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中國

美食中國

《美食中國》是2007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三葉。《美食中國》講述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各民族、各階層的飲食狀況和飲食習俗。

基本介紹

  • 書名:美食中國
  • 作者:三葉 
  • ISBN:9787507417128
  • 頁數:366
  • 定價:18
  •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
  • 開本:16
  • 英文:Food China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講的是適應。中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56個民族,在不同自然環境中,各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豐富的飲食習俗。如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古、藏、哈薩克等族的牧民,食肉飲乳;赫哲族生活在黑龍江三江水鄉,魚是最主要的食物;而生活在興安嶺密林中的鄂倫春人,食必鳥獸肉……這在交通運輸不發達的時代,更是不可改變的飲食模式。南方適於種水稻,故南方人民普遍以大米為主食;北方多種小麥、雜糧,故北方人民以面、雜糧為主食;青藏高原宜種青棵,故生活在這裡的各族農民主食青稞。蜀湘濕氣重,人多食辣;晉、陝、甘、湘、貴及許多山區,或因水土矣系,或因歷史上長期缺鹽,人喜食酸……飲食上的這些地方特色使中國飲食文化展現出異彩紛呈的局面。
《美食中國》以時間順序為經,以各個民族及地方特色為緯。詳細講述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各民族、各階層的飲食狀況和飲食習俗,並附有許多飲食小知識,可以讓我們詳盡了解祖先以及各個地方的飲食,了解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飲食文化精髓。書中豐富精美的插圖更是帶給了我們視覺上的享受。
“民以食為天”,吃是實現生存目標的首要手段。因此,生命誕生之時,便是吃的活動開始之日,但吃的活動在其初始階段是沒有器具的。在學會用火之前,人類吃的內容、吃的方式與動物界並無兩樣,即直接食用植物果實和動物血肉,這種“茹毛飲血”的飲食方式不存在也不需要什麼飲食具。這一階段稱為原始生食階段。掌握了用火之後,人們先將食物放在火中燒烤,然後再食用。或將石頭燒熱而後將食品放在石頭上焙熟而食,由此進入原始熟食階段。但此時仍未產生真正意義上的飲食具。在長達數百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尚處於童豐的人類就是依靠燒烤和焙熟這兩種原始的方式而生存繁衍下來的。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它的飲食文化與烹調技藝是它的文明史的一部分。是中國燦爛文化的結晶。中國疆域遼闊,氣候多樣,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兼而有之;地形多樣,江河湖海,山川平原,無一不備,這樣就為中國的飲食與烹調提供了不同種類、不同品質的魚肉禽蛋、山珍海味、瓜果蔬菜等豐富的動植物原料、調料。數千年來,中餐積累了多樣的烹調技藝,僅烹調的操作方法就有:燒、炸、烤、燴、熘、敦、爆、煸、熏、鹵、煎、氽、貼、蒸等近百種,從而形成了各式各樣、千差萬別、風味各異的菜系和品種。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約有各式菜餚一萬多種。著名的清宮廷宴席菜餚“滿漢全席”,僅此一桌的冷熱大菜就有120餘種。以這種大菜為代表的中國食文化,顯示出華麗、氣派的“天朝”和“帝王”心態,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普遍特點。
中餐的菜餚以色艷、香濃、味鮮、型美而著稱於世。其型美,尤以花式冷拼盤最為突出。它造型別致、五彩繽、栩栩如生,呈現出富有意境的景色和圖案。那山川樹木、亭台樓閣、花鳥魚蟲、珍禽異獸,盡收盤中。仿佛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給人以享受。而且中餐每套都以雙數為單位,四、六、八、十……等成為一般的規則。俗話說:“兩個盤子待客,三個盤子待鱉”,追求雙數恰恰表現出中國文化注重“十全十美”,講求偶數為利的心理習慣。
中餐的菜餚名稱也別具特色,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給人以美好的回味。如游龍戲珠、陽春白雪、銀珠牡丹、金玉圍翠、玉手摘桃、宮門獻魚等等,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充滿了詩情畫意,有時就是一種立體的詩配畫。在中國,具可以說走到哪裡、吃到哪裡。全國各地的飯店、酒家、餐館、食攤比比皆是。尤其是各大中城市,僅在一地,就可以品嘗到南北各地的飲食風味,葷素名菜,點心面粥,應時小吃。即使在國外,中式餐館也是很多,幾乎遍布世界各地。並且這些中餐館常常是賓客滿座,應接不暇,生意十分興隆。在美國,中餐館更是多得驚人。僅紐約一個城市,就有五千家以上。
中國幅員遼闊,是世界上最重視“吃”的民族。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食文化”。長期以來,各地由於選用不同的原料,不同的配料,採用不同的烹調方法,因而形成了各自的獨特風味和不同的菜系。其中,較為著名的八大菜系指川、粵、蘇、湘、閩、徽、浙、魯等。
另外,由於本書編者水平所限,書中的錯漏舛誤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廣大讀者朋友和專家批評指正。

