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茶藨子(學名:Ribes pulchellum Turcz.)是虎耳草科茶藨子屬植物,落葉灌木,高1-2.5米;小枝灰褐色,皮稍縱向條裂,嫩枝褐色或紅褐色,有光澤,被短柔毛,老時毛脫落;芽卵圓形,長3-4毫米,先端圓鈍或微尖。葉寬卵圓形,長、寬各為(1)1.5-3厘米,基部近截形至淺心臟形,上面暗綠色。花單性,雌雄異株,形成總狀花序;雄花序長5-7厘米,具8-20朵疏鬆排列的花。果實球形,直徑5-8毫米,紅色,無毛。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於蒙古(東北部)、俄羅斯(西伯利亞)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內蒙古、北京、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和青海。生長於海拔300-2800米的多石礫山坡、溝谷、黃土丘陵或陽坡灌叢中。
該種為中生性灌木,常為山地灌叢中的伴生植物,在庭園中栽培供觀賞。果實可供食用,木材可製作手杖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播種,扦插,栽培技術,出苗期,生長期,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2.5米;小枝灰褐色,皮稍縱向條裂,嫩枝褐色或紅褐色,有光澤,被短柔毛,老時毛脫落,在葉下部的節上常具1對小刺,節間無刺或小枝上散生少數細刺;芽卵圓形,長3-4毫米,先端圓鈍或微尖,具數枚褐色鱗片,外面幼時具短柔毛。葉寬卵圓形,長、寬各為(1)1.5-3厘米,基部近截形至淺心臟形,上面暗綠色,下面色較淺,兩面具短柔毛,老時毛較稀疏,掌狀3裂,有時5裂,邊緣具粗銳或微鈍單鋸齒,或混生重鋸齒;葉柄長(0.5)1-2厘米,具短柔毛或混生稀疏短腺毛。
花單性,雌雄異株,形成總狀花序;雄花序長5-7厘米,具8-20朵疏鬆排列的花;雌花序短,長2-3厘米,具8至10餘朵密集排列的花;花序軸和花梗具短柔毛,常疏生短腺毛,老時均逐漸脫落;花梗長2-4毫米;苞片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長3-4毫米,先端稍鈍或微尖,邊緣有稀疏短柔毛或短腺毛,具單脈;花萼淺綠黃色至淺紅褐色,無毛或近無毛,萼筒碟形,長1.5-2毫米,寬大於長;萼片寬卵圓形,長1.5-2毫米,長於花瓣,先端稍鈍;花瓣很小,鱗片狀,長約1-1.5毫米;雄蕊長於花瓣,花葯白色,雌花中雄蕊敗育;子房近球形,無毛,雄花中無子房;花柱先端2裂。果實球形,直徑5-8毫米,紅色,無毛。花期5-6月,果期8-9月。
主要變種
東北小葉茶藨子(Ribes pulchellum Turcz. var. manshuriense Wang et Li):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葉基部為寬楔形,葉柄、葉兩面和花序的毛較少或近無毛。分布於中國內蒙古(滿州里)。生於山溝,常與榆樹混生。
產地生境
分布於蒙古(東北部)、俄羅斯(西伯利亞)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內蒙古(東部、南部)、北京(懷柔)、河北(淶水、康保)、山西(臨縣、隰縣)、陝西(西北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寧夏(銀川)、甘肅(東部、西南部)和青海(門源、大通、互助)。生長於海拔300-2800米的多石礫山坡、溝谷、黃土丘陵或陽坡灌叢中。喜光,也耐陰,耐寒力強,有一定耐旱能力,耐瘠薄,怕澇,在排水良好的疏鬆土壤中生長良好。
繁殖方法
播種
採種及種子處理:每年的8-9月份採收果實,待漿果腐熟變軟後放在容器中直接搗碎,清水漂洗,去掉果肉、果皮及果柄等雜質,撈出種子,陰乾儲藏。春季播種時種子必須進行低溫處理才能萌發。具體方法:在晚秋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背風向陽處挖沙藏坑,坑的大小視種子數量而定。在坑底放厚度約10-20℃濕沙,將秋天採收的種子消毒,然後將種子與3倍的濕沙混合,沙子濕度以手握成團,不出水,鬆手即散為原則。將種子放入坑內,坑中插一束草把,以便通氣,種子堆到離地面10-20厘米時停止。上覆10-20厘米厚的河沙等。翌年春天挖出播種。如果春天播種時,種子催芽強度未達到要求,在播種前1-2周(視種子情況而定)取出種子,轉移到溫暖處再催芽,待有1/3種子裂口後播種。秋播的種子必須進行種子消毒,然後用40-50℃溫水浸泡24像素,再播種。
