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傳播研究的開端:親身回憶》是2016年7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韋爾伯·施拉姆(Willbur Schramm)。
基本介紹
- 書名:美國傳播研究的開端:親身回憶
- 作者:[美]韋爾伯·施拉姆(Willbur Schramm)
- ISBN:9787565716706
- 頁數:248頁
- 定價:42元
-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7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美國傳播研究的開端:親身回憶》是2016年7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韋爾伯·施拉姆(Willbur Schramm)。
《美國傳播研究的開端:親身回憶》是2016年7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韋爾伯·施拉姆(Willbur Schramm)。內容簡介以親身回憶講述一門學科的成長故事,將對一項學術事業的私人情感融於公共知識...
一、歐美電視傳播研究的主流學派 (一)美國經驗學派 (二)歐洲批判學派 (三)兩派的主要分歧與融合 二、加拿大多倫多學派的電視理論 (一)多倫多學派淵源 (二)麥克盧漢視野中的電視 (三)德里克·德克霍夫的“文化肌膚論”三、美國紐約學派的電視理論 (一)紐約學派淵源 (二)尼爾·波茲曼視野中的電視 (...
羅傑斯(E·Rogers,1986)認為:霍夫蘭的研究直接影響了傳播研究對傳播社會效果(以態度改變的程度測量)的重視。提出人物 卡爾·霍夫蘭(Carl Hovland,1912-1961)1912年6月12日出生在美國芝加哥,1936年在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曾擔任該校心理學系講師、助理教授、教授,是著名的實驗心理學家,也是宣傳與傳播研究的...
傳播學概論》,中譯本由陳亮、周立方、李啟譯。作者介紹 威爾伯·施拉姆(1907—1987),是美國的新聞工作者。正是他發現了傳播學這塊“綠地”,並將前人研究的成果加以系統化、理論化,努力使傳播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所以,一般人將他稱為美國傳播學的鼻祖,傳播學的集大成者。
3.這一模型的內容之三是:意見傳播,也就是進行說服。這就要取決於信息本身了。傳播的方式對方法對說服效果亦有影響。4.這一模型的內容之四是:接受者是說服的對象。它的中心問題是信念與人格。代表人物 卡爾·霍夫蘭(CarlHovland,1912-1961)1912年6月12日出生在美國芝加哥,1936年在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曾...
一、確認亞洲傳播研究的國際位置 二、國際傳播學會亞洲元素的數據繪描 三、亞洲視角的未來展望 第十三章 地緣競合:美國“新亞洲地緣”戰略與中國對外傳播 一、“新亞洲地緣”戰略下的亞洲局勢 二、中國對外文化傳播之挑戰 三、中美地緣關係與傳播策略展望 下編 亞洲傳播理論的東方模式與多重領域 第十四章 廣告文化...
學生將有機會和美國寄宿家庭一起生活。他們所加入的家庭,當年曾是美國名校的高材生,現在是科學家,高級工程師、技術骨幹、以及公司白領。學生們可親身體驗在美國的生活。除了增長見識,啟迪心智,還能享受陽光,沙灘,在好萊塢星光大道與喜歡的超級巨星的手腳印合影留念。美國西海岸冬令營日程安排 (2)美國東南線夏令營...
新世界信息秩序是指在全球傳播進程中或世界文化關係中專門由開發中國家提出的一系列試圖改變信息不平衡或文化帝國主義狀態的改革理論。基本定義 “建立世界信息新秩序”是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來的廣受第三世界歡迎的一個關於全球傳播體系改革的目標。這種改革試圖反抗由美國與西方已開發國家及其全球媒介集團支配的全球傳播秩序...
卡爾·霍夫蘭(Carl Hovland),美國實驗心理學家,傳播學奠基人之一,研究社會交往以及態度和信念改變的先驅。1912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1932年在美國西北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年後獲碩士學位,1936年在耶魯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42~1945年應美國陸軍部聘請,在美軍中從事軍事教育電影對新兵的影響等研究。二...
作者:(美國)馬克·吐溫 譯者:文楚安 文章序言 卡拉維拉斯縣聞名的跳蛙 文楚安 馬克·吐溫(1835—1910),原名塞繆爾·朗荷恩·克萊門斯,1835年1 1月30日生於美國密蘇里州的小鎮費羅里達。父親約翰·馬歇爾·克萊門斯是本鎮的法官,有四個孩子,馬克·吐溫排行老三。克萊門斯法官很受人尊敬,但收入微薄。薩姆(即...
《中美新聞教育(傳承與流變)》是2006年2月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昌鳳。內容簡介 新聞教育與傳播研究,均發軔於西方。世界主流新聞教育早起步於美國,從1869年華盛頓學院開設的“印刷與速記”課,到1908年世界一所新聞學院在密蘇里大學正式創立,美國新聞教育開創了重視人文學科基礎和專業技能訓練的傳統...
