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飛蛾藤(原變種)
- 寬:4.5-5(-7)厘米
- 長:2.5厘米
- 直徑:約0.5厘米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近種區別,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幼枝圓柱形,被黃褐色絨毛,老枝褐色,具縱向皺紋,被較疏的短柔毛。葉卵狀長圓形,長10-12厘米,寬4.5-5(-7)厘4.5-5(-7)厘米,先端銳尖或稍鈍,基部圓形或淺心形,葉面被短柔毛,背面極密被淡黃褐色柔毛至絨毛;葉脈基出,掌狀,葉面凹陷,背面突起,側脈1-2對;葉柄長1.5-2.5厘米,密被黃褐色短柔毛。總狀花序稀疏,由3花沿花序梗間斷簇生組成,腋生或頂生;花梗長5-7毫米;總梗及花梗均密被黃褐色絨毛;萼片線狀長圓形,不等長,較大的3個外萼片長約5毫米,兩面被黃褐色絨毛,2個較小的內萼片狹而短;在果時3個外萼片極增大,長3.5-4厘米,長圓形,鈍,被短柔毛,基部具5脈;花冠寬漏斗狀,長2.5厘米,白色,張開時直徑達3-4厘米,外面被絨毛,內面僅於管下部著生雄蕊的部分被疏長柔毛,管長12-15毫米;冠檐近全緣或淺裂;雄蕊5,著生於冠管中下部,花絲近等長,絲狀,長約9毫米,花葯箭形,長約2毫米;子房圓錐狀,無毛,花柱長約15毫米,下半部被長絲毛,柱頭近頭狀,蒴果近球形,直徑約0.5厘米。米,先端銳尖或稍鈍,基部圓形或淺心形,葉面被短柔毛,背面極密被淡黃褐色柔毛至絨毛;葉脈基出,掌狀,葉面凹陷,背面突起,側脈1-2對;葉柄長1.5-2.5厘米,密被黃褐色短柔毛。總狀花序稀疏,由3花沿花序梗間斷簇生組成,腋生或頂生;花梗長5-7毫米;總梗及花梗均密被黃褐色絨毛;萼片線狀長圓形,不等長,較大的3個外萼片長約5毫米,兩面被黃褐色絨毛,2個較小的內萼片狹而短;在果時3個外萼片極增大,長3.5-4厘米,長圓形,鈍,被短柔毛,基部具5脈;花冠寬漏斗狀,長2.5厘米,白色,張開時直徑達3-4厘米,外面被絨毛,內面僅於管下部著生雄蕊的部分被疏長柔毛,管長12-15毫米;冠檐近全緣或淺裂;雄蕊5,著生於冠管中下部,花絲近等長,絲狀,長約9毫米,花葯箭形,長約2毫米;子房圓錐狀,無毛,花柱長約15毫米,下半部被長絲毛,柱頭近頭狀,蒴果近球形,直徑約0.5厘米。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620-800米的溝谷或山坡。
分布範圍
廣東、廣西及雲南有分布,分布於印度(東北部、安達曼島),緬甸(毛淡棉),越南,寮國及馬來半島。模式標本采自緬甸。
近種區別
本種與大果飛蛾藤 Porana sinensis hemsl. 相近,但花幾大1倍,白色,外被絨毛,花冠長2.5-3.5厘米,張開時直徑達3-4厘米,萼片在果時3個增大,長達4厘米。枝和葉兩面被污黃褐色絨毛。葉常卵狀長圓形,基部圓形,稀淺心形而易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