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析了中國古代的“藝味”說(以“味”論“藝”的觀點和有關範疇),以“美感”論為中心,較為系統地梳理了中國古代文藝理論批評中的 “味”論和有關範疇,具體考察了“味”這一審美範疇的歷史的與邏輯的發展過程,並從這一獨特的研究角度,對中國古代的藝術精神和審美理想作了闡述。在具體描述和分析“樂味”論、“詩味”論、“詞味”論、“曲味” 論、“書味”論、“畫味”論等歷史發展過程時,也對重要的藝術理論家的 “味”論,作了較為深入的論述,儘量將縱向的歷史發展過程的論述與橫向的理論分析有機結合在一起,資料詳實,立論平穩,是一部全面研究中國古代“藝味”說的學術專著。
基本介紹
- 書名:美學:藝味說
-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 頁數:412頁
- 開本:32
- 品牌:百花洲文藝
- 作者:陶禮天
-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6479346, 7806479341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藝味”說的發端與儒道思想
第一節 “聲亦如味”論的產生
第二節 儒道思想中的“藝味”觀念
第三節 《樂記》的“遺音遺味”說
第二章 “藝味”說的形成與玄佛思想
第一節 “藝味”說形成於六朝的原因
第二節 六朝“藝味”說的幾種主要觀點
第三節 《文心雕龍》中的“味”論
第四節 鐘嶸“詩味”論的再檢討
第五節 書法“韻味”論的提出
第三章 “藝味”說的發展與總結(上)
第一節 司空圖的“味外之旨”論
第二節 宋元明清時期的“詩味”論
第三節 “詞味”論及其主要特點
第四節 “奇味”“異味”與小說的審美觀
第五節 戲曲理論批評的“趣味”論
第四章 “藝味”說的發展和總結(下)
第一節 書法“韻味”論的發展
第二節 “畫味”論及其審美理想
第三節 南宗畫與“味外味”論
第五章 “味”與中國古代的美感論
第一節 “羊大為美”說的再思考
第二節 “味”與古代的飲食文化
第三節 “藝境”的構成與“藝味”的產生
結語
附錄錢謙益的“鼻觀”說
後記
文摘
從整體角度說,古人觀物取象、直覺認知的方式,是以“味”論“藝”
的思維方式,就“藝味”說的發端而言,這是最為重要的原因;古代思想家
、文藝理論批評家對審美通感心理的發現與論述,是“藝味”說的重要審美
心理基礎;古代豐富的飲食文化及其理論觀念,是“藝味”說的重要的文化
背景和產生土壤;而“藝味”說的主要哲學思想基礎,就是儒家和道家的思
想以及後來的佛教思想;當然,古代的樂、詩、書、畫等各種藝術創作本身
,既是“藝味”說的理論研究和批評論述的對象,同時也是其文藝理論批評
得以提煉出種種“味”的美範疇的直接的根基,下文各章節的論述也力圖與
文藝發展史結合起來進行分析。研究古代中國人的美意識(美感)的起源和審
美觀念的發展,不能僅僅著眼於“美”這個詞(字),暫且撇開這個話題不談
,問題在於:“味”是如何成為一個哲學範疇、美學範疇的?這是研究“味
”這一美學範疇、研究中國古代“藝味”說的首要問題。本章將首先從“陰
陽五行”說與“聲亦如味”論的關係角度,對此問題作出探討;接著本章還
將論述儒家的“和昧”論和道家的“無味”論及其對後代的重大影響問題;
最後本章將較為詳細地討論《禮記·樂記》中的“遺音遺味”說的淵源與發
展問題。《樂記》繼承和發展了先秦時期的儒家及其他各家有關音樂的理論
觀念,建立起相當完備的儒家音樂思想體系,影響了其後兩千多年音樂藝術
及其理論批評的發展。其“遺音遺味”說,成為後代論音樂“雅淡”之味的
思想源頭;另外,“遺味”說又是後代劉勰提出的“餘味”論的前奏,而“
餘味”論可謂是司空圖提出“味外之旨”(即“味外味”)論的先導。
P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