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1791年,衛斯理去世,該會與英國母會正式脫離;1792年,召開美國衛斯理宗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19世紀,以巡迴方式和通俗語言傳教獲得進展,人數超過百萬,建立數所學校與學院,但由於対
平信徒在教會中的作用以及對奴隸制的態度不同而發生分裂。1830年,該宗堅持在教會中平信徒應起更大作用的一派脫離美以美會,另立美普會。1843年,以拒絕擁有奴隸的人加入教會為宗旨的一派,另立美國衛斯理循道宗教會。至1850年,美國1/3新教教徒屬於該派。在美國奴隸制大辯論中,北部各州的美以美會反對奴隸制,主張解放黑奴;南方各州的美以美會則為奴隸制的合理性辯護。這次大辯論導致1845年該教會的大分裂,北方的美以美會仍保持原名,南方的美以美會改為“監理會”(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South)。
美國內戰(1861-1865)前後,監理會失去黑人信徒,他們單獨組織黑人衛理公會和黑人衛理錫安會。這兩個組織保持至今,共有信徒300餘萬人。此外,還有一個較小的黑人教會,稱為有色人衛理公會,後改稱為基督徒衛理公會。
發展歷史
20世紀以來,其主要宗派在教義上的分歧已漸消失,出現聯合運動。1939年,美以美會、監理會與美普會三派合併組成聯合衛理公會。1968年,衛理公會又與福音聯合兄弟會組成聯合衛理公會,為美國衛斯理宗最大的組織。該宗的黑人教會仍保持獨立。20世紀,美國成為衛斯理宗會友最多的國家,共有會友約1418.7萬人,主要教派9個:聯合衛理公會、黑人衛理公會、黑人衛理錫安會、北美自由循道會、美國原始循道會、改革循道聯合會、南方監理會、福音循道會、基要循道會。
活動特點
其活動特點有:
1、信徒一般在城市和工礦區活動,主要聯繫中下層商人和工人,與農業人口和上層知識界接觸不多。
2、重點開展慈善濟貧、辦醫院學校、為失業者介紹工作、照顧貧病患者等社會服務工作。
3、開展在第三世界的傳教活動。傳教組織分布廣、信徒較多的國家和地區有北印度、墨西哥和其他拉美國家,此外還傳至古巴、朝鮮、日本、中國和英國衛斯理公會未到達的非洲地區以及
斯堪的那維亞半島。
4、推行基督教普世運動。贊同1960年
長老會提出的商討重新聯合的“布萊克-派克提案”。此提案的內容是呼籲衛斯理宗等宗派加入聯合的“真正天主教與真正改革宗聯合教會”。在教制上,採用主教制,每年召開年會,負責完成教會的大部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