香四溢,聞之忘暑。

梁園(佛山)

百年石齋總成一夢 秀水猶在奇石鎮宅
梁園是佛山樑氏宅園的總稱,主要由“十二石齋”、“群星草堂”、“寒香館”、“汾江草廬”“刺史家廟”等5個群體組成,規模宏大,經歷戰亂、日軍轟炸和拆古建新潮流的衝擊,如今瀕於湮沒。僅存的群星草堂群體,經過搶救保護才重見天日。梁園以宅第、祠堂、園林渾然一體而聞名,是清代嶺南文人園林的典型代表。或許因為創始人是書畫家的緣故,梁園以淡雅取勝,尤以奇石巧布著稱。
相傳過去梁園中曾有奇石400餘塊,有“積石比書多”的美譽。梁氏宅園之一“十二石齋”,據傳也是因藏有12塊色澤純黃的石頭而得名。但幾經劫難,園中的奇石大都下落不明。今日梁園的“石庭”中,還散布著太湖、英德、靈壁等嶙峋突兀的怪石,一石一景,有蘇武牧羊、童子拜觀音等造型,雖為替代品,但仍為其他三大名園所罕見。謝晉導演的《鴉片戰爭》曾經在這裡拍過戲。
梁園中還有嶺南古園中少見的大型水面,沿岸數楹修舍,青磚素瓦,小窗幽戶,清爽怡人。臨水建築“荷香小榭”中,放置著一棵1500年高齡的荔枝根。據說當年梁園主人曾費盡心血從江西九江搜攬到一塊湖心巨石,如衡山九面,面面不同,乃石中孤品。此石曾沒在土中數尺,30多人鑿了6日,巨石才露出全貌,需要募集50人才抬得動。可惜這塊石頭已經不知所終,現今取代的湖心石產自英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