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美英戰爭)

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

美英戰爭一般指本詞條

1812年戰爭,又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是美國與英國之間發生於1812至1815年的戰爭。是美國獨立後第一次對外戰爭。

美國正式向英國宣戰,但是英國軍隊的50%兵員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時,美洲原住民部落由於種種原因也捲入了戰爭。

1812年6月18日,美國向英國宣戰。1812至1813年,美國攻擊英國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年10月至1814年3月,英國在歐洲擊敗拿破崙,將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戰場。英國占領美國的緬因州,並且一度攻占美國首都華盛頓。但是英國陸軍在美國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戰場、尚普蘭湖戰役、巴爾地摩戰役、紐奧良戰役中多次遭到挫敗,並且海軍也遭受敗局。

1815年雙方停戰,邊界恢復原狀。

基本介紹

  • 名稱:1812年戰爭
  • 地點:美國,加拿大
  • 時間:1812年6月18日-1815年2月17日
  • 參戰方:美國,英國
  • 結果:簽訂《根特條約》,恢復戰前邊界
  • 參戰方兵力:美國:3.5萬陸軍,3000遊騎兵,近40萬民兵,20艘海軍艦艇 
    英國:4.8萬陸軍,1萬加拿大軍,100艘海軍艦艇,1萬原住民 
  • 傷亡情況:美國:10000人死亡 
    英國:26400人死於戰鬥,3300人死於傷病 
  • 主要指揮官麥迪遜哈里森艾薩克·布洛克
  • 英文:The War of 1812
  • 戰場:北美地區
  • 意義:美國獨立後第一次對外戰爭
起因,前奏,進程,戰爭開始,大西洋上的戰鬥,大湖地區和加拿大邊境的軍事行動,法蘭西鎮戰鬥,俄亥俄、伊利湖戰役,尼亞加拉前線,聖勞倫斯河及下加拿大地區,美國海岸,奇薩比克戰役,美國南部,根特條約和紐奧良戰鬥,結果,影響,對美國的影響,對加拿大的影響,對英國的影響,

起因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英美之間的主權之爭並未停止。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人口稀少,防禦鬆懈。美國欲向北擴張,並且期待加拿大居民將美國軍隊視為解放者。
1812年戰爭時的美國版圖1812年戰爭時的美國版圖
1812年,歐洲大陸的戰爭進入了白熱化。法國人占據了陸地,英國人控制了海洋,雙方斗個你死我活不死不休。
兩個大國的鬥爭是不會允許美國人就這樣置身事外的。法國雖然在特拉法爾加海戰戰敗但在歐洲大陸上法國人仍然是主宰。英國的貿易受歐洲大陸抵制,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糧食供應被切斷。英國因此頒布敕令要求美國所有船隻都必須在英國卸下貨物,禁止美國和歐洲大陸貿易。蠻橫霸道的英國人還屢屢在公海上搜查美國商船強征美國海員入伍。作為回應,拿破崙在米蘭也頒布法令稱美國船隻膽敢服從英國的命令就會成為法國的合法追捕目標。1807年美國傑斐遜總統被迫頒布禁運法禁止任何美國船隻載運貨物到外國港口。
歐洲戰場上的大BOSS 拿破崙歐洲戰場上的大BOSS 拿破崙
禁運法給美國商業帶來沉重打擊,美國出口額從1807年的10800萬美元下降到1808年的2200萬美元。美國各個階級都對禁運法恨得咬牙切齒,1809年美國政府頂不住壓力被迫廢除了聲名狼藉的禁運法。與其同時,拿破崙率先向美國拋出了橄欖枝:針對美國的米蘭法令從1810年11月1日廢止。
英王喬治三世英王喬治三世
美國由此全面倒向了法國。1811年美國快速帆船和英國海防艦交火。1812年6月18日美國向英國宣戰。美國希冀通過這場戰爭打破英國對海上貿易壟斷並占領加拿大,將英國人徹底趕出北美大陸。
美國總統麥迪遜美國總統麥迪遜
1812年,美國時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說:“這一年將加拿大地區兼併,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進,向哈利法克斯進攻,最終將英國勢力徹底逐出美洲大陸。”美國必須控制整個北美洲大陸”的信念後來被稱為美國的“昭昭天命”。但是英國也有戰略優勢。在聖勞倫斯河邊界地區,北岸的加拿大一側人口密度基礎設施水平比南岸的美國高出兩倍。
美國聲稱大英帝國在以下三個方面侵犯其主權:
  1. 英國不遵守美國獨立戰爭後雙方1783年達成的巴黎條約:拒絕移交西部地區軍事要塞,並且武裝印地安人,威脅美國的西部邊陲。
  2. 皇家海軍攔截美國商船追捕逃兵,強征美國海員入伍——這些人雖然出生於英國,但已歸化為美國公民。
  3. 英法之間的拿破崙戰爭導致的貿易禁運,使上百艘美國商船被皇家海軍扣押,美國的中立國地位未被尊重。
當代仍在服役的憲法號當代仍在服役的憲法號

