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坊店街道

羊坊店街道

羊坊店街道,北京市海淀區下轄街道。羊坊店街道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東南部,與西城區豐臺區毗鄰,1956年3月成立,1963年3月重建,具有“海淀南大門”和“進京第一印象”的區位特點。距海淀區政府11.5千米。面積6.61平方千米,總人口127134人(2010年)。轄38個社區。羊坊店街道辦事處駐玉淵潭南路18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羊坊店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北京市海淀區
  • 下轄地區:鐵東社區等38個社區
  • 政府駐地:北京市海淀區玉淵潭南路18號
  • 電話區號:010
  • 郵政區碼:100036
  • 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淀區東南部
  • 面積:6.61平方千米
  • 人口:127134人(2010年) 
  • 方言:北京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濕潤氣候區
  • 著名景點普惠寺、軍事歷史博物館、玉淵潭公園
  • 車牌代碼:京A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行政區劃,歷史,

地理位置

羊坊店街道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東南部,與西城區豐臺區毗鄰,距區政府11.5千米。
羊坊店街道

歷史沿革

1956年3月成立,1963年3月重建。
1996年,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轄立新、永紅、鐵東、鐵西、向東、東風、茂林居、柳林、勘測、喬建、三住宅、通信處、小馬廠、紅六棟、普惠寺、會城門、西木樓、東木樓、一住宅、軍博路、什坊院、普南、羊坊店、西紅二七、長途局、冶金建安、交通總公司、專運處、有色院,有色東區、西區,新華社東區、西區,第三、軍博、城建二公司、物資局、四機部十院、冶金樓、無線電、水科院、茂林三所、四所、科情、科委、測繪院、勘察院、工商行、中聯部、鐵路局1~2號、供電局、建行、鐵翠、水利局、河湖管理處、彩電、電信局、電信公司、紅樓、煤炭公司、新樓、角樓、船舶、百貨批發公司、牛奶公司、量具廠、機械學校、市政、財政、郵局,晾果廠1號院、3號院、4號院,電子部、副食、鐵路醫院、冶金黨校、自來水公司、長城風雨衣公司、服裝一廠、百貨、國家測繪局、教育局宿舍、機械設備總公司、國家計委、金糕廠、首鋼機械廠等103個居(家)委會。
2002年末,面積6.6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0.8萬人,流動人口2.1萬多人,轄海軍機關大院、空軍機關大院第一、空軍機關大院第二、空軍機關大院第三、普惠南里、會城門、永紅、電信局、普惠寺、有色設計院、吳家場、羊坊店、吳家場鐵路5號、新華社、鐵東、鐵西、中聯部、喬建、柳林館、頤源居、水科院院、科技部、衛東、東風、翠微路第一、翠微路第二、通信處、彩電、勘測、鐵路醫院、軍事博物館、小馬廠、復興路23號、西木樓、什坊院、中信所、茂林居、曬果廠、三住宅、蓮花小區、京西賓館、吳家村路十號院、水利局等44個社區。
2010年,總人口127134人。

行政區劃

2011年轄38個社區。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110108003:
~001 111海軍機關大院社區
~002 111會城門社區
~003 111電信局社區
~005 111空軍機關大院第一社區
~006 111新華社皇亭子社區
~007 111鐵東社區
~008 111鐵西社區
~011 111衛東社區
~013 111普惠南里社區
~014 111永紅社區
~015 111普惠寺社區
~017 111羊坊店社區
~019 111中聯部社區
~020 111喬建社區
~021 111頤源居社區
~022 111科技部社區
~023 111東風社區
~025 111通信處社區
~026 111空軍機關大院第二社區
~027 111鐵路醫院社區
~028 111小馬廠社區
~029 111西木樓社區
~031 111茂林居社區
~032 111三住宅社區
~033 111京西賓館社區
~035 111彩電社區
~036 111勘測社區
~037 111軍事博物館社區
~038 111復興路23號社區
~039 111空軍機關大院第三社區
~043 111吳家村路十號院社區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歷史

羊坊店街道辦事處之所以冠為“羊坊店”是由於1956年3月成立街道辦事處時,它的辦公地是設在當時的羊坊店村,故稱——羊坊店街道辦事處。
今天位於北京西客站北面的“羊坊店”早在金代曾經是公元1153年興建的中都城的內、外西北隅。羊坊店地名最早出現於《析津志》,這本書元代人熊夢祥記述元大都和金中都以及遼南京有關官署、水道、坊巷、廟宇、古蹟、風俗等北京風土人情的書籍,是現存最早專寫北京地方史地的文獻,這說明在遼金時期以有了“羊房店“這個地名。
古代的北京城的地理位置是處於中原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接壤地帶,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中國北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遼代開始北京由地域中心上升為全國中心。遼、金、元、清,建國均與遊牧民族相關,羊肉、羊皮、羊毛等成為必不可少的日用品。據《析津志》記載:遼代由於城內擁擠,凡是活的牛羊豬等家畜的交易都在城外進行,宰殺後方可入城上市。如“豬市在文明門外一里”。羊市大概在遼代就形成了,到了金中都時,每日要消費大量黃羊、羚羊、綿羊、山羊等,逐漸成為一個有關販賣羊及其客店、車馬店、各種作坊等相關產業的集市可見羊市的規模之大,所以稱為“羊房店市”。可見羊坊店不只是表示店名,而且又表示一個商業區域——有相當規模的城鄉集貿羊市。
羊市進入中都城裡的路稱為羊坊店路,古代的羊坊店路不是現在南北貫通的路,而是在老街道辦事處北面東西貫通直達會城門的路。
元大都興建後,羊市所在地成為郊野,到了明代走向衰弱演變為“坊”的居住村落,名為“羊望店”、“羊房店”,清代始稱“羊坊店”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