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交響曲

羅馬交響曲,英文名是The symphony,又稱為《羅馬》交響組曲,被比才稱為《我的交響曲》,作於1860—1871年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馬交響曲
  • 外文名:The symphony.
  • 又稱:為《羅馬》交響組曲
  • 被比:才稱為《我的交響曲》
作品介紹,版本介紹,

作品介紹

比才:羅馬交響曲
BIZET: Symphonie de Roma
這首《羅馬交響曲》,又稱為《羅馬》交響組曲,被比才稱為《我的交響曲》,作於1860—1871年間。1857年,比才以清唱劇《克羅維斯與克羅蒂黛》(Clovis et Clotilde)獲羅馬大獎,赴羅馬兩年,曾在1860年作成《義大利交響曲》(包括“羅馬”、“威尼斯”’“翡冷翠”、’‘拿波里”4個樂章,今已散佚)。這首交響曲中使用了其第三樂章諧謔曲部分,1866年完成初稿,1869年首演時用的曲名為《交響幻想曲,羅馬的回憶》,各樂章附有“奧斯蒂森林狩獵”、“遊行”、“羅馬狂歡節”等標題。1880年出版時名為《羅馬,演奏會用第三組曲》(因出版家認為其為《阿萊城姑娘》第二組曲續篇,故名第三)。這首作品中的異國風采,多采自古諾影響。共4個樂章:1.沉靜的行板,C大調,自由形式的序奏—主部興奮的快板,序奏中圓號四重奏和暴風雨般的表達,可看出韋伯的影響。2.活潑的稍快板,降A大調,有中間部的諧謔曲主部主題卡農顯示,這個樂章中使用兩架豎琴。3.流暢的行板,F大調,3段體,其主題有點類似《阿萊城姑娘》的主題。4.最急的快板,C小調—C大調,此樂章由雙簧管顯示的主題與小提琴演奏,互為對照的兩個主題與轉用行板的降E大調主題的4個主題為中心,構成自由而華麗的有“羅馬狂歡節”氣氛的終曲

版本介紹

這首《羅馬交響曲》的版本可選:1.普拉格指揮土魯斯交響樂團版,EMI.CDC5 55057—2。2.比徹姆指揮皇家愛樂樂團版,EMI,CDM7 63401—2。3.巴贊(Batiz)指揮倫敦皇家愛樂樂團版,Asv,CD編號696(+比才的《第一交響曲》)。4.加德林(Gardelli)指揮慕尼黑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版,Orf,CD編號CI8489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