前奏

1811年,美國眾議院鷹派議員鼓動戰爭。
1812年6月18日,詹姆斯·麥迪遜總統向國會發表演講後,國會投票宣戰。有趣的是,英國為了避免對美戰爭而解除貿易禁運的訊息在開戰以後才姍姍來遲。
1812年6月23日前,美國陸軍正規軍人數不足一萬人。6月23日,美國國會才開始擴軍。美國決定將正規軍擴充到35000人並招募30000志願兵,另外國會還要求各州準備好8萬民兵應對戰爭。但美國人對參軍入伍的態度十分冷漠,各州州長又舉棋不定對國會虛與委蛇。擴軍十分艱難。
到1812年底美國正規軍才增加到15000人;海軍方面,除了一些戰力堪憂的炮艇,美國海軍能夠動用的軍艦僅有16艘,載炮總共大約500門。
大名鼎鼎的北美民兵大名鼎鼎的北美民兵
美國雖然沒有完成擴軍預期的目標,但當時美軍的力量在北美大陸也是非常可觀。除了加拿大民兵,英國大部分陸軍深陷歐洲戰場在加拿大隻布置了不到5000人。眾所周知英國海軍擁有600多艘艦艇是世界第一,但英國海軍分散在五大洋的各個基地無法集中起來攻擊美國。在百慕達海域巡邏的英國分艦隊有1艘60門炮的戰列艦,7艘36門炮的快速帆船以及其他各類小船。除此之外,英國還有3支分艦隊分別駐紮在紐芬蘭和西印度群島。
英軍的精銳此時仍在歐洲大陸鏖戰英軍的精銳此時仍在歐洲大陸鏖戰

進程

戰爭開始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為此寫下的星條旗歌成為美國國歌。
星條旗歌成為美國國歌星條旗歌成為美國國歌
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美英戰爭)
雖然戰前雙方之間已經有長期的外交紛爭,一旦戰事爆發,均未充分備戰。英國被拿破崙戰爭拖住,不得不將大部分精銳海陸武裝力量部署在歐洲。英國在北美的最高軍事長官得到的指示是,克制進犯行動,以避免從歐洲和英國其他殖民地調兵增援。
1812年,英國在加拿大的正規軍只有5,004人,輔以加拿大民兵。戰爭期間,英國對拿破崙的戰爭結束後才將大批戰艦調往美國海域。
美國倉促擴軍,但是士兵多為志願兵而且民眾不熱衷行伍,極度缺乏受過正規訓練的軍官,部隊戰鬥力不足。
戰爭在四條戰線上展開:
勇敢抵抗美國人的加拿大民兵勇敢抵抗美國人的加拿大民兵
  1. 大西洋
  2. 大湖地區和加拿大邊境
  3. 美國海岸
  4. 美國南部州

