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衫記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信息欄、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一名《白羅衫》。傳奇劇本。明末清初無名氏作。寫蘇雲中進士後...
全本已佚,折子戲載於《崑曲大全》、《集成曲譜》、《綴白裘》等書,清初劉方《羅衫記》傳奇,事相類同。清末舞台見演《賀喜》、《井遇》、《遊園》、《看狀》、...
《白羅衫》原著為清代無名氏所作,整理改編自明代無名氏所著《羅衫記》,現存原著是一本有頭無尾的殘本。崑曲舞台上僅有零星折子戲留存。1 新版曾改成因果相報的...
《羅衫記》,《急子回國》,《陳三五娘》 楊其國藝名楊峻,祖籍廣西鐘山.早年畢業於桂林地區教育學院美術系,後師從北京畫院著名畫家石齊,趙成民,王文芳等名家.現為...
茂腔有一百多個劇目,其中代表劇目有《東京》、《西京》、《南京》、《北京》、《羅衫記》、《五杯記》、《風箏記》、《鑰匙記》、《火龍記》、《絲蘭記》、《...
《陳三五娘》中陳三的第一個扮演者,曾於1955年、1956年、 1961年和1964年分別參加潮劇代表團赴省演出,另有傳統潮劇《蔡伯喈認像》、《掃窗會》、《羅衫記》,...
《羅衫記》:孫秀芝 高密茂腔發展 編輯 自上世紀四十年代初,人們漸漸不大喜歡冒肘鼓每番句末“打冒”的唱法,隨著劇種發展和唱腔的變化,演員在演唱中也因此而逐漸...
1956—1959年,她在專業劇作家的協作下,先後整理排演了傳統茂腔劇目《羅衫記》《花燈記》《隔簾》《勸嫁》等,並擔任主演。1959年率團晉京,在中南海小禮堂演出了...
建國後曾任汕頭市文教局科長。1959年調入正順潮劇團(後更名汕頭市潮劇團)任編劇,初作《羅衫記》頗受觀眾歡迎。連演10餘年,至八十年代攝製錄像帶發行。...
這其中記錄完整的秧歌戲劇本有八部:《羅衫記》、《鰲山燈》、《燒骨記》、《獅子洞》、《水牛陣》、《小金緞》、《過山》、《渡林英》(又名《變道》)。這些...
《羅衫記》 劉芳玉。18歲拜王煥奎為師,學唱小旦,20歲時自成戲班演出。主要劇目有《羅衫記》《江南城》等。1949年後,參加淄博市五音劇團,為該團主要演員之一。...
評選結果:《羅衫記》、《兩架山》等16個劇目分別獲一、二、三等獎;言少朋、劉君秋、張春雷等194人分別獲一、二、三等演員獎;音樂獎24個,舞台美術獎7個;司鳳英...
膠縣茂腔劇團,茂腔演出團體。前身是青島市金光茂腔劇團。1958年下放膠縣,改稱膠縣茂腔劇團,宿艷琴任團長。演出的整理、改編傳統劇目主要有《錦香亭》、《羅衫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