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關懷》是1998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祁志祥。
基本介紹
- 作者:祁志祥
- ISBN:9787309019346
- 定價:15.00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02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內 容提 要
本書雖為一部不是面面
俱到的美學研究論文集,但
在若干理論課題的論述上卻
多有可圈可點之處。如對
“美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
化”的質疑,對“文學”迄
今找不到一個完滿定義的闡
釋,對當前美學研究從可解
到不可解、從本質到實用、
從反映到創造這三大新變的
文化背景的剖析,對馬克
思、恩格斯悲劇觀及喜劇觀
本義及得失的述評,對人的
青年時期的審美特點、藝術
家的情感素質、記憶素質、
藝術家的愛、藝術創作中
“自我”與“非我”的辯證
運動、讀者對藝術作品的雙
重審美關係和化醜為美問題
的探討等,都頗具創見,很
值一讀。尤其是作者對美本
質的揭示(普遍快感的對
象),與眾不同,自成一說。
本書足資美學和文藝學研
究、愛好者參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祁志祥,男,1958年4
月生,江蘇大豐人。
文學碩士。現在上海
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執
教。上海市作家協會、
中國美學會、中國古
代文論學會會員。撰
有《中國古代文學原
理》、《中國美學的文
化精神》、《佛教美學》
等專著,發表論文數
十篇,累計字數逾百
萬。並參與編寫《中
國近代文學大系・文
論卷》等,《中國社會
科學家大辭典》(英文
版)有傳。
作品目錄
目 錄
序
上 編 終極 追 問
一 美與藝術本體論的尷尬
(一)窘迫與挑戰
(二)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嗎?
(三)“文學”特質的困惑
二 現代科學哲學思想變革下的美學新變
(一)從確定到不確定與從可解到
不可解
(二)從求真到求效與從本質到實用
(三)從直觀到參與與以反映到創造
三 道不可言而不得不言
(一)美是普遍快感的對象
1.“美”的雙重語義
2凡是“美的”都叫“美’
3隻有普遍令人愉快的才是真美
4美感與快感並無質的區別
5動物也有美
6真善美的聯繫與區別
7美的主客觀之爭在此消失
8與桑塔亞那的區別
9本定義的要點
(二)藝術的情感特徵
1情感是什麼?
2創作主體的情感素質
3把握世界的情感方式
4創作發生的情感衝動
5創作過程的情感波動
6文學文本的情感特徵
7文學接受的情感要求
8因文入情的接受方式
9陶冶情操的文學作用
10情感的文學地位定位
四 關於美學的終極關懷
(一)美的諸多形態及其歸類
(二)“藝術美”語義辨微
(三)審美觀照與哲學觀照之異同
五 從“是什麼”到“怎么樣’
(一)馬克思恩格斯的悲、喜劇觀
1流行解釋的缺憾
2馬克思、恩格斯悲劇觀及其得失
3馬克思、恩格斯喜劇觀及其得失
(二)中國古代的美本體論
1.“味美”說與審美中的“口腔化”傾向
2.“趣美”說與宗法向心文化
(三)中國古詩中的線條美
1從“斜”字說起
2.“竹外一枝斜好
3靜中含動的形式美
4特定情感的符號
5化無形為有形
6一點補充
(四)劉勰對情感的認識
1劉勰情感論
2劉勰情感論的歷史現實意義
(五)鐘嶸詩學的核心
1.“滋味”說
2鐘嶸詩學的文化歷史意義
(六)曹雪芹的小說美學思想
1“情”與“夢”:在藝術之“夢”中實現“兒
女真情
2“真”與“幻”:用“假語村言”“敷衍真事”
3“味”與“新”:“真”“幻”合一釀造小
說之“味”
(七)晚清三家美學思想述評
1夏曾佑和他的《小說原理》
2章炳麟和《國故論衡.文學總略》
3黃人的《小說林發刊詞》
(八)青年時期的審美特點
1生理:一個大放光彩的異性世界
2心理:一個充滿魅力的新奇世界
3文化:“後生好風花,老大即厭之”
下 編 藝 苑 探 奇
一 創作主體論
(一)藝術家的情感素質
1從現行教科書的缺陷談起
2夕陽芳草總關情:情感的靈敏性
3上窮碧落下黃泉:情感的起伏性
4東邊日出西邊雨:情感的多變性
5赤橙黃綠青藍紫:情感的豐富性
(二)藝術家的愛
1道德之愛使藝術家千古流芳
2審美之愛使藝術家點鐵成金
3生理之愛使藝術家生機勃鬱
(三)藝術家的記憶素質
1被理論家遺忘的藝術家的記憶
2藝術家的形象記憶及其特點
3藝術家的情感記憶及其功能
4形象記憶與情感記憶相生相發
5藝術家記憶的生理學剖析
6藝術家與科學家的記憶差別
7認識藝術家記憶特點及作用的意義
二 創作過程論
(一)藝術創作中“自我”與“非我”的
辯證運動
1在自我塑造的藝術形象中否定自我
2在自我否定的藝術形象中實現自我
3既要“忘掉自己”,又要“有自己”
(二)對比法則在文學創作中的運用
1關於人物描寫的對比
(1)性格對比的諸種形態
(2)思想對比、感情對比、命運對比
(3)環境對比
2關於表現主題的對比
3關於作品結構的對比
(1)結構的巨觀對比
(2)結構的微觀對比
(三)藝術創作中含蓄方法的套用
1忌“直
2忌“實
3忌“滿
三 創作文本論
(一)作家與人物的“錯位”
(二)化情語為景語
(三)一打一跪的得失
(四)一片詩心在玉壺
四 創作審美論
(一)審美主體對藝術的雙重美學
關係
(二)雙重美學關係的三種形態
(三)造型藝術只能摹仿美的
題材嗎?