大西洋上的戰鬥

英國擁有當時世界最強的海軍力量。1812年,英國皇家海軍在美洲水域部署了97艘軍艦。其中有11艘戰列艦和34艘護衛艦。相形見絀,成立後不到二十年的美國海軍僅有22艘軍艦,大部分為護衛艦,而且比皇家海軍的同類軍艦笨重。英國人的策略是保護來往於加拿大的商船,同時封鎖美國港口,限制其貿易活動。鑒於總體數量處於劣勢,美國海軍的策略是打完就撤,繳獲戰利品,只有在數量占相對優勢的前提下才與皇家海軍交戰。英國報紙譏諷美國海軍只是街頭流氓組成的烏合之眾。
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美英戰爭)
然而美國人在單艦對抗上稍勝英國人一籌,他們精於捕獵英國商船。
1812年6月21日,即宣戰後的第三天,羅傑斯準將就奉命率領總統號,美國號,國會號,百眼巨人號從紐約出航尋找戰機。兩天后,美國人發現了一艘36門炮的英艦貝爾德維拉號。於是開始了戰爭中的第一場追擊戰。羅傑斯花費了10多個小時才追到射程之內,羅傑斯親自監視武器射擊,不料施放過程中一門大炮炸膛當場炸斷了羅傑斯一條腿。即便美方部分船只有航速優勢,可他們由於缺乏艦隊活動的經驗無法有效包圍英艦。貝爾德維拉號最終幸運逃脫了美國人的追擊。
英美海軍的單艦較量英美海軍的單艦較量
波特上校波特上校
美國海軍上校波特指揮的埃塞克斯號大膽地在百慕達海域襲擊了一支裝載1400名士兵駛往魁北克的英國運兵船隊,200名英軍和1艘價值14000美元的英國運輸船永遠留在百慕達海底。
7月16日第一批英國軍艦出現於紐約港外,正好此時美國最好的軍艦憲法號也在紐約附近。英國人迅速和美國人調整了被追捕者和追捕者的位置。追擊時雙方都處在逆風的情況下,憲法號艱難地拋著小船錨拖動船隻一點點緩慢向前移動,英國人則放下划艇拖動他們的軍艦。這一奇特的情景像極了一隻大腹便便的海龜在追一條蛞蝓,甚是滑稽可笑。這場追逐遊戲到了第三天黎明終於結束了,憲法號盼來了順風溜走了。
在單艦對戰中美國海軍還能保有優勢在單艦對戰中美國海軍還能保有優勢
波特在百慕達到紐芬蘭的海域繳獲了價值30萬美元的戰利品後又在8月13日的一次只有8分鐘的戰鬥中俘虜了第一艘英國皇家海軍軍艦警戒號。第二次美國海軍戰勝英國海軍的是憲法號俘虜了英艦鬥爭號。
10月15日,美國黃蜂號擊敗了英國船狂歌號。
10月25日,美國號俘虜了梅斯多尼安號並首次把王家海軍的艦隻拖進了美國港口。
12月29日,憲法號又把英艦爪哇號在不到兩個小時內打成了廢船。
狡猾的美國快速帆船狡猾的美國快速帆船
美國海軍這些單艦對抗的勝利雖然沒有扭轉後來英國1813年封鎖美國從密西西比到新英格蘭海岸的局面,但他們的勝利是極具象徵意義。這是美國人首次在海上打破了英國皇家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事實證明只要戰術得當誰都能擊敗英國人,由此極大提升了美國國內的愛國熱情。
美國海軍的戰果令皇家海軍對其刮目相看。於是英國派遣大量艦艇,對美國港口進行更為嚴厲的封鎖,使英國可以從容地將大量陸軍部隊運送到美國海岸,一個重要戰果是英國陸軍於1814年8月24日攻占了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並且焚燒了總統官邸,史稱“華盛頓大火”。

大湖地區和加拿大邊境的軍事行動

西部戰場集中在伊利湖安大略湖之間的尼亞加拉河一線,以及聖勞倫斯河尚普蘭湖地區。這是1812年美軍進攻的重點。如果美軍直撲聖勞倫斯河防線,占領蒙特婁魁北克城,那么英軍的補給線就被切斷,加拿大西部地區無法堅守。美軍把軍事行動集中在西線,可謂失策。
休倫湖聖約瑟島的英國駐軍比附近的美軍更早得到戰爭爆發的訊息,並且採取了先發制人的行動。
1812年7月17日,聖約瑟島英軍對鄰近的美國麥基諾島的要塞發動突襲,迫使美國守軍不戰而降。
7月12日,美國陸軍中將威廉·胡爾率領民兵為主的部隊,從底特律向加拿大阿默斯特堡堡壘進軍,在卡納德河畔與加拿大英軍發生若干小規模衝突後,胡爾認為攻取堡壘需要的裝備不足而決定撤軍,一輛美軍醫院馬車和美軍的花名冊被聯軍繳獲。8月3日胡爾獲知麥基諾島淪陷的訊息,進一步放棄已控制的加拿大領土。8月13日進入阿默斯特堡堡壘的英國陸軍少將艾薩克·布洛克爵士掌握胡爾軍隊的若干情報後,決定攻擊底特律。8月16日,英軍借著炮擊與心理戰讓在底特律的胡爾將軍投降,此次戰役被稱為底特律圍城戰。此後布洛克迅速揮師伊利湖東岸,擊退了美軍的進犯,但在10月13日的昆士頓高地戰鬥中陣亡。
美國人在1812年最後一次對加拿大的進攻發生在尚普蘭湖地區。由於參戰的美國民兵拒絕離開美國本土作戰,進攻遭到失敗。相形之下,加拿大民兵表現相當優秀。英裔加拿大居民多數是美國獨立戰爭後流亡加拿大的保皇黨,傳統上忠於英國王室;法裔加拿大居民是天主教徒,對美國的反天主教情緒一向厭惡;二者共同反對美國占領加拿大的企圖。
美軍連遭敗績士氣低落,這時美軍給養依賴私人承包商的弊端也暴露了出來。美加前線的士兵補給品匱乏。許多美國士兵穿著單衣在高緯度地區的10月的瑟瑟寒風中執行警戒放哨任務,一伙食則是千遍一律的烤肉。節節敗退和後勤等問題都導致美加前線的美國士兵士氣愈發低落。
寒冷的加拿大冬季寒冷的加拿大冬季

