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羊毛為栽絨原料的手工栽絨地毯。具有良好的彈性、牢度、保溫、吸潮、消音等性能,是手工地毯中數量最多的品種。 羊毛栽絨地毯起源於阿爾泰山、天山一帶高寒地區,至今約有2000年的歷史。現存早期實物有蘇聯阿爾泰山北麓出土的公元前4世紀的帕茲雷克(Pazyryk)羊毛栽絨地毯殘片。中國新疆羅布泊樓蘭古遺址出土了西漢時期單股經線羊毛栽絨地毯殘片。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了東漢時期雙股經線羊毛栽絨地毯殘片。新疆巴楚縣庫孜沙來遺址出土了北朝時期的羊毛栽絨地毯殘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羊毛栽絨地毯
- 外文名:carpet
原料,工藝,品種,
原料
羊毛栽絨地毯以棉紗合股的絞紗作為經緯線,織出地毯底基。栽絨一般以綿羊毛為原料,也有用少量的山羊毛;或在羊毛中摻雜駱駝毛、牛毛等,以便利用它們的天然駝色,織出相應色彩的圖案。中國羊毛栽絨地毯的毛線一般採用中國土種粗綿羊毛紡成,其中以青海省青海湖產的西寧毛為最佳,其光澤、彈性、拉力等性能都屬優良,是世界上最好的羊毛品種,這也是中國羊毛栽絨地毯深受國際市場歡迎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天津等地則採用西寧毛和華北毛(內蒙古、山西、河北等地產的羊毛)相摻合,並以春、秋兩季毛作一定比例的搭配,紡成毛線,質量也屬上等。此外,新疆地毯用和闐毛,西藏地毯用藏寒毛。
工藝
羊毛栽絨地毯主要有選毛、洗毛、梳紡毛線、染色、織造、水洗、剪片等工序。世界各國的羊毛栽絨地毯都以棉紗經緯線交織成地毯底基,並在經線上綰結羊毛線的栽絨結,使地毯底基緊緊地將栽絨結擠壓、固定。中國羊毛栽絨地毯的栽絨綰結工藝有“ 8”字扣結、馬蹄形結、西藏連環結等 3種(見手工栽絨地毯)。地毯的栽絨結密度越大,每個栽絨結在毯面占的面積就越小,也就越能織出精細的圖案。
中國羊毛栽絨地毯的工藝分為拉絞栽絨工藝和抽絞栽絨工藝。在織造地毯底基時,經線分綜為上下兩層。綰結的羊毛線纏繞在下層經線的為拉絞栽絨工藝,相應的地毯稱拉絞栽絨地毯(圖1);反之,羊毛線纏繞在上層經線上的為抽絞栽絨工藝,相應的地毯稱為抽絞栽絨地毯(圖2 )。拉絞栽絨地毯是20世紀初北京、天津創製的,它比原先世界各國的抽絞栽絨地毯容納的栽絨毛線更多,所以地毯厚實,並富有彈性。此外,中國拉絞栽絨地毯在織造過緯線時,分粗緯線、細緯線兩道,使地毯更為堅實。
中亞各國的羊毛栽絨地毯多數採用抽絞栽絨工藝,容納栽絨毛線少,所以地毯柔軟,便於摺疊。
品種
按栽絨工藝特點和藝術風格,大致可分為5類:
①細密型,包括伊朗、土耳其的大部分羊毛栽絨地毯和巴基斯坦部分仿波斯地毯,每英尺有180~300道栽絨結,圖案繁密細碎,構圖複雜。歷史上最精緻的羊毛栽絨地毯是蒙古莫臥兒帝國地毯,每英尺竟多達600道栽絨結。
②厚密型,以中國天津等地生產的地毯為主,栽絨高出毯面的厚度為 16cm左右,每英尺有90~120道栽絨結,容納毛線較多,彈性大。它的毯體厚密而挺實;圖案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藝術風格,工整而華麗;絨面經過剪片工藝,圖案清晰,有浮雕般的立體效果。規格多種多樣。
③粗厚型,以非洲北部突尼西亞、摩洛哥的柏柏爾地毯為代表,每英尺有40~60道栽絨結,栽絨厚度高1英寸左右,以天然色羊毛,或混雜駱駝毛為原料,圖案簡單而稀疏。中國西藏地毯也屬這一類。
④輕薄型,包括蘇聯高加索、土庫曼、烏茲別克、哈薩克、塔吉克地區,以及阿富汗、中國新疆的羊毛栽絨地毯。每英尺有80~150道栽絨結,毯體較為鬆軟輕薄,便於摺疊。圖案為各種花卉和幾何紋,色彩鮮艷強烈,具有濃厚的民族藝術風格。
⑤長絨型,以北歐瑞典、芬蘭的地毯為典型。栽絨毛線長,但栽絨結密度低,毯面由方向紛亂的栽絨毛線形成。現已很少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