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貨幣政策史

《美聯儲貨幣政策史》是2016年6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羅伯特·黑澤爾(Robert L.Hetzel)。

基本介紹

  • 書名:美聯儲貨幣政策史
  • 作者:(美)羅伯特·黑澤爾(Robert L.Hetzel)
  • 譯者:曾剛、陳婧
  • ISBN:978-7-5097-8003-9
  • 類別:美聯儲|貨幣政策|經濟史
  • 頁數:580頁
  • 出版時間:2016年6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美聯儲貨幣政策史》詳細記錄了從美聯儲成立之初到格林斯潘時代終結之時的美國貨幣政策的演變過程,評析了該過程中學術和政治環境變化的來龍去脈。書中詳解了金本位制與信用貨幣之間的更替過程,也反映出貨幣政策的實施就像是用於解答貨幣和價格的基本問題的一系列實驗:20世紀周期性的貨幣動盪如何引起經濟動盪以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和社會動盪等一系列問題。通過本書,我們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現代央行的興起與本質。

作者簡介

羅伯特·黑澤爾(Robert L.Hetzel),資深經濟學家和研究顧問。1975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後一直供職於里奇蒙聯邦儲備銀行。
曾剛,金融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銀行研究室主任。
陳婧,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博士後,助理研究員。

目錄

第一章 貨幣本位的演化/1
一 沃爾克-格林斯潘貨幣本位/2
二 “擴張-緊縮”反覆的貨幣政策與名義錨的喪失/3
三 新的名義錨/8
第二章 公眾認知與政策模糊/10
一 有關貨幣政策本質的爭論/10
二 規範的路線圖/13
三 無理論的預測/15
四 總結性評論/17
第三章 從金本位到信用貨幣/19
一 金本位制度/19
二 重建金本位/22
三 “大蕭條”/26
四 零利率下限/47
五 總結性評論/49
附錄:借入準備金操作程式/50
第四章 從“二戰”到財政部-聯儲協定/52
一 理念的改變/52
二 戰後通貨膨脹/54
三 用金本位預期解釋衰退/61
附錄:各種實際利率估算/68
第五章 馬丁與“逆風而行”的政策/72
一 從真實票據到“逆風而行”/72
二 馬丁與現代中央銀行的創立/82
三 艾森豪保守主義/84
四 總結性評論/86
第六章 通貨膨脹是非貨幣現象/87
一 充分就業下的通貨膨脹/87
二 赫倫的議事單:工資和物價制定指導/89
三 利用菲利普斯曲線/95
第七章 大通脹時期的到來/96
一 “擴張-緊縮”往復的貨幣政策的實質/96
二 馬丁與赫倫之爭/97
三 馬丁和詹森/99
四 總結性評論/110
第八章 伯恩斯和尼克森/112
一 從緊縮到擴張/114
二 管制/123
三 表面上的成功/127
四 通貨膨脹與管制的結束/131
五 是歐佩克或聯儲製造了通貨膨脹?/138
六 總結性評論/141
附錄A:伯恩斯領導時期的貨幣政策程式/142
附錄B:貨幣增長與通貨膨脹/147
第九章 布雷頓森林體系/149
第十章 福特政府時期的政策/162
一 政府的經濟政策/162
二 伯恩斯與貨幣政策/166
三 在經濟衰退中保持冷靜/168
四 為何是緊縮的貨幣政策?/170
五 勢均力敵的大選/174
第十一章 卡特、伯恩斯和米勒/177
一 漢弗雷-霍金斯法案/177
二 卡特與經濟刺激計畫/178
三 阿瑟·伯恩斯與貨幣政策/181
四 威廉·米勒/188
五 變化中的通脹共識/194
附錄:FOMC在1970年代是否採用貨幣目標?/196
第十二章 通貨膨脹的政治經濟學/200
一 維持低利率的政治壓力/201
二 通貨膨脹稅/207
三 通貨膨脹與財政壓力的相互影響/216
四 減稅示威/221
附錄:來自通貨膨脹稅的財政收入/223
第十三章 沃爾克時期的通貨緊縮/226
一 美聯儲承擔治理通脹的職責/228
二 信貸控制和1980年的經濟動盪/234
三 對抗通脹心理/242
四 放棄1979年10月以來的操作規程/244
五 創造新的貨幣本位/246
六 闡明貨幣本位/250
附錄:1979年10月6日引入的操作程式/252
第十四章 大通縮之後的貨幣政策/259
一 預期通貨膨脹/增長差距目標/260
二 通往《羅浮宮協定》/269
三 通脹恐慌和股市崩盤/276
四 總結性評論/284
附錄A:1982年後的借入準備金操作程式/284
附錄B:1986年的貨幣政策措施/288
附錄C:經調整的M2增速/292
第十五章 格林斯潘時期轉向價格穩定/294
一 缺乏清晰表達的格林斯潘本位/295
二 通脹緊縮/296
三 軟著陸成了軟恢復/298
四 1994年的通脹恐慌/305
五 可信度/307
第十六章 國際救助與道德風險/309
一 救助墨西哥/309
二 道德風險/313
三 亞洲危機/316
四 俄羅斯危機/321
五 總結性評論/324
附錄:鑄幣稅和信貸分配/324
第十七章 轉向擴張的貨幣政策/328
一 美聯儲對亞洲危機的反應/328
二 俄羅斯違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和逃離新興市場/330
三 總結性評論/338
第十八章 背離標準政策規程/341
一 作為風險管理的相機抉擇/343
二 格林斯潘與新範式/347
三 總結性評論/350
第十九章 1997年至2001年間的繁榮與蕭條/352
一 通脹的非貨幣解釋/352
二 股市泡沫破裂和經濟衰退/358
三 對付一手爛牌/362
第二十章 偏離價格穩定目標/364
一 提高隱性通脹目標/364
二 控制通脹:機會主義選擇還是系統性任務?/371
附錄:日本的通貨緊縮和中央銀行的貨幣創造/373
第二十一章 沃爾克-格林斯潘體系/376
一 維持通脹趨勢不變/377
二 實施“逆風而行”的政策/379
三 定義貨幣本位/384
四 沃爾克-格林斯潘時期:相機抉擇還是遵循規則?/389
五 總結性評論/392
附錄A:沃爾克-格林斯潘政策體系的實證性描述/395
附錄B:FOMC數據/402
第二十二章 美聯儲:反通脹的鬥士還是通脹製造者?/404
一 作為反通脹鬥士的美聯儲/405
二 作為通脹製造者的美聯儲/407
附錄:泰勒規則檢驗/412
第二十三章 “擴張-緊縮”反覆的政策實驗/417
第二十四章 “擴張-緊縮”交替和利率黏性/426
附錄A:“擴張-緊縮”交替周期的劃分/435
附錄B:FOMC使用的“擴張-緊縮”交替期數據/446
第二十五章 “擴張-緊縮”交替時期的貨幣非中性/447
一 總體概述/447
二 流動性效應/454
第二十六章 一個世紀的貨幣政策實踐/457
一 名義錨的失去和重建/458
二 相機抉擇實驗/464
三 新貨幣政策的制度化/465
附錄:圖24-1、圖24-2和圖24-3所使用的“擴張-緊縮”交替期數據/468
注 釋/476
參考文獻/53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