法蘭西鎮戰鬥

胡爾將軍投降後,威廉·亨利·哈利森將軍負責指揮西北地區美軍,並試圖奪回底特律。英國守軍指揮官是亨利·普羅克特上校。1813年1月22日,哈利森的部隊在法蘭西鎮戰鬥中受挫,普羅克特將戰俘移交給北美原住民部落的盟友,其中60名戰俘遭到殺害。美軍收復底特律的行動宣告失敗。
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美英戰爭)

俄亥俄、伊利湖戰役

1813年5月,普羅克特率軍包圍俄亥俄州梅格斯要塞。美國援軍被印地安部落擊敗,但是要塞並未失陷。印地安人隨後撤退,普羅克特也被迫回撤加拿大。同年7月,普羅克特再次包圍梅格斯要塞,仍然遭受了失敗。為了鼓舞印地安盟友的士氣,普羅克特襲擊了史蒂文森要塞,然而進攻部隊遭到巨大殺傷,被迫撤退。俄亥俄戰役就此結束。
其實英國人1812年6月16日就廢除了對美國貿易禁令,可這一信息要通過一個多月後才傳達到大洋彼岸,那時戰爭已成定局。英國無意與美國開戰,但大不列顛聯合王國不害怕戰爭。七月英國收到美國宣戰的訊息後就立即抽調一切能抽調軍艦和軍隊對美作戰。
作為美國和加拿大重要邊界的五大湖區作為美國和加拿大重要邊界的五大湖區
英國人的大部隊終於來了英國人的大部隊終於來了
1813年上半年王家海軍就已經封鎖從新英格蘭到密西西比的美國海岸,港口內美國艦船動彈不得。一旦拿破崙被擊潰,歐洲大陸上那些久經戰陣的英國軍隊就會成千上萬地登入北美。
由於在海上受困,美國只好謀求在大陸上儘早擊潰加拿大打破戰爭的僵局。從東北方向緬因州攻入加拿大是不現實的,英國人在那早有準備。五大湖的戰略意義愈加重大,從地圖上看五大湖坐落在美加邊境中心,加拿大重要城市諸如約克,蒙特婁,魁北克等等都坐落在五大湖邊緣。如果美國能夠控制五大湖就等於向加拿大心臟捅進去一刀子,就有可能逼迫加拿大投降。
要控制大湖就必須在湖上擁有海軍。英國人和美國人都知道五大湖的重要性,一場雙方遙遙相望的造船遊戲便開始。五大湖雖大但它也是有邊界的,這意味著大洋上的海軍戰術不能採用了,雙面必須進行面對面,炮對炮的較量。大炮和船隻的多寡將決定勝負。英國人的基地設在莫爾登,美國人的基地在普雷斯基拉,雙方的距離大約175英里。這場戰鬥的第一步就是大家卯足勁破壞五大湖的生態環境伐木造船開路。
人力物力更充足的美國贏得了這場遊戲。9月10日雙方在伊利湖展開決戰,奧利佛·佩里上尉率美軍在伊利湖戰役決定性勝利。美國人有九艘船,英國有6艘,英國人每發射850磅炮彈美國人就每回敬1500磅炮彈。經過三個小時的炮擊,英國人就死傷三分之一,英國指揮官巴克利向美國將領佩里交出了佩劍。
經歷數次失敗的美軍因此士氣大振,英軍被迫撤出底特律。10月5日,哈利森在托馬斯戰鬥中獲勝,擊斃北美原住民酋長,這一勝利徹底終結了英國與北美原住民部落的聯盟。美國人重新控制底特律直到戰爭結束。
伊利湖之戰的油畫伊利湖之戰的油畫