第三節 教育理念的更新:從新聞專才到傳播通才 第四節 美國新聞與傳播教育的現實模式 第五節 轉向與復興:新聞與傳播教育的潮流與趨向 第二章 中國新聞教育的開端:沿承美國模式 第一節 中國新聞教育:“三地同源”第二節 發端:西洋理念,中國傳統 第三節 興起:密蘇里式的新聞教育 第四節 中西合璧:早期新聞...
回憶寫作的過程往往在看到書稿之後變得輕鬆而自信,特別是最近接二連三地在《紐約時報》《財富》《商業周刊》上看到西方國家對中國經濟和技術的分析,往往以中國的突飛猛進督促和警示西方經濟的發展變化。在我親身經歷了探索“中國製造”奧秘的過程後,這些曾經讓我覺得西方經濟學者未雨綢繆的觀點開始變得現實而有意義—...
法拉第給孩子們講課,後來把講稿寫成一本書,叫做《蠟燭的故事》。蘇聯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在小時候,曾反覆閱讀了《蠟燭的故事》。伊林在回憶自己怎樣走上科普創作道路時說:“我寫的書就是從那些書來的。”愛因斯坦曾回憶說,十一歲那年,他讀了《自然科學通俗讀本》、《幾何學小書》,使他愛上科學。著名的俄羅斯科學...
然而,我決不是僅僅綜合過去研究的重要成果,我也帶著批判性的眼光來審視這些成果(包括我自己的),並為未來的研究設計出一些有別於過去的研究方向。本書第四版仍命名為《創新的擴散》,與我1962年出版的第一版同名,以證明這一領域裡研究的傳統的連續性。在1962年之前,大多數擴散研究都在美國和歐洲進行。20...
幾年前范老曾做客“傳媒沙龍”回憶說,2002年的一天,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希等三位校領導前來找范老,說清華大學要辦一個新聞傳播學院,想聽聽范老的意見。“當時我完全沒有想到他們是來考察我。”後來他們請范老過去當院長,范老挺高興,他謙虛地說:“過去從來沒有教過書,也沒有從事過新聞教學,但新聞工作我...
動植物、黎苗族及漢族、交通工具、貿易及行業,內容深刻具體,真實可靠,都是傳教士的親身經歷,與海南島生活密切相關,對於今天依然具有認識價值;第二部分主要介紹當時海南基督教的發展情況及相關社會現狀,包含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涉及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可以與其他資料相印證,對於我們今日之相關研究亦有重要...
畫家們從學習毛澤東著作和革命歷史、革命回憶錄入手,進行調查研究,訪問歷史事件的親歷者,併到實地體驗、寫生、收集圖像資料。在作品構思和繪製過程中,又反覆討論和徵求個方面的意見。經中央領導1959、1961年兩次審查後 ,於1961年開始展出。1960年前後創作的革命歷史畫(包括油畫和 中國畫),如侯一民的《劉少奇同志和...
芭楚莎回憶了愛因斯坦最偉大的成就——廣義相對論——的迷人故事,之後又探究了在愛因斯坦首次提出引力波之後的幾十年里,物理學家們對這一概念的認識是如何演化的。作者在本書中精心描寫了這次科學革命中的每一位關鍵科學家。並據此從個人的角度向我們介紹了當今的實驗和全新的天文台,比如美國的LIGO。作者把這些...
他對最幼小時候的回憶就是他父母的爭吵;他的母親是一個殘酷得叫他害怕、庸俗得讓他卑視的女人;他的保姆兼有惡性和嚴格無比的加爾文主義神學;他的跛腳讓他滿心羞慚,在學校里阻礙他成為群體的一員。度過了一段窮苦生活後,在十歲時他突然作了勳爵,成為紐斯提德府的業主。他繼承的是他的叔祖父,他那位叔...
辛丑年他三十五歲,晚年回憶這一段時間說:“自是以後,悲憫之念日深,國身之系日切,較之十年前則大異矣。蓋余平生之學問自六歲入塾至二十二歲而一轉變,至三十五六而又一轉變”。怎樣轉變呢?他覺得救國必須治愚,而治愚舍教育莫由,他開始把重點轉到教育上來。辛丑八月,清廷命各省、府、州、縣設高、中、...
《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軒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97年。《草房子》的故事以鄉村孩子桑桑的視角,回憶了他在油麻地六年的國小時光。在這段人生啟蒙的寶貴時期里,他所遇到的人、發生的事以及交雜在其中的各種情感糾葛,與同學、親人之間還有與人生中那些雖然擦肩而過卻刻骨銘心的人。有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
一場史賓賽的音樂會,讓長大後的元方、威廉與蘇菲三人再次相遇,在共同轉機的機場,已經成了國際小提琴家歐文的元方,認出在機場熟睡的蘇菲,想彈奏音樂幫助他睡眠,竟意外與拿錢賞識音樂的威廉起爭執,蘇菲贊同歐文音樂是無價的言論,卻未認出眼前的歐文就是元方,更不知道眼前這個高傲的男子,就是他回憶中那個威廉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