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壽山(羅百歲)

羅壽山

羅百歲一般指本詞條

羅壽山,京劇著名丑角演員。原籍江蘇蘇州,1859年11月14日【鹹豐九年(己未)十月二十日,未時】出生於北京,1912年【農曆壬子年】去世。原名樹德,字朗臣,乳名百歲,後世也稱其為羅百歲。羅壽山的父親為清朝後期京劇名醜羅巧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壽山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859年11月14日
  • 職業:京劇著名丑角演員
簡介,演出劇目,藝術特色,藝術流傳,演出技巧,

簡介

羅壽山即羅百歲,生於清鹹豐二年(公元一八五二年)幼年曾拜楊銘玉為師,學藝醜行,二十歲成名。在當時京劇梨園以小花臉挑班居第一位,頗受當時觀眾的歡迎。那時上台演出的劇目有“榮花記”“打砂鍋”“請醫”“入府”“探親”。
在羅壽山那個年代,梨園界很盛行名角合作演出。合作演出的戲有“賣符”“化春元”“十二紅”“雙釘記”“雙鈴記”“浣紗溪”“梅玉配”等等。
羅老先生三十來歲就進宮唱戲,當時宮廷中梨園人數不多,名角濟濟也很多,經常和羅百歲在宮廷演出的有:譚鑫培、楊小樓、余玉琴、楊朵仙、慈瑞泉,幾位老藝術家,在當時慈禧最愛看和最紅的有三位老先生:楊小樓、譚鑫培、羅百歲。
一八八五年譚鑫培、羅百歲、余玉琴幾位老先生商議決定帶班南抵上海演出,那時是北方京劇班社首派遠涉千里到南方大城市上海演出,當時路途艱辛,要乘木帆船,航行了一個月左右。因而盤費開支很大,再加上深恐語言不通,演出能否打響,戲班收支無任何把握和保證。經過了半月左右航行抵達上海,打炮三天,頭天譚鑫培“取帥印”二天羅的“賣符捉妖”三天羅的“榮花記”三天打炮,戲雖然是滿堂,但戲演到末尾就陸續起堂。甚至只剩半堂人了。究其原因就是語言聽不懂,無法欣賞北方戲曲,羅先生面臨其困境,向資方商議,提議戲班先停演三天。羅先生就從早到晚串茶社,酒肆,學習上海話和上海方言,三天后,又開始演出,連續七場“榮花記”轟動全上海,不僅座無虛席就連站票也搶購一空,可謂盛況空前,為何如此反響,原因是羅先生頭腦極其聰慧,他演出八兒念白和逗哏噱頭完全是用一口流利的上海話表演,觀眾聽得懂,聽的親切非常歡迎。七天演畢,羅先生立即辭退上海方面的一再挽留,帶班返回北京,繼續演出。
到一九〇五年(光緒三十一年)羅老先生去世,享年五十三歲。

演出劇目

羅壽山常與田桂風合演《雙釘記》、《貪歡報》、《小上墳》、《翠屏山》、《鴻鸞禧》等。與譚鑫培、田桂風合演《烏龍院》,為一時傑作。與譚鑫培之《賣馬》、與黃潤甫之《法門寺》、與遲韻卿之《胭脂虎》,與楊朵仙、余紫雲之《虹霓關》、與汪桂芬王楞仙之《群英會》、與余玉琴之《眼前報》等享名一時。其代表作還有《連升店》、《百萬齋》、《請醫》、《定計化緣》、《打槓子》、《打麵缸》、《打灶王》、《審頭刺湯》、《探親家》等。