尼亞加拉前線

因為陸地交通不便,大湖和聖勞倫斯河走廊地區的控制權變得至關重要。雙方在1812-1813年都在忙於造軍艦。
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美英戰爭)
1813年4月27日,美軍將領昌西率領13艘軍艦和1300名士兵進攻上加拿大首府多倫多,放火燒毀了議會和眾多民房,導致很多平民在寒冬中露宿街頭。在指揮官的縱容下,美軍士兵還搶劫了大量平民和公共的財物。然而金斯敦的戰略位置更加重要,它控制著聖勞倫斯河以及英軍的補給。英軍牢牢地控制住了金斯敦。
1813年5月27日,美軍兩棲部隊從安大略湖攻擊尼亞加拉河北部的喬治要塞,用很小的代價將其占領。6月5日英軍反攻,收復失地。
在安大略湖,雙方海軍有三次交手,均未取得決定性戰果。1814年,英國建成裝備有102門炮的戰艦聖勞倫斯號,憑藉裝備上的壓倒優勢,完全取得了安大略湖的控制權。

聖勞倫斯河及下加拿大地區

美國人幾乎沒有對聖勞倫斯河上的英軍補給運輸交通進行阻撓,所以英國人可以源源不斷地將援兵和物資運送到上加拿大地區。
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美英戰爭)
1813年早期,雙方在安大略的Prescott和紐約州的Ogdensburg之間互有幾次攻防。
1813年末期,美軍策劃了幾次進攻蒙特婁的行動。因為指揮官之間不睦,缺乏互相支援,進攻在邊界即受阻,計畫最終破局。
1814年,傑克·布朗和斯科特·溫斯菲爾德將軍大幅提高了美軍的紀律和戰鬥力。他們重新發動了對尼亞加拉半島的進攻,並迅速奪取了伊利湖要塞。7月5日,斯科特·溫斯菲爾德將軍在奇帕瓦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美軍的進一步軍事行動受挫。英軍反擊,並保衛了伊利湖要塞。由於補給困難,美軍被迫撤離尼亞加拉半島。
隨著拿破崙皇帝被廢黜,英國把部署在歐洲的兵力轉移到美洲戰場,並向美國大舉進攻。但是英國已經改變了策略,試圖與美國謀和。英國人的進攻遭受挫折,特別是1814年9月11日在尚普蘭湖戰役遭到慘重打擊,令美國人完全控制了尚普蘭湖地區。
1814年,美國人從底特律派遣六艘戰艦,試圖奪取麥基諾要塞。由正規軍人和義勇軍混編的部隊於7月4日登入。他們沒有達到奇襲的效果,在前進途中被原住民伏擊,損失慘重,被迫撤退。
8月13日,美國人在諾特瓦索加灣發現敵人新建的基地,他們立即摧毀了那裡的一切建築物和正在建造的船隻。留下兩艘戰艦繼續封鎖密其里麥克依諾後,返回底特律。9月4日,英國人駕小獨木舟悄悄靠近這兩艘艦艇,並將其俘獲。這一勝利使英軍的諾特瓦索加灣補給線得到恢復。
由於得到當地原住民部落的有力支持,英國人在西部牢牢地控制住防線,直到戰爭結束。

