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哥特戰爭

基本介紹

  • 名稱:羅馬哥特戰爭
  • 地點:羅馬
  • 時間:羅馬帝國晚期
  • 參戰方:哥特、羅馬
  • 結果:雙方停戰締結和約
  • 參戰方兵力:希臘 10000人
  • 傷亡情況:希臘 死亡192人
  • 主要指揮官:羅馬皇帝
羅馬哥特戰爭,羅馬帝國晚期,國內矛盾衝突激烈,國勢日衰,原居住在境外發展水平較低的日耳曼等民族,紛紛武裝越過邊界入遷羅馬,其中一支哥特人在一個半世紀裡,同羅馬進行5次戰爭。最後,哥特人還是定居下來,並促進了羅馬帝國的解體。①(249—252)。249年,一支哥特人越過多瑙河侵入羅馬邊境的莫西里(今保加利亞)。羅馬皇帝德西烏斯率兵迎擊,獲勝。250年,哥特人進入北部希臘,德西烏斯在追擊途中遭伏擊。251年,德西烏斯在同哥特人作戰時陣亡。副將伽列勞斯繼位為帝後,於252年同哥特人鑒訂了屈辱和約,羅馬以每年納貢為條件,使哥特人允諾不再入侵羅馬帝國。②(253—267)。253年開始哥特人又向羅馬的巴爾幹和小亞細亞地區發動一系列進攻。羅馬皇帝伽列勞斯率軍反擊,於268年在納伊蘇斯同哥特人對陣,數千哥特人被殺,倖存者也四散逃竄。但伽列勞斯因內亂回師義大利,未能窮追哥特人。③(332—390)。332年,西哥特人入侵多瑙河地區失利。國王厄爾馬那裡克率師北上,侵襲羅馬帝國,羅馬人利用西哥特進攻東羅馬帝國皇帝瓦林斯的普羅科匹厄斯,取得了對巴爾幹半島的控制權。367—369年,瓦林斯對西哥特人進行報復,迫使西哥特人轉移到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後來哥特人聯盟與瓦林斯對抗,於378年的阿德里亞堡戰役中,使瓦林斯喪失了2/3的兵力。37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大帝”強迫東哥特人西遷,讓西哥特人定居色雷斯北部,並成為羅馬帝國的僱傭兵。但這一和平計畫沒維持多久。390年,阿拉里克領導的西哥特人又受到羅馬將軍斯提利科的嚴重挑戰。此後,斯提利科成為西哥特人的主要對手,又引起了新的戰爭。④(367—369)。遊牧民族匈奴人的西侵,形成對西方許多民族的威脅。367年,阿塔那裡克被迫率西哥特人從達契亞南下,多次侵入色雷斯。羅馬帝國皇帝瓦林斯便派軍阻截,發生多次戰鬥。369年,羅馬軍隊取得最後勝利,阿塔那裡克被迫接受和約,和約規定西哥特不得進入多瑙河以南地區。但是這一和平局面未能維持長久。⑤ (377—383)。377年,羅馬與入侵的哥特人爆發第五次戰爭。378年,東羅馬帝國皇帝為對付不斷入侵的西哥特人率軍親征,在阿德里亞堡進攻哥特聯盟時慘敗,瓦林斯及其2/3的部隊陣亡。379年,狄奧多西一世“大帝”繼任皇帝後,繼續對西哥特人作戰,但因長期戰爭毫無結果,狄奧多西遂轉用外交談判,383年雙方停戰締結和約,允許西哥特人在指定地區定居,條件是同羅馬帝國結成同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