整地與作床:育苗地宜選地形開闊、陽光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塊,土壤以疏鬆、肥沃的沙質土為宜。整地時要深耕細耙,深翻20厘米左右,清除石礫、草根、樹根等雜物,平整地面,結合整地每公頃施入腐熟有機肥45-60平方米及過磷酸鈣400-500千克等,施辛硫磷10千克殺蟲,50%多菌靈20千克消毒。地整平後,做高床,床高20厘米、寬80-120厘米,步道寬40厘米,床面要中間略高,兩邊稍低,便於覆膜。也可採用溫室育苗。播種前灌足底水。
播種方法:大田育苗4月下旬播種,用塑膠大拱棚育苗可於4月上中旬進行播種。種粒細小,千粒重一般只有1-3克左右,播種時床面開小溝,行距20-30厘米,溝深2-3厘米,種子條播,覆森林腐殖土0.5-1厘米左右,壓實,播種後立即灑水,使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用種量30-45千克/公頃。
扦插
種條的採集:選擇性狀優良、生長健壯、坐果率高、果大無病蟲害的植株為采穗母樹。種條可秋采,也可春采。秋采於秋季落葉後剪取發育飽滿當年生枝條。秋季采條,需沙藏處理。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背風向陽的地方挖深80-100厘米,寬度1米左右儲藏坑,長度視種條的多少而定。先在溝底鋪20厘米濕沙,穗條50-100根為1捆與濕沙分層順溝平鋪,到距地面約20厘米處,上面覆15-20厘米濕沙,再覆土成脊狀。坑內要留通風道,一般1平方米留1個,以麥草束或帶孔管樹立坑底,高出地面20厘米。春採在扦插前的3-4月份采條。
扦插基質:扦插高床、平床都可,但以高床育苗效果更好,床面寬0.8-1.2米。打插基質一般肥沃森林土或耕作土混20-30%的河沙,扦插前2-3天噴灑適量的多菌靈500倍水溶液進行土壤消毒。扦插前灌足底水。
插條處理:春季4月中下旬,將儲藏的種條取出,剪去基部舊剪痕,剪取插穗。插穗長8-12厘米,每個插穗上一般留3-5個芽,下部剪口一般在離底芽0.5厘米處按45°斜剪,利於下部插人土壤,並易生根。將剪截好的插穗一般50個捆成1捆,將其放入50多菌靈1000倍水溶液中浸泡2小時進行消毒,撈出後清水衝去消毒液。用生根激素處理插穗,常用生根激素有萘乙酸、GGR等,常用濃度100毫克/千克,將插穗下端3-5厘米處浸入藥液,浸泡時間以藥液滲到插穗頂端髓心為宜,處理時間為2-4小時。採用清水浸泡24小時催根,效果也較好。插穗經催根處理後即可扦插,隨取隨插,注意防止脫水。
扦插方法:插時採用行插,行間距20-30厘米,株距5厘米,扦插時土表外保留1-2個芽。扦插後及時澆透水,使插條與土壤緊密接觸。扦插對水分要求較高,扦插後要保持土壤濕潤。一般扦插後10-15天內出葉,但生根一般需25-30天,要注意觀察,待地上部分明顯生長後可轉人正常的大田管理。其它同播種育苗。
栽培技術
出苗期
大田播種播後至出苗前要適當澆水(噴灑為主),保持土壤濕潤,也可蓋草簾保濕、保溫,播後15-20天左右即可出苗。大田育苗如覆蓋地膜能早播種、早出苗,但要注意觀察,出苗後要及時在陰雨天或傍晚揭去地膜。溫室播種育苗播種後地表覆蓋遮蔭網,每天灑水1-2次,出苗期一定要保持土壤濕潤。一般10天左右便可出苗。幼苗出齊後逐步減少遮蔭時間,增加日照時間,溫室苗在20天左右後撤去遮蔭網。在中國西寧地區露天育苗出苗期為20-30天左右,溫室育苗15-25天,出苗率可達50%以上。
生長期
間苗、定苗:播種育苗種子發芽率較高,出苗量大且分布不均勻,生產中為確保苗木質量和數量,防止缺苗,要進行間苗和定苗,間苗時應除去過密、瘦弱和有病蟲的幼苗,選留生長健壯的植株,保持適宜種植密度。間苗在苗木高2-3厘米時進行,間苗同時及時對缺苗處補苗,時間最好選陰天或睛天傍晚進行。補苗要求帶土補栽,澆足定根水,以利成活。最後在苗高10厘米左右時定苗,每平方米定100株左右。
中耕除草:播種育苗出苗量大,雜草對幼苗影響較大,出苗後結合中耕及時進行除草,一般中耕2-3次,宜淺耕,鬆土深度5厘米左右,以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少土壤蒸發,增強土壤通透性,促進新根萌生。
水肥管理:育苗對水分要求較高,喜水但又怕澇,幼苗期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乾旱要及時小水灌溉,注意不要積水。出苗30-40天后,開始施追肥,可結合灌水施尿素2-3次,每公頃施尿素150千克、磷酸二銨150千克。也可進行葉面追肥,每隔20-30天,用0.5%的尿素水結合澆水噴霧,後期濃度漸漸加大到2%。苗木追肥必須在8月初前完成,以後要適當控肥控水,促進木質化。如苗木要用於園林綠化,在育苗1年後按照0.5米×0.8米或0.8米×0.8米株行距定植,使植苗冠形飽滿,樹形優美,其它按照正常的培育方式管理即可。
主要價值
該種為中生性灌木,常為山地灌叢中的伴生植物,在庭園中栽培供觀賞。果實可供食用,木材可製作手杖等。美麗茶藨子果實味酸,性溫,具有解表之功能,種子富含亞油酸,具有降血壓、降血脂、軟化血管、治動脈硬化等作用,食用對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保健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