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雲(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羅雲,從事醫工交叉領域中生物醫學製造與微創醫療技術領域。曾任日本新能源開發組織(NEDO)科研項目評審委員,日本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力學部門記憶合金高性能化及套用委員會委員,日本機械工程學會機械力學部門智慧型結構系統的未來技術及套用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雲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同濟大學、東京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智慧型材料與智慧型結構的醫學
  • 主要成就:上海市千人計畫特聘專家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1986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機械系。
1995年獲東京大學工學碩士學位,
1998年獲東京大學工學博士學位。後受聘為日本東北大學助教,
2004年受聘為日本東北大學醫工研究所副教授。
2000年和2002年分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和俄羅斯聯邦莫斯科大學作訪問學者
2008年受聘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2009年受聘為日本東北大學客座教授
2011年獲得“上海市千人計畫特聘專家”稱號。

研究方向

1. 智慧型材料與智慧型結構的醫學套用基礎研究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
F 智慧型材料與智慧型結構能集感測,驅動等功能於一體,對各種假體、人工器官及治療器械的小型化、微創化的成功開發起到關鍵性作用,也是提高前述遠期生物力學相容性的技術保證。將智慧型材料與智慧型結構的概念引入假體的開發,進行一系列的智慧型化假體的創新性研究。
2. 假體與生物組織的力學相容性研究。
Biomechan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prosthesis and biological tissue。
F 目前世界上對生物組織主動載入的假體,如人工骨、人工括約肌的技術尚存在遠期有效性低的問題。其關鍵原因在於缺乏對遠期生物力學相容性的考察、缺乏個性化設計的基礎依據和手段。解決這兩個關鍵問題,為提高人工植入物的遠期有效性提供設計指針和成功保證。
3. 微創醫療技術與器械的開發
Developmen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ologies and instruments。
F 將智慧型材料與智慧型結構與生物力學、生物醫學製造的研究相結合,對診斷及治療器械的微創化過程中的一系列關鍵技術:感測、反饋、驅動、控制及集成技術進行系統的理論及實驗研究,並將研究成果套用到內鏡手術器具和微創手術機器人中,提高醫療技術的安全性。
4. 人工組織、人工器官的開發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tissues and artificial organs。
F 個性化、活性化是人工組織、人工器官開發的終極目標。通過對生物材料學、生物力學、及與醫學方合作的解剖學、生理學基礎研究、利用生物醫學製造的相關工程理論與技術、實現人體部分功能重建劉。

主要貢獻

長期從事醫工交叉領域中生物醫學製造與微創醫療技術領域的基礎與套用研究,基礎研究領域涉及生物力學、仿生機械、智慧型材料的評價、熱-機-電磁的耦合問題研究,套用研究包括利用各種智慧型材料的感測器、驅動器的生物醫學套用,利用智慧型材料假體的人體功能重建,以及基於微創技術的外科手術器械及介入手術機器人系統
在利用記憶合金的人工肌肉基礎與套用研究及外科手術器械的微創化套用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近年來主持了日本科學技術振興調整費、日本新能源和產業技術開發組織(NEDO)、文部科學省基礎研究科研費等總計2億日元的科研項目。在各種學術雜誌上發表了54 篇論文(SCI 收錄26篇、EI 收錄 21 篇),在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80餘篇,參編計算力學手冊1 部,獲各類學會獎4 項,申請專利10項,獲中國、美國、歐洲地區、加拿大專利授權各1項、日本2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