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澤南(2019年5月“中國好人榜”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羅澤南,男,1933年12月出生,重慶市江津區幾江街道德勝社區居民。

人物事跡,人物榮譽,

人物事跡

羅澤南:87歲老兵街邊磨刀服務民眾,從分文不取到“被逼”漲價。2010年,在紀念抗美援朝60周年之際,羅澤南作為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獲得了800元慰問金,他用其中400元購買一套磨刀工具,在街頭為老百姓免費磨刀。面對80多歲高齡的老人義務磨刀,卻還分文不取的善舉,大家感到過意不去,紛紛勸他多少收取點辛苦費,他才答應磨一把刀收一塊錢。還被其他磨刀匠找麻煩,說老頭子收費低,搶生意,“逼著”他漲價。9年來,他以指試刀,累計已經磨了1.7萬把刀,如今指甲蓋凹凸不平。他日復一日的堅持著他的磨刀“事業”,用記載本記錄著每天的磨刀數量,並在心中萌生了一個夢想:“我要磨2萬把刀!”
在江津區幾江街道一家賣門窗裝飾的門店角落,不到2平方米的空間,是87歲抗美援朝老兵羅澤南的小天地。一張廣告紙掛在牆上,“抗美援朝老兵磨刀”。一張自製的木凳、一塊磨刀石、一個小水桶、一個電動角向磨光機……羅澤南每天早上8點到中午11點半,在這裡踐行他的小目標——為民眾磨刀2萬把。
以指試刀指甲蓋凹凸不平
拿到一把菜刀,羅老戴上眼鏡先仔細打量一番,然後從牆角的工具袋裡拿出塑膠手套戴上,坐在木凳的一頭,把磨刀石架在另一頭,電動角向磨光機通上電,開始在刀口上打磨。看他嫻熟的動作,很難跟87歲這個年紀聯繫起來。
機器和刀鋒相觸發出刺耳的聲音,並且伴隨火花四濺。一旁的人,嚇得捂住耳朵後退幾步。但是羅老仍然鎮定自若,一遍一遍將手中的機器和刀碰撞,任由火花四濺,“吱吱聲”肆意。看刀鋒鋒芒顯露,羅老停下電動角向磨光機,開始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來回摩擦。“傳統的磨刀方法是不用電動角向磨光機,直接在磨刀石上磨。但是用機器先磨,能夠先把刀鈍抹掉,把刀口修薄。然後再在磨刀石上慢慢精細打磨。”
磨了幾下,羅老把刀拿起來,用大拇指在刀鋒上撥弄,他說這叫找感覺,就是試試刀是否鋒利。然後又在自己的左手指甲蓋上垂直輕輕切兩下,如果不滑,就表明刀已經磨得差不多了。這是羅老自己探索出來的檢驗方式。長此以往,摸摸他的指甲蓋,有一種凹凸不平的質感。仔細看他的手指,總能發現細微的切口。
刀磨好了,從工具袋裡抽出一張報紙,羅老認真把刀包好,他說這樣避免刀傷人。
磨刀老兵感動鄉鄰,紛紛提供便利
印象中的磨刀匠,都是背著工具大街小巷吆喝,但是羅澤南卻有一個“小門面”,這讓我們意外。起初我們以為這個門面是羅老租的,或者是親戚家的,後來才知道他跟店老闆此前也素不相識。
“羅老在我店裡擺攤已經有四年多了。”老闆娘郭正芬笑著從店裡抬出一張條凳,招呼記者坐。“我在這裡開店有十幾年了,以前經常看到老人家走街串巷磨刀,後來他年齡也漸漸大了,就答應他在我店裡擺攤。反正我這店裡主要是放樣材,耽誤不了生意。” 好心的郭正芬把材料往裡挪了十幾公分,留出門口一個空間給老人擺攤,還專門弄了一個電插座,設在門口,方便老人用電動角向磨光機。
