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理
羊毛灣水庫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100km‘,屬黃土丘陵溝壑區。多年平均年徑流量8515萬立方米(1952—1986年),最大21338萬立方米,最小3849萬立方米。實測最大洪水流量為825立方米/秒(1954年8月),由公元836年洪水(麟遊調查)推算壩址歷史洪水為4200立方米/秒. 由於灌區農業生產受於旱威脅最為嚴重,地多水少,供需矛盾突出,故羊毛灣水庫規劃系多年調節,確定死水位620m(導渭高程,下同,比黃海高程低13.998m),正常蓄水位635.9m,相應死庫容為150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為5220萬立方米。除險加固設計按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滯洪庫容5280萬立方米計,總庫容1.2億立方米 (原為500年一遇洪水校核,總庫容1.07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時,水庫回水長度7.3km,淹沒面積443萬平方米,屬大(2)型工程。水庫位於渭北蒲鳳大斷裂帶以北10km,壩址地段基底岩層為寒武——奧陶系灰岩,上覆第三系紅土礫石層,兩者為不整合接觸,頂部為第四系砂卵石層、黃土狀壤土、古土壤夾層及黃土層所覆蓋,灰岩中溶洞及裂隙發育。第三系紅土礫石層,岩性緻密堅硬,滲透係數0.22m/d,但由於河水浸蝕,其在庫壩區的分布殘缺不全,缺失部位均為水庫漏水通道。
灌溉範圍
羊毛灣水庫灌區管轄羊毛灣、老鴉咀、南溝及東、西芋村大、中、小型水庫共五座,其中老鴉咀水庫為中型水庫,南溝、東、西芋村水庫為小型水庫。灌區主要灌溉乾縣、武功、永壽3縣14個鄉鎮151個村,設施灌溉面積32.54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4萬畝。灌區有總乾渠一條長39.7公里;南、北乾渠兩條,全長13.1公里;支渠20條,全長106.6公里;斗渠366條,總長336公里。
灌區建設
羊毛灣水庫自建成運行以來來,灌區先後完成了引馮濟羊輸水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項目,實施了灌區更新改造世行貸款項目、節水續建配套項目、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庫區水保生態治理項目等,先後爭取計畫投資2億多元,使水庫樞紐和灌區發生了顯著變化,同時促進了灌區工、商、林、牧、漁的全面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