藝術特色

羅壽山之藝,藝宗劉趕三,表演俗中見雅,擅長輔佐老生、花旦演出。深得田桂風欽佩,他嗓音極佳,念白脆亮清朗,語言冷雋風趣,他在演出中常以微詞譏諷時事,諧而不俗。表演深邃。善用大小聲音輕重配合,詼諧不俗。台上之戲極為傳神,雖貌面瘦卻極能抓住觀眾,更善插科打諢臨場抓哏,一語雙關諷刺時政,又在戲理之中,為他人所莫及。據傳當年慈禧西逃後,從西安返回京城,羅壽山等正演出《賣絨花》,他便借戲中崔女逃遁之事,借題發揮臨場加詞:“大小姐不是逃跑了嗎?怎么又回來了!”劇場效果極為強烈。其歌喉甜潤,善學汪桂芬之唱腔,維妙維肖,每當學唱必彩聲雷動。
原來《清風亭》【《天雷報》】賀氏,早年歸老旦扮演,自從羅壽山陪譚鑫培演出後,竟以醜行應工,演來逼真傳神,自此以醜行取代老旦,流傳至今。《青石山》王半仙的表演,根據進宮承差時,看到宮廷內及日常所見的道士舉止行動,仔細觀察加以提煉,融化於表演之中。並根據梆子腔調將其糅進劇中所唱(南梆子)調中,使其具有“二音”的別具風格。他常用改調變腔的演唱,來吸引觀眾。梅蘭芳曾說:“我所看過的丑角老前輩,以羅百歲為第一”。
羅壽山搭四喜班時,常與楊朵仙(楊寶忠楊寶森之祖父)配演《雙釘記》、《雙鈴記》、《十二紅》等。羅、楊合演珠聯璧合,是極好的搭檔。且常同時進入戲園,但楊是乘車而來,羅是步行其後,故有人稱羅為“跟車醜”。

藝術流傳

其弟子有慈瑞泉張文斌等。
羅壽山有一女四子,女適孫怡雲;長子羅文森、三子羅文翰、四子羅文瑞均工武場面;次子羅文林為琴師。羅文森有五女兩子,長女適貫大元;次女適張鑫奎(方榮翔岳父);三女適金鋼鑽之兄;四女適場面慈永順;五女適一外行;長子羅萬祥,工武場面。有三子一女,長子羅榮庭,工老生;次子羅榮舫,工老旦,三子羅建昆,原習武生後改行參軍;女羅秀珍適建築工人湯承錦。羅文林子羅萬芳,工老旦,早夭。羅文翰孫佐臣之女為妻,與裘桂仙張榮奎為聯襟。生有四子一女,女早夭。長子羅盛公,有兩子三女,長子羅長德,工花臉;次子羅長勝未從藝;長女羅雅英適武丑翟韻奎,有兩子兩女,子翟強、翟崗;女翟琳適管德旺、翟瑛蔡小龍;次女羅雅蘭適武淨程長松;三女適外行。羅文翰次子羅盛遠,工淨行。娶鮑振山之女為妻;三子羅世明,工小生,妻室王曉蘭,工旦行;四子羅世保,工醜行,妻室閻桂卿,工旦行。羅文瑞子羅萬喜,工醜行。

演出技巧

羅百歲老先生很多戲都有獨特的演出技巧,比如:他演“榮花記”扮演八兒,劇中有兩句唱詞,頭一句是:使喚的小子回頭觀,下有三下小鑼,在三擊中,他做伸脖和縮脖的動作,面部是睜眼扣嘴,當時觀眾掌聲不絕直接送進後台。
此劇等二場有一句唱:————草頭栓,也是三擊小鑼,他運用腿部,腰部,和頭部,同時各自向不同方向快速擺動,觀眾稱為絕藝,在全劇中八兒全用切口。
那時在“榮花記”中扮演崔華的是老藝術家,王鳳卿。王鳳卿正當年輕,他所飾演的崔華也有很高的技巧。有一段戲是崔華和八兒咬耳朵密語,王嘴部帶八字鬍上下翹動緊密配合面部表現,充分表現崔華狡詐的心理狀態。觀眾為之彩聲不斷。
羅百歲拿手又一戲“賣符捉妖”曾和余玉琴合作演出,也有不少絕技,“賣符”的王半仙有一段西皮原板,羅不唱原板而唱南梆子收尾末一句用一種高腔,那時稱為耳音子,完全用腦後音發出此音腔難度很大,只有羅一人用此唱法,他的徒弟和傳人慈瑞泉和侄子羅文奎,雖會此腔,但因無此好的嗓音和發音要領,一直不敢運用,羅先生此腔堪稱絕唱。
再有一出“雙釘記”和楊朵仙合演,羅扮演劇中無能手一角,他在整齣劇中,人物念白用廣東話,唱腔是廣東調,由京胡伴奏,別具一格,新穎非常。
另一齣戲“入府”與楊朵仙合演(也曾與趙仙舫合演)
,“鐵弓緣”與十三旦合演,還有一出最拿手的“梅玉配”中黃婆子一角,演出中還有不少絕技。因其難度頗大,很少有人掌握,至使羅先生不少絕技未能全部流傳於後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