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良斌(國民革命軍少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羅良斌(1885~1962年)少將。武漢市東西湖區東山農場巨龍崗羅塆人。13歲到漢口當學徒,1902年投湖北新軍當兵, 1907年轉上海巡防隊,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良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武漢市
  • 出生日期:1885年
  • 逝世日期:1962年
  • 職業:軍人
  • 信仰:馬克思主義
  • 主要成就:早起加入中國同盟會為革命事業做出貢獻
解放前,1907年,1910年,1913年,1932年,1947年11月,解放後,1949年,1949年底至1950年春,

解放前

13歲到漢口當學徒。17歲投到武昌新軍左旗四營三哨當兵。其後隨凱字營到河北通州駐防。

1907年

改投江西九江金雞坡炮台當兵。羅看到只有推翻腐敗無能的清王朝,中國才有前途,人民才有希望。

1910年

加入中國同盟會。次年,羅良斌聞訊武昌首義打響了反清的第一槍,激動萬分,星夜從上海啟程,火速趕回武漢參加首義戰鬥。當時,首義新軍與清兵在漢陽激戰,經譚人鳳推薦,羅被戰時總司令黃興委派為敢死隊隊長,帶領300多名鐵血男兒奔赴前線,攻擊漢陽十里舖敵軍右翼,以分散清兵的力量和動搖正面清兵的軍心。在總司令黃興的親自指揮下,羅身先士卒,冒著槍林彈雨衝鋒陷陣,親率敢死隊員浴血奮戰幾個小時,多次擊退清兵的瘋狂反撲。但是革命軍的正面部隊寡不敵眾,被迫奉命轉移退守武昌,轉移前羅主動燒毀設在歸元寺等處的後方倉庫。退守轉移至武昌平湖門時,武昌城門緊閉,黎元洪已出走葛店,退集到武昌江邊的革命軍,一時群龍無首,在這進退兩難何去何從之際,羅登高振臂大聲疾呼:“願意跟我走的弟兄們,一起到岳州去休整待命。”話音一落,頓時站出七八百人來,由羅率領經紙坊,過山坡,達鹹寧。至鹹寧時,突兀驚聞湖南事變,革命黨人焦達峰都督慘遭殺害,去岳州無望,只得在鹹寧暫時歇下,再設法與組織取得聯繫。還臨時負責維護地方治安,待命整編。

1913年

羅在江西湖口參加了反對北洋軍閥袁世凱復辟帝制的討袁之役。1917年起積極投入護法運動。嗣後追隨孫中山南下廣州,聯絡滇桂聯軍,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討伐叛逆陳炯明的鬥爭。1922年奉命秘密潛回武漢,在鄂豫兩省開展革命工作,動員各方面力量回響和援助國民革命軍,北伐征討軍閥吳佩孚。為此,國民政府曾給羅良斌頒發勳績證書。

1932年

“一·二八”事變,集合500餘人,組成抗日鐵血團。“七七”事變後,僅獲少將虛銜。抗日戰爭勝利後,遭排斥退役。

1947年11月

化名雷聲密赴香港會見李濟深,表示反蔣擁共。回漢後利用在鄉軍官會指導委員合法身份,在民眾自衛隊中秘密進行策反活動。1948年10月,再次赴港向李濟深報告武漢情況。回漢後,動員漢口市參議會主任秘書曾慶麟留在武漢,保存好參議會檔案、財產,迎接解放。

解放後

1949年

武漢解放前夕,召集密佑身等人成立漢口市臨時治安委員會,並被推為主任,負責維持治安迎接解放。1949年5月16日凌晨,王曉鳴派人給羅送來中共中原局武漢工作委員會至漢口臨時治安委員會的公函。羅良斌遵照黨的指示,按原部署具體分工:派人上至礄口,下至江岸張貼歡迎解放軍的標語;組織小分隊帶上袖章到各要道路口站崗,乘卡車武裝巡邏;派人趕印《雷聲通訊社號外》,並四處散發,以安定民心;勸說促使商店棧行照常開門營業。羅良斌還特地向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致敬電,向李濟深發報告電。當天下午1時許,人民解放軍先頭部隊118師高唱戰歌,邁著整齊的步伐開進城區,沿途受到人民民眾的夾道歡迎。翌日上午,羅良斌主動與118師政委李伯秋聯繫工作,李對羅所作的歡迎解放軍進城,維護社會秩序,組織商人開市等工作,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隨之羅良斌與李伯秋政委順利圓滿地辦理相關移交手續和有關事宜。5月20日羅在《大剛報》刊登治安會結束聲明,歷經風雨滄桑的武漢,勝利地回到人民的手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武漢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武漢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武漢市委員會第二、三、四屆委員。

1949年底至1950年春

他和李介侯、密佑身等人向省、市、人民政府上書,建議復修漢城垸(今東西湖大堤),根治千年水患,送走百里“瘟神”,讓荒湖變成良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