美國海岸

戰爭初期,英國海軍很難封鎖整個美國海岸,況且他們還忙於追捕美國的私掠船。英國政府同時也需要從美國為在西班牙的駐軍採購食品,因此保持了與新英格蘭地區的貿易。
1812年12月26日,英國宣布對德拉瓦河及奇薩比克灣進行封鎖。
1813年11月,封鎖範圍擴大到羅得島以南海岸。
1814年5月31日,封鎖全部美國海岸。同時,英國軍官與美國商人之間保持不少非法交易。美國政府開始向非法交易者發放許可證,這樣有益於國家的商業活動。英國海軍的壓倒優勢使他們能夠占領奇薩比克灣,摧毀美國的港口設施。
一些沒被英國封鎖在港內的美國軍艦駛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不斷騷擾英國航線。英國許多商船和軍艦被美艦擊沉俘獲。比如著名的美國軍艦百眼巨人號就在英國內海一個月內俘獲了19艘英國船,18門炮的大黃蜂號在英吉利海峽周遭的三周內就俘虜了七個戰利品。英國的《海軍新聞》寫道:“美國人封鎖了我們的港口,切斷了我們在北美沿海的貿易,航運保險費飆升到比我們與整個歐洲大陸作戰時的3倍!”
美國海岸戰場上被遺忘的戰鬥是攻占緬因州,這是英國人取得的重要戰果。在緬因取得的勝利意味著英國人在新不倫瑞克省取得巨大的領土利益。這場戰爭沒有解決緬因與新不倫瑞克的邊界爭端,緬因在1820年加入美國聯邦後,新的爭端再次被挑起。直到1842年,雙方才徹底解決領土分歧。
1814年英軍占領緬因東部。英國國王向被占領土派遣了大量地方官員。根特條約後,英國歸還了這部分領土。英國人在1815年4月才完全撤出,但是英國官員搜括了大量稅金。這筆錢用來在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建立達爾豪西大學

奇薩比克戰役

英國人在此次戰爭中最出名的行動是縱火焚燒華盛頓特區(包括白宮)。這一軍事行動發生於1814年8月19至29日,英軍指揮官為羅伯特·羅斯少將(Robert Ross)。8月24日,缺乏戰鬥經驗的7000名美國民兵在首都保衛戰中被英軍徹底擊敗,美國海軍準將巴尼統率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進行了絕望的戰鬥然後被消滅,使通向首都的門戶洞開。詹姆斯·麥迪遜總統被迫逃亡到維吉尼亞,美國人士氣大挫。美國總統府和國會大廈以及停泊在港口美國軍艦和造船廠都被英國人付之一炬,英國人為此僅僅付出了不到300人的傷亡。英國人認為自己的縱火行動是對美國人焚燒約克(今多倫多)的報復。
英國本想通過燒毀了華盛頓市製造恐怖恐嚇美國人民,可卻使美國人凝聚在對英國的仇恨的大旗之下。
火燒白宮火燒白宮
美國白宮美國白宮
摧毀了華盛頓的公共建築後,英軍繼續進攻,下一個目標是奪取巴爾的摩。9月13日,英軍向巴爾的摩港口的麥克亨利要塞進攻,受到了堅決的抵抗,被擊退。美國律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對此次戰役有感而發,寫下了後來成為美國國歌的著名詩篇星條旗歌。

美國南部

1814年3月,安德魯·傑克遜將軍率領田納西州民兵,切諾基戰士和正規軍進攻了南部的克里克部落。雖然克里克人曾經與英國結盟,但是戰鬥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控制克里克人在阿拉巴馬州的土地。1,000名克里克人中有800人在3月26日的戰鬥中陣亡,餘部逃到阿拉巴馬的蒙哥馬利後投降。

根特條約和紐奧良戰鬥

1814年11月,安得魯·傑克遜將軍轉移到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
1814年12月8日,7000名英軍和6艘戰列艦,14艘快速帆船以及其他英艦抵達密西西比外海。
1814年12月至1815年1月,安得魯·傑克遜率領部隊保衛了紐奧良,並擊斃了英軍指揮官愛德華·白金漢少將。王家海軍在紐奧良港附近摧毀了幾艘美國炮艇,隨後英軍登入以密集的隊形進攻紐奧良的防禦工事,結果英軍在美軍堅固的陣地前流血漂櫓,戰死者多達2000多人,美軍僅損失13人就打敗了英國侵占紐奧良的企圖。美軍於紐奧良戰鬥中取得的重大勝利,令傑克遜成為聞名全國的英雄,且在日後將他推上總統寶座。
1814年12月24日,兩國外交官員在比利時城市根特簽署和約,正式停戰。但是因為當年交通不便,和約的訊息沒有及時到達紐奧良。
紐奧良之戰紐奧良之戰
1815年2月17日,麥迪遜總統簽署了《根特條約》,使之於次日生效。
根據和約條款,雙方歸還了占據的對方島嶼,美國人獲得聖勞倫斯河的捕魚權,所有的債務和財產糾紛都得到處理。次年,約翰·昆西·亞當斯指控英國違反和約,沒有歸還戰爭中俘虜的美國奴隸,但是英國人不承認奴隸為財產。