“起初沒打算收羅老的門面費,但是他不同意,硬要塞錢,最後我們約定意向性的給40塊錢作為電費。” 郭正芬說,有時候羅老還要主動幫她磨刀,這4年裡,家裡的刀就沒鈍過。“羅老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有退休工資,生活上不缺錢。有點手藝,閒不下來,就想著幫大家多做點事。”
除了門店老闆,附近列印店的老闆也出力幫羅老製作了這張廣告,正中印著他穿戴紀念章的照片,“抗美援朝老兵磨刀”幾個大字格外顯眼。
從分文不取到“被逼”漲價
11點半,收工。羅老收拾好工具,跟郭正芬打了聲招呼,拄著拐杖就往巷子背後家的方向走。路口遇到居民組長甘阿姨,“您老人收工回家了,今天磨了幾把刀?”“今天只磨了1把。” 羅老笑著答覆。
提到羅老,甘阿姨豎起大拇指。“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一把年紀了還為人民服務。他最開始磨刀是不收費的,一天要磨幾十把刀。但面對80高齡的老人義務磨刀,卻還分文不取的善舉,大家還是感到過意不去,紛紛勸他多少收取點辛苦費,他才答應磨一把刀收一塊錢。後來其他磨刀匠就來找麻煩,說老頭子收費低,搶生意。讓他要么不乾,要么提點價,所以最近兩年就收3塊錢。”
羅澤南家在德勝街53號2單元4樓,簡簡單單的一室一廳,就老兩口住。老伴鐘良芬已經92歲,腿腳不方便很少出門。下午是兩位老人的休閒時光,下棋看書相互陪伴。儘管92歲的高齡,但是鐘良芬老人思維很清晰。“他去磨刀好,既能為大家服務,還能鍛鍊身體。”老人說,很小的時候家裡都有一塊磨刀石,大人磨刀,小孩望著,有時候好奇還會自己模仿著做。現在生活好了,磨刀匠卻難找。“老頭有這個手藝,左鄰右舍找他幫忙是好事。”
記載本每天記錄磨刀數量
客廳和臥室之間的小過道被改成羅老的書房,桌子上放著三個小本子,寫著“磨刀記載”。裡面記錄著從2010年11月13日至今,每天的磨刀數量,每個月一小結,累計已經磨了1.7萬把刀。數字從最開始幾十把、十幾把到幾把。數量最多的時候,一天磨刀36把,最少的時候一把都沒有。
羅老的臥室陽台上,是一個小工作間,放著各種工具,還有沒用的新磨刀石。8年來,他已經換了十幾塊磨刀石。
“抗美援朝的時候,耳朵被炸彈炸過,有些不好使了,有時候聽得見有時候聽不見。”羅老指著左耳向記者解釋著,希望記者講話能大聲點。
提到戰爭,羅老清楚記得每一個細節:1951年參軍,司令部通訊兵,連續28天通宵趕路前往朝鮮,8架飛機飛過直接往駐地投彈,三個江津老鄉,只有他一個人活著回來……“戰爭都過去了,不提也罷,現在生活好啊。”儘管老人戴著眼鏡,但是仍然能透過鏡片看到眼眶的濕潤。
“我要磨2萬把刀”
退役後,羅老先後在德感鐵廠、江津縣工業局工作過,在鐵廠工作時學了一些磨刀打鐵、修修補補的手上技術。
為何要“磨刀”?羅澤南臉上滿是笑容。2010年在紀念抗美援朝60周年之際,作為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老人獲得了800元慰問金。“我本來就有退休工資,拿錢來做什麼呢?而且這是紀念抗美援朝60周年的慰問金,我想做點有意義的事。”拿到這筆錢後,羅澤南一心想著做點事。
於是這位老兵買來一套磨刀工具,開始在街頭為老百姓提供便利。一晃已9年,羅澤南日復一日的堅持著他的磨刀“事業”,並在心中萌生了一個夢想。“我要磨2萬把刀!”羅澤南翻著記錄本,在最後一頁上記下:11月2日,1把。

人物榮譽

榮登2019年5月“中國好人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