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筠筠

羅筠筠

羅筠筠, 女,1959年出生,北京人,現為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1980年起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自本科到讀到博士,獲得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92年4月至2002年8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員;2002年9月起 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學術專長:美學(套用美學、審美文化、美學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筠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59年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哲學系
  • 性別:女
自我評價,著作目錄,專著,合著,論文,譯文,工具書,

自我評價

國小到中學10年(1966-76)正趕上領袖發起的文化上的“革命”,除了學語錄、挖防空洞、開批鬥會、革老師的命,基本上沒學什麼文化。76到79年在部隊服役,學會了做飯、養豬、打針、放電影,可謂有一技之能。後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自本科到博士先後讀了十年,算是成了知識分子。曾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通史室、文學所理論室工作,2002年來到中山大學哲學系,算是文、史、哲各個領域都涉獵了一下。能把文學、史學、哲學串通起來的中國美學史研究正是在下研究的專長。此外在工藝與設計美學、審美教育等方面也有一些見解。
羅筠筠1羅筠筠1

著作目錄

近30年來,先後出版專著9部,合著、譯著若干部,論文幾十篇 。

專著

服裝與室內設計,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審美套用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年
羅筠筠2羅筠筠2
山情水韻出自然——自然美欣賞,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
法勢·權術·君道——中國古代君臣智道透析,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
殘陽如血——華夏審美風尚史(明代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此書稿是國家九五重點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社科院九五重點項目,2001年獲得國家圖書獎)
李德倫傳》,作家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靈與趣的意境——晚明小品文美學研究,社科文獻出版社2001年10月
夢幻之城——90年代城市審美文化研究,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合著

現代美學體系,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美學的研究與進展,上海交通出版社,1993年
中國通史(第十冊,藝術部分),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世紀之交的文化景觀,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年
美學的歷史——20世紀中國美學學術進程,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3、譯著
什麼是人體工程學,三聯書店,1990年,合譯
精編白話廿六史,山東文藝出版社,1992年
20世紀:風格與設計,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論文

當代中國美學研究者的選擇,《文論》1991年4期
近代美學百年發展線索,《近代史研究》1992年2期
從氣功學的角度看老莊哲學美學思想,《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國》1992年10月
當代文化形勢下美學如何生存,《美與時代》1993年1期
西方80年代繪畫的美學審視,《藝術廣角》1993年2期
中國古代工藝美學理論概觀,《東方叢刊》1993年4期
孫過庭《書譜》中的美學思想,《揚州師院學報》1993年4期
明人審美風尚概觀,《明史研究》第四輯(1994)
李漁工藝美學四題,《裝飾》1994年1期
中國飲食文化中的審美問題,《美學與文藝學研究》1994年1期
對當前理論研究方法論的思考,《文藝研究》1994年1期
書藝和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審美情趣,《淮海文匯》1994年6期
讓人類的生活環境更美好,《百科知識》1994年10期
畫壇的鬥牛士——畢卡索美學,《外國美學》第11輯(1994)
西方城市化道路及其美學借鑑,《黃河學刊》1995年第3期
筆尖寒樹瘦 墨淡野雲輕:從山水畫的發展看自然美向藝術美的轉化,《文藝研究》1995年4期
社會意識形態的兩個極端——社會轉型期的文學與道德,《文藝爭鳴》1995年第5期
嵇康其人其藝其學,《東方叢刊》1996年第一輯
關於自然美欣賞的兩個問題,《美學與藝術學研究》1996年第1輯
放眼新世紀的審美文化建構,《求是學刊》1996年第1期
美學的當代使命:拯救感性沉淪中的大眾,《北京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
休閒娛樂與審美文化,《文藝爭鳴》1996年第3期
西方工藝文化及其套用美學的發展,《外國美學》第15輯
嚴肅藝術在商品經濟環境下的生存策略,《學習》1996年第9期
從宋代城市審美文化的產生看士大夫與市民文藝的不同,《文史哲》,1997年第2期
雅俗互補 趣味多元:明代審美文化的特點,《北京社會科學》,1997年第2期
竹林七賢”中其他五賢對竹林精神的貢獻,《甘肅社會科學》,1997年第5期
明代文學發展及晚明詩文的新意境,《美學與文藝學研究》,1997年,第7輯
從宋代城市審美文化的產生看當代城市審美文化的特點,《美學與藝術學研究》,1997年
現代主義:百年歷程得與失,《金秋科苑》 1997年第3期
現代設計史的發展及其美學思考,《外國美學》1998年第17期
哲思、藝理、真情——宗白華美學的特色與當代意義,《美學的雙峰》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
“新批評派”文學批評理論的得失, 《外國美學》2000年第18期
禪悅之風與晚明小品,《文學評論》2001年第一期
圖像的文化底蘊, 《藝術廣角》2001年第4期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學與文化, 《文學前沿》2001年第4期
中國飲食文化中的“四美”,《餐飲世界》2001年5期
飲食文化美的最高境界,《餐飲世界》2002年1期
21世紀我國學校美育的操作設計,(合著,排名第二)《北方論叢》2002年第4期
性靈與真情——晚明小品文中的詩文美學,《文學前沿》第六期2002年11月
審美觀念的現代轉變:20世紀文藝中的現代性及其美學特徵,《文學評論叢刊》 2003年1期
小品文的審美價值及其在晚明的特點,《文史哲》,2003年2期
中國傳統美學的當代意義,《現代哲學》2004年第1期
摭景眼前 運精象外——晚明小品文中關於藝術意象的生成的美學,《中國美學》2004年第2期,2004年11月出版,商務印書館
態:中國古典美學的一個重要範疇,《哲學研究》2005年第6期

譯文

作為一門科學的哲學史,《國外社會科學》1989年7期
歷史編纂學與後現代主義,《國外社會科學》1990年6期
真小說中的真概念,《金岳霖學術論文集》1990年12月
通俗藝術對美學的挑戰,《國外社會科學》1992年9期
關於後現代主義,《國外社會科學快報》1993年4期
西方文論中的反意識形態傾向,《國外社會科學》1993年11期
瑪克斯·本斯的資訊理論美學,《國外社會科學》1996年4期
論闡釋:文學作為一種社會象徵行為者,《快感:文化與社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3月

工具書

《美學百科全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年
《中國國情辭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2年
《英漢社科大詞典》(哲學與歷史部分),海洋出版社,1992年
《康普頓百科全書》(音樂部分),商務印書館,1996年
《當代西方美學新範疇辭典》(新批評派美學部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