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頭會

關於“羊頭會”的起源,說法較多。據原華縣師範學校語文教員關樞天講,同治以前,回民多在渭河沿岸牧羊,有時損傷漢農田禾,漢農拉住回民的羊,切下頭,以圖報復。因此,看莊稼的組織就叫做“羊頭會”。

“羊頭會”後來也誤稱為“羊犢會”。民國10年以前,這種組織還很普遍。
三原李文卿的描述更為形象,他講:“回民的牛羊吃了漢人的田禾,漢人便把牛羊捉來殺吃了,把羊頭掛在村外樹上,這便是‘羊頭會’之名的開始。最初這種做法是由少數人開始的。後來相繼成風,渭河兩岸各村都有這種社規了。有的把羊拉來吃了,並不掛羊頭,也叫‘羊頭會’。後來不管抓來的是牛驢馬騾,不管吃與不吃,也叫做‘羊頭會’。”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稱。“從前農村定社約時,自己先宰一隻羊,請大家吃肉,吃了‘羊頭會’的肉,以後有回回羊來吃禾,大家就把它宰了吃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