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通過導入篇介紹了後現代主義思潮的核心觀念、思維方式、表現方法、藝術體裁和語言特徵;並通過選取16位具有代表性的美國後現代小說家的作品分別介紹後現代小說表現為元小說、非線性、反體裁、不確定性的藝術特色,指導學生了解後現代主義文學代碼的語義學特點(特殊的辭彙單位和包括同化、加倍與排列、運動、機械化在內的後現代主義語義場)和句法學特點(句法不規範、語義不一致、印刷上有意安排等的句子結構和以間斷、累贅、加倍、增殖、排比為特點的文本結構)。教材編寫體例如下:(1)作家的生平介紹;(2)主要作品介紹;(3)理解作品需要通曉的術語解釋;(4)選文;(5)根據選文提出要討論的問題。本教材內容豐富全面,涵蓋了美國後現代小說發展的兩個階段的主要作家,每個單元根據不同作家和作品的特點設定了相關思考題,以便更好地配合教學和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和研究,體現研究性教學的要求和探究式學習的特點相兼顧的編寫理念。
基本介紹
- 書名:美國後現代小說導讀
- 類型:英語與其他外語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英語
- ISBN:7300192750
- 作者:龍雲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頁數:202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Unit 2 Kurt Vonnegut (1922-2007)
Unit 3 Vladimir Nabokov (1899-1977)
Unit 4 John Barth (1930- )
Unit 5 Philip Roth (1933- )
Unit 6 William Burroughs (1914-1997)
Unit 7 John Hawkes (1925-1998)
Unit 8 Edgar Lawrence Doctorow (1931- )
Unit 9 Robert Coover (1932- )
Unit 10 Thomas Pynchon (1937- )
Unit 11 William H. Gass (1924- )
Unit 12 Maxine Hong Kingston (1940- )
文摘
一、使用對象
《美國後現代小說導讀》是為提升高校英語專業學生閱讀和賞析後現代小說的能力而編寫的選修課教材。本教材適合高校英語專業高年級或研究生課程教學使用,也適合英語水平較高的自學者使用。
二、編寫原則和特點
《美國後現代小說導讀》的編寫堅持“提升學習者理解和思辨能力”的原則,所選的文章都是能夠彰顯作家創作特色的代表性作品。問題設定上力爭能夠指導學習者把握理解重點,同時注重激發學習者進行深入思考,具有啟發性和思辨性相結合的特點。
三、教材構成
《美國後現代小說導讀》包含十二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作家介紹、術語解釋、作品選段和問題理解四個部分。通過對本教材的學習,學習者可以掌握不同階段美國後現代作家的生平、作品主題、創作特點和思想內涵,進而對美國後現代小說的發展和特色具有大致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