(四)雙重美學關係的思想文化基礎
(五)摹仿美遭到現實挑戰
(六)雙重美學關係的現實意義
後 記
序
上 編 終極 追 問
一 美與藝術本體論的尷尬
(一)窘迫與挑戰
(二)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嗎?
(三)“文學”特質的困惑
二 現代科學哲學思想變革下的美學新變
(一)從確定到不確定與從可解到
不可解
(二)從求真到求效與從本質到實用
(三)從直觀到參與與以反映到創造
三 道不可言而不得不言
(一)美是普遍快感的對象
1.“美”的雙重語義
2凡是“美的”都叫“美’
3隻有普遍令人愉快的才是真美
4美感與快感並無質的區別
5動物也有美
6真善美的聯繫與區別
7美的主客觀之爭在此消失
8與桑塔亞那的區別
9本定義的要點
(二)藝術的情感特徵
1情感是什麼?
2創作主體的情感素質
3把握世界的情感方式
4創作發生的情感衝動
5創作過程的情感波動
6文學文本的情感特徵
7文學接受的情感要求
8因文入情的接受方式
9陶冶情操的文學作用
10情感的文學地位定位
四 關於美學的終極關懷
(一)美的諸多形態及其歸類
(二)“藝術美”語義辨微
(三)審美觀照與哲學觀照之異同
五 從“是什麼”到“怎么樣’
(一)馬克思恩格斯的悲、喜劇觀
1流行解釋的缺憾
2馬克思、恩格斯悲劇觀及其得失
3馬克思、恩格斯喜劇觀及其得失
(二)中國古代的美本體論
1.“味美”說與審美中的“口腔化”傾向
2.“趣美”說與宗法向心文化
(三)中國古詩中的線條美
1從“斜”字說起
2.“竹外一枝斜好
3靜中含動的形式美
4特定情感的符號
5化無形為有形
6一點補充
(四)劉勰對情感的認識
1劉勰情感論
2劉勰情感論的歷史現實意義
(五)鐘嶸詩學的核心
1.“滋味”說
2鐘嶸詩學的文化歷史意義
(六)曹雪芹的小說美學思想
1“情”與“夢”:在藝術之“夢”中實現“兒
女真情
2“真”與“幻”:用“假語村言”“敷衍真事”
3“味”與“新”:“真”“幻”合一釀造小
說之“味”
(七)晚清三家美學思想述評
1夏曾佑和他的《小說原理》
2章炳麟和《國故論衡.文學總略》
3黃人的《小說林發刊詞》
(八)青年時期的審美特點
1生理:一個大放光彩的異性世界
2心理:一個充滿魅力的新奇世界
3文化:“後生好風花,老大即厭之”
下 編 藝 苑 探 奇
一 創作主體論
(一)藝術家的情感素質
1從現行教科書的缺陷談起
2夕陽芳草總關情:情感的靈敏性
3上窮碧落下黃泉:情感的起伏性
4東邊日出西邊雨:情感的多變性
5赤橙黃綠青藍紫:情感的豐富性
(二)藝術家的愛
1道德之愛使藝術家千古流芳
2審美之愛使藝術家點鐵成金
3生理之愛使藝術家生機勃鬱
(三)藝術家的記憶素質
1被理論家遺忘的藝術家的記憶
2藝術家的形象記憶及其特點
3藝術家的情感記憶及其功能
4形象記憶與情感記憶相生相發
5藝術家記憶的生理學剖析
6藝術家與科學家的記憶差別
7認識藝術家記憶特點及作用的意義
二 創作過程論
(一)藝術創作中“自我”與“非我”的
辯證運動
1在自我塑造的藝術形象中否定自我
2在自我否定的藝術形象中實現自我
3既要“忘掉自己”,又要“有自己”
(二)對比法則在文學創作中的運用
1關於人物描寫的對比
(1)性格對比的諸種形態
(2)思想對比、感情對比、命運對比
(3)環境對比
2關於表現主題的對比
3關於作品結構的對比
(1)結構的巨觀對比
(2)結構的微觀對比
(三)藝術創作中含蓄方法的套用
1忌“直
2忌“實
3忌“滿
三 創作文本論
(一)作家與人物的“錯位”
(二)化情語為景語
(三)一打一跪的得失
(四)一片詩心在玉壺
四 創作審美論
(一)審美主體對藝術的雙重美學
關係
(二)雙重美學關係的三種形態
(三)造型藝術只能摹仿美的
題材嗎?
(四)雙重美學關係的思想文化基礎
(五)摹仿美遭到現實挑戰
(六)雙重美學關係的現實意義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