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克羅堡蟲

群克羅堡蟲是產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群克1井的奧陶紀(O)的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群克羅堡蟲
  • 外文名:Robergia qunkeensis Yuan et Zhou, 1997
  • 形成時代:奧陶紀(O)
  • 產地:塔里木盆地群克1井
特性描述,保存單位,

特性描述

頭蓋瓮形,寬略大於長,略微凸起。眼葉窄而平,呈新月形,長度大於頭蓋長度的一半,其前端位置相對於s3的遠軸端之前,後端明顯後於s1的遠軸端,幾乎已達頸溝的位置。頭鞍後部(頸環)的寬度略小於前緣的寬度,最寬處位於眼葉中部,約為頸環寬度的兩倍。前舌葉寬大,向前略變寬,且向下彎曲。頭鞍具3對大致平行略向後延伸的頭鞍側溝,側端均遠離背溝;s1略作s形;s2最長,作眉形;s3最短。前邊緣非常窄,呈脊狀。頸溝深,頸環略向兩側收縮,後緣微向後凸出。活動頰極窄,眼台凸起,側邊緣和後邊緣隆起,分別介入頰刺,並於頰刺後端合併。頰刺基部寬,其位置相對於眼葉中後部的位置,頰刺與活動頰後邊緣的夾角約為115°。尾部次長方形,兩側微外凸,長寬比為4/5。尾軸前緣寬度約為尾部最大寬度的1/2,長度為尾部長度(包括肋刺)的1/2,凸起,呈漏斗形,末端與柱形軸後節之間以一淺溝分野;只有第一節軸節清晰可辨。肋部平,包括3對凸起的間肋節,之間為極寬的肋溝分開,肋溝向後延伸進入肋刺。肋刺共3對,向後並略向內伸展,基部較寬,其中第二對最長,末對肋刺最短,向後迅速收縮,然後呈針狀再向後延伸,其末端的水平位置大致與第一對肋刺末端的水平位置相對應。腹邊緣極寬,向內幾乎伸抵背溝,表面具大致平行側邊緣和後邊緣的階狀紋裝飾。

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