結果

英國人在海上占盡了優勢,美國在加拿大前線占據主動,誰也無法戰勝誰。1814年對戰爭感到索然無味的美英雙方簽訂《根特條約》。英國海軍元帥甘比爾與美國駐俄羅斯大使約翰·昆西·亞當斯相互握手。英國的戰爭暨殖民地副國務大臣亨利·古爾本手持紅色的資料夾。
根特條約使邊界恢復到戰前狀態,雙方均未做領土讓步,這是一場一無所得的戰爭,就連英國人在公海上抓捕美國船員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可以說雙方士兵都白死了。此後整個十九世紀中,英美兩國基本上能夠和平共處,1818年條約略微調整了東部邊界。拿破崙戰爭結束後,皇家海軍就已經停止強征美國海員服役。
這場戰爭是第一次、當前為止也是僅有的一次,使美國首都曾經被外國軍隊占領。
這場戰爭證明了兩點:
1.美國是不可能將加拿大併入他們國家的
影視界抗英先鋒吉普賽的名作《愛國者》影視界抗英先鋒吉普賽的名作《愛國者》
2.英國也不能恢復對美國的統治

影響

對美國的影響

這場逼和大英帝國的戰爭為美國贏得了極高的國際聲望,使美國民眾愛國熱情高漲,因此亦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
美國軍人雕像美國軍人雕像
這場戰爭導致了反戰的聯邦黨從美國政治舞台徹底消失。
戰後在溫斯菲爾德·斯科特將軍的倡導下,美國軍事學院西點軍校)開始大力為美國軍隊培養職業軍官。
此次戰爭對美國的製造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戰時英國對美國港口的封鎖導致了紡織品短缺,卻因此催生了美國紡織工業。
西南地區的戰鬥令美國與當地原住民部落衝突加劇,美國隨後於1819年兼併了佛羅里達

對加拿大的影響

這是一場關係到加拿大生死存亡的戰爭,促使加拿大的英語和法語兩地居民聯合起來對抗共同的敵人。抵抗入侵之敵加強了殖民地的內在凝聚,和對大英帝國的忠誠。
戰爭的最重要結果是使英屬北美地於1867年聯合為加拿大聯邦。
在戰爭中,加拿大民兵表現傑出,而英軍指揮官卻很一般。這個出乎意料的事實被加拿大軍事歷史學家傑克·格拉納斯坦稱為“民兵之謎”,對未來加拿大軍隊的建軍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重視民兵建設,而非依賴職業軍人。美軍得到的是恰恰相反的經驗,鬆散的民兵組織難以對付紀律嚴明的英國陸軍。戰爭後期美國陸軍取得的大部分勝利要歸功於學習了英國和歐洲軍隊有紀律的戰鬥隊形。
戰爭期間,英軍指揮官一直擔心美國人封鎖聖勞倫斯河。這條河流經美加邊境,河面狹窄。一旦航運受阻,部署在加拿大西部的英軍就無法獲得正常補給,而那裡又恰恰是陸戰的主要戰場,那么英國人很可能在開戰後短短的幾個月內被迫將加拿大西部領土拱手相讓。戰後,英國人驚奇地發現,美國人沒動過這個封鎖聖勞倫斯河河面的念頭。但是,英國人不指望對手會再次犯下如此簡單低級的錯誤,於是著手開拓麗都運河。這個耗費巨大的工程將安大略湖畔的金斯頓渥太華河連線起來,作為繞開聖勞倫斯河邊境的備用水道,並且使渥太華這個腹地小城變成加拿大的第四大城市暨首都。麗都運河於1832年竣工,但沒有機會發揮預期的作用。

對英國的影響

與加拿大不同的是,當代的英國已經無人紀念這場戰爭。主要是同期的拿破崙戰爭更加重要且富有戲劇性,另外在結束戰爭的條約里,英國沒有得失。
皇家海軍注意到,美國海軍贏得了大多數一對一戰鬥,比分差距之大令他們感受到了羞辱。美國海軍俘虜了大量英國商船,使當時的海運保險居高不下。但是皇家海軍憑藉總體優勢,成功地封鎖了美國的海上貿易通道。皇家海軍戰後對造艦和火炮技術進行了改進。
英國陸軍將這場戰爭視為小規模衝突,對自身的失敗沒有深入研討。這些失敗被惠靈頓公爵滑鐵盧戰役戰勝拿破崙的空前成就所掩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