作品目錄

第一篇 源遠流長的中國美食文化
第一章 史前時代
第一節 遠古的中國飲食
第二節 飲大河水吃土裡糧
第三節 火食之路
第四節 久遠的聖人
第二章 夏商周
第一節 夏商周的飲食文化
第二節 列鼎而食
第三節 夏商周的烹飪技巧
第三章 春秋戰國
第一節 春秋戰國的飲食
第二節 食補與食療
第三節 墨家、道家、儒家的飲食觀
第四章 泰漢三國
第一節秦漢三國的飲食
第二節絲綢之路與豆腐
第三節 “三國宴”的文化內涵
第五章 兩晉南北朝
第一節 兩晉南北朝的飲食
第二節 胡漢飲食交流
第六章 隋唐五代
第一節 隋唐五代的飲食
第二節 隋唐飲食文化
第三節 唐代飲食文化的交流
第四節 唐代的酒文化
第七章 宋遼夏金
第一節 宋朝的飲食
第二節 遼代的飲食
第三節 西夏的飲食
第四節 金朝的飲食
第八章 元明清時期的飲食
第一節 元代的飲食文化
第二節 明代的飲食
第三節 清代的飲食文化
第二篇飲食之禮
第一章 食禮的形成
第二章 宴飲之禮
第三章 待客之禮
第四章 違食之禮
第三篇飲食的功用
第一章 談談食功
第二章 祭先禮神
第三章 食系親友
第四章 報上勵下
第五章 安邦睦鄰
第六章 飲食與養生
第七章 味覺與審美
第四篇中國古代社會各階層的飲食
第一章 皇宮裡的飲食
第一節 歷代皇宮的飲食
第二節 皇帝與美酒
第三節 皇宴
第四節 皇宮的膳單
第二章 官吏們的美食
第一節 上侈下靡的官吏宴饗
第二節 暴殄天物的野蠻美食
第三章 貴族的飲富
第一節 食必方丈的貴族派頭
第二節 奇嗜惡癖,荼毒生靈
第三節 節 儉之不易
第四章士大夫如飲食
第一節士大夫的飲食觀
第二節 魚膾與士大夫
第五章 文人的飲食
第一節 文人菜
第二節 以酒當歌
第三節 名士文人的飲食觀
第六章 商人的飲食
第七章 僧侶的飲食
第一節 戒殺與吃素
第二節 飲食戒規
第三節 佛教對我國飲食文化的影響
第八章 普通勞動者的飲食生活
第一節 窮獨無芻薪
第二節 窮奢富侈的時俗
第五篇 少數民族的飲食
第一章蒙古族的飲食
第二章 藏族的飲食
第三章 維吾爾族的飲食
第四章 壯族的飲食
第五章 回族的飲食
第六章 滿族的飲食
第七章 白族的飲食
第八章土家族的飲食
第九章 苗藏的飲食
第十章朝鮮族的飲食
第十一章 侗族的飲食
第十二章 傣族的飲食
第十三章 哈尼族的飲食
第十四章 彝族的飲食
第十五章 瑤藏的飲食
第六篇悠久的節 慶
第一章 春之節
第一節 立春
第二節 元日
第三節 人日
第四節 元宵節
第五節 中和
第六節 春社
第七節 寒食
第八節 清明
第九節 上巳
第二章 夏之節
第一節 立夏
第二節 佛節
第三節 端午
第四節 夏至
第五節 伏日
第六節 乞巧
第三章 秋之節
第一節 立秋
第二節 中秋
第三節 重陽節
第四章 冬之節
第一節 十月一
第二節 冬至
第三節 臘日
第四節 祭灶
第五節 除夕
第七篇美食與飲食業
第一章美食創造造者
第二章中國古代著名廚師
第三章 古代飲食店
第一節 古代餐館
第二節 古代酒肆
第四章 漢族的飲食文化特點
第一節 熟食性
第二節 隱喻性
第三節美食性
第四節 獨白性
第八篇中國歷代炊餐具
第九篇 菜系
第十篇 老字號
第十一篇美食工藝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