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瑞合村

羅瑞合村,位於龍崗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千米。與簡一村、巫屋村、市區村、石湖村、上圩村相鄰。始建於清代,羅姓先祖羅瑞鳳在此建鶴湖新居,後羅姓宗族在此定居而形成。因羅姓先祖所開商鋪名為“瑞合”,故取名羅瑞合村。村邊有八仙嶺山,海拔120米;龍崗河流經村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瑞合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
  • 地理位置:龍崗街道西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街道南聯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羅姓,其先祖早年由江西寧都經福建寧化遷至廣東興寧;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44歲的羅瑞鳳從興寧墩上圍遷至歸善縣龍崗約堡馬福頭村,後羅瑞鳳之妻張氏相中一塊有鶴有湖的地方動工興建鶴湖新居,後經羅氏瑞、延、兆三代人的努力,歷經38年,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建成,羅氏一族正式從位於龍崗上墟的羅家老屋搬進鶴湖新居。2015年末,戶籍人口296人,其中男性136人,女性160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3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90人;海外留學3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2萬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5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200人,主要分布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改革開放後,村集體開始興建廠房,招商引資辦企業。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蘿蔔粄、印粄、糍粑。特色工藝品有金漆木雕、根雕、葵扇等。龍崗大道、龍園路、盛龍路、龍平路從村旁經過。20世紀80年代中期通電、通電話,199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2年通自來水,2000年通網際網路。村內建有科期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189人、教職工13人。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代表性民居鶴湖新居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說,此地水草豐美,物產豐富,有一水塘,水質清澈甘甜,經年不竭,吸引了成群結隊的白鶴在此棲息繁衍,鶴湖新居因此得名。傳說當年建圍屋之地被周圍的大小7個嶺崗包圍,圍屋居於中間的小土墩之上,構成七星伴月的格局。鶴湖新居於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動工,清嘉慶二十二年建成,總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圍屋(不包括月池、禾坪)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是全國現存最大的客家圍屋之一,被譽為“客家建築的活化石”“客家建築藝術的結晶”。鶴湖新居集生產、生活、防禦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坐西南朝東北,中軸對稱、三堂兩橫、十閣走馬廊、斗廊院,原為依山面水,地勢前低後高,取“步步高升”之意。它由內外兩圍環套而成,內呈方形,外呈梯形,內外圍各有四角樓(望樓)。圍屋整體倒座朝東北,正面開三門,中心為府第式三堂兩橫,老屋大門橫額上鐫刻“聚族於斯”,圍屋內有300多間居室,最多可容納1000餘人。鶴湖新居前有禾坪、月池,禾坪一側立4塊旗桿石,均為麻石材料,高1.5米,寬30厘米,厚12厘米。現保存較好,無人居住,被闢為客家民俗博物館。
位於鶴湖新居內的羅氏宗祠在清道光年間、民國時期、2010年三次修繕。現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三間三進,磚木結構,穿柱造梁架,硬山頂。宗祠內有匾額“大夫第”,書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有榓聯“瑞戳羅國派行像章湘水展模獻歷代英雄昭史冊;風止龍崗謀成東莞夠湖興廈宇千秋助業冠人膏”,書於清代末年。
傳說,鶴湖新居的制高點為“龍天頂”。1943年,一小隊日軍來到鶴湖新居燒殺搶掠,將歷來被客家人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龍天頂”燒毀。村中有1口古井。為安全起見,現井口已封住。舊時,村民新婚時,男方家用轎子接新娘。村里至今還保留有接新娘用的轎子。每年春節,羅氏族人到羅氏宗祠祭祖,清明節到祖慕處祭祖。
代表性人物:
羅兆熊,始祖羅瑞鳳之孫,曾任廣州府儒學正堂,掌管廣州府的教育,主持選拔考試。他用自己的俸銀賑災,周濟貧苦百姓。俸銀不夠時,還時常回家向父親討要銀兩。據羅氏族譜記載,清道光年間,廣州府爆發水災,羅兆熊因為仗義疏財,賑災有功,朝廷賜匾“大夫第”。
羅秋航(?—1943),羅瑞鳳第六代孫,生於清光緒年間。清朝末年,羅秋航致力於推翻清改府的腐朽統治,與粵軍名將鄧鏗(仲元)等人在龍崗、淡水地區組織武裝力量,積極參與惠州起義。20世紀三四十年代,羅秋航與族中富戶聯合龍崗的一些望族創辦了運輸股份公司,修通龍平、龍橫公路,發展交通運輸業。
羅定朝(1889-1967),羅瑞鳳第六代孫,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離開家鄉到牙買加經商,成為華人企業家。1933年回國在廣州經商。2012年,其後代葆拉女士回到深圳尋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