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用在線上情報檢索系統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在世界上首先建成利用資料庫提供商業性服務的在線上檢索系統。80年代初,美國可提供的資料庫已擴大到科學技術情報、經濟、統計經濟數據、市場情報、商業新聞、法令和科學物性數據等領域,其中大部分資料庫通過TELENET 、TYMNET網路實現在線上情報檢索。

科學技術情報系統,定義,分類,經濟、計量情報系統,商業新聞和市場情報系統,法令、條例檢索系統,科學物性資料庫系統,商用在線上情報檢索系統評價,效果評價,費用評價,效益評價,

科學技術情報系統

定義

利用一定設備和方法從某種載體 (卡片、書本、膠捲、磁帶或光碟) 上的文獻、事實或數值記錄集合中查找所需情報的系統。由情報檢索語言、技術手段和情報資料庫組成。按所存儲的情報內容分為文獻檢索系統和事實、數值情報檢索系統;按所使用的技術手段分為手工情報檢索系統、機械情報檢索系統和計算機情報檢索系統。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於電子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進步,已出現遠程在線上情報檢索系統。
情報檢索系統具有情報的存儲和檢索兩種基本功能。存儲,即將蒐集到的文獻、數據進行分析、加工,給出檢索標識和地址,組成卡片目錄或記錄在磁帶或光學的載體上組成情報資料庫。檢索,即人工地或自動地從卡片目錄或情報資料庫中查找所需的情報。因此,情報的存儲和檢索是情報檢索系統的兩個不可分割的環節。
情報檢索系統的效率是衡量檢索服務的一項重要標誌,它與情報加工的質量、資料庫結構和檢索人員的素質有著密切關係。

分類

提供科學技術情報的主要系統有: 洛克希德公司的“戴羅格”在線上情報檢索系統(DIALOG)、系統發展公司的書目情報分時在線上檢索系統(ORBIT)、書目檢索服務處的書目檢索服務系統(BRS)、在線上圖書館中心的編目系統(OCLC)等。DIALOG系統擁有人文、社會、自然科學領域的資料庫320個,1.75億篇文獻,近百個國家地區參加,設有6萬台檢索終端(1988),是世界上最大的情報系統。ORBIT 系統以擁有德溫特公司生產的專利文獻資料庫和專利契約資料庫而著稱, 到1986年 1月已有106個資料庫,5500萬篇文獻。BRS系統擁有150個資料庫,8000多萬篇文獻,能提供使用頻率高的資料庫服務。OCLC在線上系統主要用於圖書館業務自動化,例如,提供館際互借、在線上編目和情報檢索等服務,擁有4490多台遠程終端。

經濟、計量情報系統

在美國在線上檢索市場數量最大,相當於科學技術情報數量的10倍。使用這類情報的用戶也很廣,涉及政府機構、大學、金融機構和一般企業等。經濟、計量情報系統不僅提供數據檢索,還可利用計量經濟分析線性規劃、多變數分析等方法進行各種預測的高級數據處理,供企業經營計畫、決策參考。代表性服務系統有數據資源公司(DRI-Data Resources Inc.)、互動數據公司(IDC-Interactive Data Corp.)、 通用電氣公司等建立的信息系統。數據資源公司提供從巨觀經濟分析到產業、財務、股票等微觀分析服務,充實了歐洲日本各國的資料庫,增加了預測模型服務;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按國別統計的數據,實現了國際化服務。

商業新聞和市場情報系統

道瓊斯公司的新聞情報在線上檢索系統通過邦克雷蒙公司的股票、商品交易市場情報網向銀行、保險公司人員提供證券、股票情報服務,資料庫收錄"道瓊斯新聞"、"華爾街雜誌"以及其他主要的金融報刊的商業新聞和文章。該資料庫每日更新。紐約時報的信息庫提供紐約時報及60多種其他主要報紙和雜誌的詳細文摘的在線上和脫機檢索服務。紐約時報的文章以縮微平片形式提供給用戶。

法令、條例檢索系統

麥德數據中心建立的法律資料庫系統(簡稱LEXIS系統) 可提供法律數據的在線上檢索;此外還有西方印刷公司提供判例檢索服務。

科學物性資料庫系統

化學情報系統是其中的一種,由美國保健福利部開發並由科學服務社提供商業性服務。

商用在線上情報檢索系統評價

效果評價

以費用、時間與質量作為準則,客觀地衡量用戶對系統所提供的檢索結果的滿意程度。根據投入產出法則,應使用戶覺得所產生的效益是合理的。費用不僅是用戶直接的付費,還要考慮用戶同系統打交道時化費時間所換算的費用。並要考慮取得文獻線索後,取得原始文獻方便與否。時間是指系統的回響時間要短,而所提供的情報應儘可能是最新的。但對需要全面檢索的用戶來說,回響快慢有時無關緊要。質量是指用戶是否得到他所要找的東西和得到的東西是否全面、準確;前者是針對檢索某一篇文獻,或回答某一實際問題,後者是針對一般文獻檢索。主要是用查全率與查準率來判定檢索系統的性能。

費用評價

即計算檢出每篇相關文獻的單位成本,可以根據檢索結果與所需各項費用定量估算。其主要步驟是:①確定評價範圍;②擬定評價計畫;③具體進行評價;④結果的分析與解釋;⑤根據評價結果改進系統或服務。在計算費用時要考慮固定費用與可變費用。評價的目的是在達到一定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判別哪一種方法或系統費用最小,或保持費用不變,和研究哪一種方法或系統更能提高性能水平。因此,在具體進行評價時,首先要明確所要達到的目標,達到此目標有哪些方法,用某種方法費用要多少,建立相應費用模式(公式、電腦程式或文字說明),規定評價標準,將各種方法或系統按滿意程度排列,從中選出最佳者。對大多數情治單位建立資料庫來說,要百分之百收全文獻,幾乎都做不到。如將收全程度從85%提高到100%,費用將急劇增加,這後面的15%的文獻,可能要和前邊85%文獻需要同樣多的費用,從費用/效果的觀點來看,應事先確定一個現實的收藏範圍目標,再確定那些最能達到此目標的期刊。在輸入與輸出之間權衡利弊時,要注意這樣一條規律,即在輸入步驟上節約,將導致輸出步驟上負擔加重,從而提高輸出費用,反之亦然。因此,若查用量小,而輸入量大,就應設法節約輸入費用,把輔助性工作放在輸出階段。在輸入要快的場合,標引工作就要採取較經濟的方法。若輸出要準確快速,則輸入就要做得細微,不要追求節約。在考慮建庫時,要進行調查,若已有某種資料庫存在,儘管不太符合要求,也要儘可能利用它,而不要另建新庫。

效益評價

即探討檢索系統所提供結果的效益與系統運行費用之間的關係。若效益超過了費用,則獲得這 一結果是合理的。 由於確定效益有一定主觀性,用金錢來衡量效益是很困難的,因此,進行這一評價很不容易,一般採取下列步驟:①比較不同系統的服務費用;②若得不到預定檢索結果,則估算有關人員在勞動生產率上可能產生的損失;③得到此種結果,對決策有何改進;④能否避免重複前人已做過的工作,或吸收其工作經驗教訓;⑤是否能促進發明創造或提高勞動生產率。具體作法是向用戶徵求對所提供結果的意見,看他們是否滿意;也可訪問用戶或用信函詢問進行細微的用戶調查,以取得數據,說明用戶滿意程度與從檢索結果中所得到的益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